第一节 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低.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将起良好作用。 ⑶水平变化
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处多,故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 ⑷季节变化
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在夏、秋季节。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但引起各耗氧因子呼吸和发酵耗氧相对加强。使塘水在清晨溶氧量降到最低点.故夏秋季的昼夜溶氧差较大,在冬春季节差异则不明显. 2、水温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动.故水温对鱼类生活和生存有直接影响。因此,根据水温状况进行合理的投饵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有差异,如鳙鱼在月平均水温30℃以上的7、8、9月份生长最快,在月平均水温为20℃以下的1、2、12月份生长慢;鲢、草鱼亦以高温月份生长最快,但在低温月份,当寒潮过后水温回升时,生长仍基本正常,渔农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进行育冬草或育秋鲢。热带、亚热带鱼类如罗非鱼、御寒力差,当水温降到10℃时常被冻死,当到了冬季,要及时收获。冷水鱼、亚冷水鱼如匙吻鲟最适生长水温20-28℃,高温时生长受到影响。 3、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以PH值表示,PH值7表示中性,7以上为碱性,7以下为酸性。 一般养殖鱼类适应于PH值7-8.5的微碱性水中生活. 4、有机物耗氧量
有机物耗氧量是水质肥瘦的标志.一般来说,水中耗氧量越高,有机物也越多.但有机物含量过多,则对池水的溶氧情况不利。
不同鱼类对耗氧量有不同的适应程度。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饵,能适应于较肥沃的水中生活。草鱼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饵,要求水质一般较清瘦。成鱼塘有机物耗氧量为15-36毫克/升。
向池塘中投饵施肥,可提高有机物耗氧量。为了提高水中肥份而不致溶氧量急剧下
降,投饵施肥最好采取“次多量少”的原则,以免发生鱼类严重缺氧死亡. 5、总硬度
总硬度是碱土金属中钙、镁与弱酸、强酸结合的量.硬度较高的水,能促进鱼体骨骼的正常生长,增强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合的硬度是5-8.
6、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主要指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它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水体各种生产力的基础,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很大. ㈡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
为提高鱼塘的产量,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对比较容易改变的各种限制因素,如多增氧、少耗氧、调整合适的硬度、酸碱度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鱼塘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1、注水。
注水可以改善水质和起到直接增氧的作用,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凡亩产1500斤以上的鱼塘,每月要求注水5次以上,亩产2000斤以上的,每月注水7次以上,当水质变浓,鱼的食欲不振,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时,表示池水已变坏,就要及时注换部分新水。 2、增氧.
凡亩产1500斤以上的鱼塘,都要求安装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作用。实践证明晴天中午开增氧机能通过增氧机搅动,把表层过饱的溶氧与底层形成的氧值起混合作用,增大了池塘溶氧的贮备量,对避免次日清晨鱼类缺氧浮头,和加速底部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有良好作用。 使用增氧机改善水质,是实现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 3、保持适当的面积和水深。
根据观察,池塘水中有20-50%溶氧量,来自空气中氧的溶入和加注新水。因此,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加强风力引起波浪,加速空气中氧的直接溶解是有利的。成鱼面积以4-10亩,水深以2—2.5米为宜。 4、清理淤泥。
池塘中的淤泥,是由死亡的生物体、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沉积,加上泥沙
的混合而成。池底适当的淤泥为10厘米左右,过多的淤泥清除等等。 5、施生石灰和水质改良。
施用生石灰是提高池水总硬度、中和酸性和稳定PH值的有效方法。 二、池塘的环境要求
池塘是鱼类的生活场所,池塘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有着密度的关系。鱼类要求一个适应的环境条件,才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对生产者,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池塘的环境因子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如何创造、掌握和保持池塘的最佳环境,确是养殖生产者必须重视研究的首要问题。 ㈠池塘的条件。
1、建造鱼塘必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水源充足就可以在天旱,水中缺氧或水质被污染时及时采取加水或换水措施.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高,酸碱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 2、土质和底质.
一般鱼塘多半是挖土建筑而成的,土壤与水直接接触,故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建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因粘质土鱼塘,虽然保水性好,但容易板洁,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 3、面积和水深。
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 4、注、排水道。
一般理想的鱼塘,都应当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水养殖,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5、鱼塘的形状、方向和环境。
鱼搪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理。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档风和妨碍操作。连片鱼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
㈡鱼池的整治和改造. 1、改小塘为大塘.
把过去遗留下来不规划的小、浅鱼塘,合并扩大,提高鱼塘生产力,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2、改浅塘为深塘。
把原来的浅水塘、淤集塘,挖深、清淤,保证鱼塘的深度和环境卫生。 3、改漏水塘为保水塘。
有些鱼塘常年漏水不止,这主要是土质不良或堤基过于单薄.砂质过重的土壤不宜建鱼堤。如建塘后发现有轻度漏水现象,应采取必要的塘底改土和加宽加固堤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在塘周彻砖石或水泥护堤。 4、改死水塘为活水塘。
鱼塘水流不通,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对生产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引起鱼类的严重浮头、浮塘和发病,一旦发生问题,亦无法及时采取“救鱼\"措施。因此对这样的鱼塘,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善排灌条件,如开挖水渠,铺设水管等,做到能排能灌,才能获得高产. 5、改瘦塘为肥塘.
鱼塘在进行上述改造以后,就为提高生产力,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有了相当大的水体,又能排灌自如,使水体充分交换,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饲、肥供给,塘水不能保持适当的肥度,同样不能收到应有的经济效果。
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征,解决饲、肥料来源,逐渐使塘水转肥。
第二节 肥料和饲料 一、肥料 ㈠鱼塘施肥的作用
鱼塘施肥是为了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促进以浮游生物为主的各种饵料生物的繁殖,以满足鱼类的摄食需要,从而提高鱼塘的产量。 ㈡有机肥料的施用
有机肥料是综合性肥料,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等,营养成份比较全
面,肥效也较好,而且来源广、成本低,但因其在分解过程中耗氧量大,故施用过多,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和发生鱼病。因此必须根据鱼塘条件、放养密度、水质状况、天气好坏,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施肥的原则一般是:放种基肥要施足(每亩粪肥300-400斤),放种后追肥要勤施、匀施、薄施;晴天多施,阴天少施或不施;排灌和增氧条件好者多施,反之少施。 1、绿肥。
一切无毒的野生和人工载培的植物均可作绿肥。有些既作肥料,也可作饲料。作肥料使用时,应堆放在塘边或塘角,不宜散开,几天后,草料开始腐烂,以后隔2-3天,要将草翻洗重堆一次,使其腐烂部分, 逐渐向全池塘扩散,使水质变肥呈黄褐色,然后将不易腐烂的根、茎、杆与草渣捞起.用作基肥时每亩需投大草1000斤左右,追肥每亩投600斤左右. 2、粪肥。
养鱼使用的粪肥有人粪尿、猪粪、鸡、鸭粪、羊粪、蚕沙等。粪肥需经发酵后施用。一可提高肥效;二可减少水中溶氧的消耗;三可杀死寄生虫卵和病菌,避免疾病的传播。 3、其他肥源。
城镇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副产品如酒糟,豆渣等可作鱼塘的肥料。 ㈢无机肥料的施用
无机肥料即化学肥料,是一种速效肥,不易污染水质,但肥份单一,过量使用还易引起鲢、鳙鱼铵氮中害.化肥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钙肥四种。 常用的氮肥有: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等,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钙肥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等。
使用化肥时,一般氮、磷、钾、配比以2:2:1为宜,施肥浓度是:0.9:0.9:0。45PPM.具体施用量是:每亩1米水深一次施用碳胺6。7斤或尿素2.7斤;过磷酸钙、钙镁磷6。7斤,硫酸钾1.2斤。在实际操作中以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水色呈黄绿或褐绿色为宜。
㈣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
就是把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交替使用,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㈤推广使用新型鱼肥-养鱼专用复和肥及水质改良剂
养鱼专用复和肥,用量少,营养全面,完全可替代传统的氮肥、磷肥,还可抑制污染、增加溶氧、减少鱼病、防泛塘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如巨鲸生态渔
肥、中华肥水汪、鳙鱼专用的天辰渔肥等. 二、饲料
在养鱼生产中,除了靠水域中的天然饲料供给鱼类的营养要求外,还必须投放人工饲料,才能加速鱼类生长,使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饲料投放是池塘养鱼高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㈠青饲料
只要柔嫩、无毒、鱼喜吃的水、旱草,都可作养鱼用的青饲料。通常以种、养、找三结合的办法解决.其中以外找的野杂草比例大,但饲料质量差,常供应不足。因此,近年来推广了种草养鱼技术,传流的草种有黑麦草、苏丹草,新近推广的优良草种有一年生的玉米草,多年生的牛鞭草、矮象草等,良种鱼草产量高、品质好。 ㈡精饲料
精饲料是指具有一定商品价值,营养成份较高的饲料.常用的精饲料有谷物类(玉米、小麦、稻谷等)、饼粕类(菜粕、豆粕、糠饼等)、糠麸类、糟渣等植物饲料,还有一部分动物性(鱼粉、血粉、骨粉、黄粉虫、蚯蚓等)和矿物饲料。 精饲料价格低,来源广,就地取料,但营养成份单一,生长慢,饲料系数高。 ㈢配合饲料
高产精养塘必需推广使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效益高的特点,且有些配合饲料中配有鱼药(如大蒜素等)具有防病作用。
推广使用配合饲料对要转变一个观念,即以价格为重点转变到以效益为中心上来。少使用不使用低值杂牌饲料。
使用配合饲料时先做好训食工作,有条件的要安装投饵机。高温时投饲是鱼体重的3—5%,日投食2—3次。
第三节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淡水渔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池塘水体较小,人力易于控制,因此便于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精养高产,从而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池塘按其生产过程可分为鱼苗、鱼种培育,成鱼饲养两个阶段。池塘养鱼要获得高产必须要有质优量足的鱼种。 一、鱼苗鱼种的培育
鱼苗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的第一阶段。从鱼类孵化后饲养到1寸左右(相当于夏
花),称鱼苗培育;以夏花饲养至冬片、春片称鱼种培育。这两阶段使用的鱼池分别称为鱼苗池和鱼种池。 ㈠鱼池条件
池塘是鱼类的生活场所,鱼类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才有利于它的生长、发育.对生产者来说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们选择的鱼池主要是从满足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饲养管理和捕捞方便等几个方面考虑。 1、水源洁便,排灌自流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水源要求无毒、无污染、无冷浸水、锈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怕旱涝。 2、面积、深度适宜
鱼苗鱼种池面积深度太大不易培肥和调节水质,太小、太浅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鱼苗池以一亩左右为宜,鱼种池可略大,深度以1。5-3尺为宜。
3、池形规划、整齐,池底平坦,周围无障碍物。以长方形为好,东西长、南北宽. 总之,要进行精养、密养,在新建鱼池前就按上述要求加以堪查、设计.但对自然类型的池塘,则不必强调标准,可因地制宜。 ㈡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
⑴冰冻暴晒法:入冬后,将池水排干出鱼,铲除污泥、杀草,让其在阳光下暴晒、冰冻,减少有害物及利用空中紫外线杀菌。 ⑵药物清塘消毒法: ①生石灰消毒:
干池消毒每亩用量80-100斤,选晴天进行,排干池水,留积水5-6寸,全池拔洒石灰浆,并用木耙擂动,使石灰分布均匀,消毒彻底.7天左右药性消失。 ②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要求含有效氯30%,干池消毒,每亩用量15-20斤,带水消毒1米水深每亩用量26斤,溶水全池拔洒,5天左右药性消失.
漂白粉极易挥发和受潮分解,要注意密封保存,且具有很大的腐蚀性,在使用时要用木桶溶解,不要接触皮肤和衣物。
③茶枯消毒:
茶枯含有皂角素,为一种溶血性毒素。采用茶枯消毒,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量80-100斤。将茶枯打碎成小块,用水缸或木桶装上浸泡一昼夜,也可用开水封密浸泡30分钟,用时加水全池拔洒。
茶枯消毒能杀死野杂鱼、敌害及部分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 2、培肥池水:
鱼苗下塘前,应培肥池水,待鱼苗下池时,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池塘在消毒后的2-3天,灌水1。5—2尺,肥料主要有绿肥和粪肥.绿肥用量一般每亩600斤,粪肥用量为200-400斤. 3、放试水鱼:
鱼苗下池前2—3天,放养试水鱼。试水鱼一般放养4寸以上鳙鱼种,每亩40尾。一则可以检查清塘消毒药物毒性是否消失(如有死鱼说明毒性未消失,应推迟放养鱼苗);二则检查池水肥度是否适宜(清早检查如试水鱼长时间浮头,说明水质太肥,注意加注新水;短时间浮头,日出后即消失,肥度适宜;不浮头,水质不肥,应增施肥料);三则可以可吃掉大型浮游动物,减少肥料消耗。鱼苗下池前,把试水鱼全部捞出。 ㈢放养 1、鱼苗单养。
各种家鱼在鱼苗阶段都以浮游动物为食,食性相同,为防止争食及便于生产操作,一般进行单养。放养密度,一般每亩初放10—15万尾,可视饲养管理方法,池塘条件而定,长至5-6分后,分池拔稀.
注意放苗时温差不超过2℃,超过5℃时死鱼;用氧气袋运回的鱼苗,回家后须先倒到池盆内,加少量新水中和休息10—15分钟,用蛋黄开食后下池。 2、鱼种混养。
自夏花开始鱼种食性已经分化,同一池中也出现分层生活,因此进行混养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般以草鱼为主的池塘,搭配15-20%鲢、鳙鱼种;以鲢鱼为主的池塘可搭配
10—15%的草鱼和5%的鳙鱼。放养密度每亩一万尾左右,以后分稀到5-6千尾,养至年底可长至5寸以上.
㈣管理
鱼苗鱼种池必须精细管理,勤巡塘,经常观察鱼苗活动情况,注意调节水质,水位等,一般每隔3—5天要注新水一次,同时要做好投饵和追肥,每天每亩投放精饲料3-4斤,每隔3—5天适量追肥一次、,有机肥或无机肥,有机肥作消毒处理,防止病害发生.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现阶段还应大力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种,草鱼种用破碎料,鳙鱼种用专用粉状料。因鱼种基础代谢弱,所以饵料系数更低,效益更高. 二、成鱼饲养
成鱼饲养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是养鱼生产的最后阶段。成鱼养殖要求饲养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质量好,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国总结出了“八字精养法\"综合技术措施。 “水”:水要肥、活、爽。
“种\":放养鱼种数量足、规格大、体质健状,品种齐全、品质优. “饵”:饲料充足,营养成分完全。 “密”:合理密放。
“混”: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鱼种搭配混养。 “轮”:轮捕轮放,使池中始终保持较“合理的密度\"。 “防”:防治好鱼病。
“管”: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施肥“三看”、投饵“四定\"。 ㈠鱼种投放:
成鱼池投放鱼种前的清整消毒,可按鱼种池的要求进行.
1、鱼种来源。主要应由自己培育或就近购买,最好是自育自养,以避免长途运输造成鱼种受伤,带回病菌以致发病死亡。所以规模渔场要求有自己的鱼种基地.如东江水库的鳜鱼养殖,在最高峰时达到几百口网箱,后因引种带回病毒,导致几百口网箱鳜鱼全部毁灭,现在东江水库库区基本上看不到鳜鱼。
2、放养品种。目前传统的放养品种有:四大家鱼、银鲴、鲤、鳊等,今后要逐步扩大名特优品种放养比例,如黄颡鱼、鳜鱼、鲟鱼、罗非鱼、湘云鲫、翅嘴红鮊等,突出自己特色,提高养殖效益。
3、鱼种规格。
放养大规格,放养草、鲢、鳙、鱼种规格最好在5寸以上。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低,摄食量小,影响产量。对不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鱼种规格要求一致,以利生长;对实行轮捕轮放的鱼塘,放养鱼种要求有大有小,俗称放“楼梯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轮捕轮放的增产潜力。 4、体质要求。
放养鱼种要求优质健状,中标鱼最好,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无寄生虫,无病害。带病鱼种便宜也不能要。 5、放养时间。
提早放养是高产的措施之一,且冬季放种比春季价格低。冬季鱼出塘后,即进行池塘清整消毒,一般在春节前后选晴天放养。因这时期温度低,鱼的活动力弱,鳞片紧,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不易受伤,同时早放养、早开食、有利生长。 6、混养与合理密放。
在鱼池中实行各品种混养与合理密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利用饲料,发挥生产潜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混养是以各种鱼类食性和生活习惯为依据的。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相对地可分为上层鱼(鲢、鳙),中大层鱼(草鱼)和底层鱼(鲤、鲫)等三类.从食性上看,可分为肥水鱼(鲢鱼食浮游植物、鳙鱼食浮游动物)、草食鱼(草、鳊喜清水)和杂食鱼(鲤、鲫、罗非鱼),肉食鱼(鳜鱼、黄颡鱼、大口鲶等)。利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避免矛盾的一面,从而充分发挥水体和饵料潜力。而合理的放养密度则建立在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
一般肥水塘,应以鲢鱼为主,每亩放养鲢鱼120-150尾,鳙鱼25-30尾,草鱼100-120尾,鲤12-20尾,鲜子10-15斤。
瘦水塘,主养草鱼,每亩放养草鱼150尾,搭配鲢鱼100尾,镛鱼50尾,鲤20尾。
精养塘及投喂配合饲料鱼塘则应加大主养鱼的比例。总之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肥、饵料来源,饲养管理水平,鱼种规格来调整设计。 ㈡饲养管理
“三分养,七分管”,饲料管理是成鱼稳产高产的根本保证。 1、多途径解决养鱼饲料。
⑴广种青饲料:充分利用旱土、屋边、塘边、池埂的一切空坪隙地,种植青饲料,扩大青饲料来源。
⑵多养禽畜:利用鸡粪养猪,猪、鸭粪养鱼,塘泥肥田、种菜、种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鸭,栏中有猪、鸡,建立生态渔业模式. ⑶推广配合饲料养鱼,最大限度发挥水体效益。 2、实行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群众创造的先进养鱼措施。其优点主要是做到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池塘鱼类较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鱼体的成长和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 轮捕轮放形式大抵有以下二种:
⑴一次放足,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一次放足,一部分鱼达到上市规格后即分批起捕.
⑵分批放养,分批起捕,捕大留小,即将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起捕后,立即补放一部分鱼种.采用这种方法需有专门的鱼种池配套,也可在本池中套养夏花苗作隔年鱼种。
在投饵池塘为解决起捕困难也可推广抬网起鱼。 3、加强日常管理
⑴做到“三看施肥\",“四定\"投饵。 一看水:
水色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颜色反映出来。池水要保持“肥”、“活\"、“爽\"。“肥”就是池中有机物多,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多,营养盐类丰富。“活”就是水色经常在变化,表明鱼池物质循环快;“爽”。“爽\"就是池水透明度较大、溶氧量高。池水呈草绿色带黄色(浮游动物多),褐绿色带黄色(浮游植物多)表明池水较肥;呈暗绿色、灰兰色或兰绿表明水瘦;呈棕褐色、棕红色表明池水变恶.瘦水多投,肥水少投,恶水不投及时投水、改水。 二看鱼:
即看鱼的浮头及吃食情况,决定施肥。黎明时浮头,日出后即下沉,人到池边鱼下沉,为轻度浮头,若过早浮头,人到池边鱼不下沉,或用石子投入水中鱼下沉后很快上浮,为重度浮头。若浮头严重,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追肥。 三看天:
根据季节、天气施肥。入夏勤施,盛暑稳施、秋凉重施,晴天多施,阴雨天少施,雷雨前不施.
定位:投饲应在固定位置,设草架或饵饲台,便于观察鱼吃食,清除残渣,为鱼病
防治创造条件.
定时:正常天气,一般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饵施肥。但遇天气闷热、雷阵雨应推迟或停止投饲。
定量:投喂饲料应做到适量、均匀,防止过多过少,忽多忽少。
定质:饵料必须新鲜,不投腐败变质发霉的饵料,青草要鲜嫩洗净,粪肥要充分发酵。 ⑵勤巡塘,多观察.
⑶勤注水,促生长.在高温和鱼吸食旺季,有条件的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以增加溶氧,改善水质。 ⑷勤除杂去污,防病害。
第四节 鱼病防治技术
俗说话:“养鱼不发瘟,富得不昏”。鱼病防治是实现高产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养鱼成败的关键。鱼病防治应始终贯彻“以防为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十二字方针。
一、鱼类发病的原因
认识鱼类致病的原因,有利于我们自觉采取全面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也有利于正确诊断鱼病对症下药治疗,提高预防治疗效果。鱼类致病原因较多,有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生物因素,也有鱼类本身内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㈠清塘消毒不彻底,池内存有病菌、寄生虫; ㈡鱼种体质差,抗病能力弱; ㈢鱼体受伤,细菌侵入; ㈣密度过大,比例不适当;
㈤投喂不清洁或腐烂变质带有病菌的饵料; ㈥养鱼工具、吃鱼的鸟、兽带入病菌和寄生虫; ㈦乱丢病鱼、死鱼;
㈧水质恶化,遇高温、天气突变时,鱼类缺氧泛塘;
㈨池水污染或相互污染,引起中毒或鱼病流行。 二、鱼病的预防 ㈠预防鱼病的特殊意义
1、鱼类生活环境是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我们不容易随时观察。鱼一旦生了病,给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一定困难。
2、家畜、家禽生病,可以采用灌服或注射药物等办法进行治疗。而对病鱼,特别是小鱼种尚无法采用这些方法。
3、在鱼类严重生病以后,病鱼已经没有食欲,即使是特效药,也无法进入鱼体内.对鱼类疾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限于尚未丧失食欲的病鱼。
4、用药物治疗,在小面积的鱼池,塘堰使用已有不少困难,而对大面积的水库等就更难进行。
5、某些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复口吸虫病)一旦发生,药物治疗就很难奏效. ㈡鱼病预防方法
鱼病预防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工作.可从控制病原、增强鱼类体质、水体消毒、内服药物预防等方面着手。 1、控制和消灭病原。 ⑴彻底清塘消毒
⑵控制水质,防止水质恶化。定期向鱼池加注新水或施用水质改良剂。 ⑶鱼种消毒下塘。在鱼种下塘前,先用药物浸泡,可以避免鱼病带入传播.常用量为每100斤水中加食盐2-3斤或高锰酸钾1克,浸泡10分钟左右. 2、增强鱼类体质。
提高抗病力,增强鱼类体质,可通过选育抗病力强的品种、个体及进行人工免疫法,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是提高草鱼抗病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3、搞好水体消毒。
在5-9月鱼病多发季节,每半月①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泼洒;②在食台竹架上悬挂3-5只篓,篓口露出水面寸许,竹篓内放一块石子,每篓装漂白粉2两,或挂布袋三个,每个布袋装硫酸铜2两和硫酸亚铁0.8两,一天换一次,连用三天.③土法预防。每亩水面用苦楝树枝叶80斤、枫树枝叶50斤、辣蓼草20斤、樟树枝叶60斤,松树枝叶50斤,混合捆成捆,投入食场和鱼池周围
浸泡,每隔2天翻动一次,也可起到效好的预防作用。 4、投喂药物预防
每半月左右,在饲料中投喂药物,如大蒜素等进行预防,连用三天。 三、鱼病诊断
鱼一旦生病,它就有各种表现.我们要作全面的分析和检查,以便找出发病的原因,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㈠现场分析 1、回顾饲养管理情况
塘鱼发病,常与饲养管理不善关系极大.如施肥量过大,商品饲饵质量较差,投喂饲料过多等容易引起水质恶化,产生缺氧引起死亡。反之,如果水质较瘦,饵料不足,也会引起萎缩病、跑马病等.由于拉网和其它操作不慎,也很容易使鱼体受伤引起鱼种发病。因此,对施肥、投饵量、放养密度、规格和品种,拖网和各种操作以及历年来发病的情况等,应作详细回顾分析。 2、观察鱼类在池中活动情况
急性型的病鱼:体色和体质与正常色差别不大,活动正常,仅在病变部位稍有变化,但一旦出现死亡,即急剧上升,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
慢性型的病鱼:体色较黑,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死亡率一般是缓慢地上升,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出现高峰。
寄生虫性的病鱼:在池中表现不安,一时上跳下窜,一时急剧狂游,鱼的死亡,缓慢地增加。
农药或工业污水中毒:突然出现大批鱼死亡,各种家鱼和野杂鱼都不例外。 ㈡肉眼观察病鱼体
其方法是检查体表、鳃、肠道。鱼病按病原体可分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三大类型.大型寄生虫如鱼虱、锚头鳋、中华鳋、水霉等用肉眼可认出。但有些病原体如病毒、细菌、体型小的寄生虫用肉眼看不见,就需要根据其病状来辩别。由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症状是:口腔、鳃盖、鳍基、肌肉、肠道、肝、脾、肾各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
由细菌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充血、发炎、脓肿、腐烂、脱鳞、竖鳞、鳃丝粘液增多、发白.
由小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粘液过多、出血、肿大,有点状块状的孢囊与病灶。 四、常见鱼病的治疗 (一)传染性鱼病 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主要症状:主要是充血,病鱼口腔、鳃盖、鳍基、肠道、肝、脾等器官出血现象,将病鱼的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失去鲜红呈苍白色,但肠道、肌肉无腐烂、水肿现象出现。
流行情况:每年4-10月为发病季节,水温一般在1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预防方法:⑴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⑵土法预防:发病季节到来前1个月,每半月投喂1个疗程的板蓝根、穿心莲合剂,预防出血病有特效。具体做法是:第一天,按100kg鱼用板蓝根2。5公斤、穿心莲1。5公斤加开水浸泡1小时,取汁加食盐0.5公斤,然后拌入麸或玉米粉4公斤做成药饵投喂;第二天取第一天留下的药渣放锅中加水煮1。5小时,取汁按第1天的方法再投喂1次。或者再100公斤鱼每天各用0。5公斤大黄、黄柏、黄岑、板蓝根及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 治疗方法:
外用药物:⑴生石灰每亩1米水深40斤,化水全池泼洒;⑵二溴海因0。5斤,强氯精0.6斤,全池泼酒,连用2-3次;⑶烟叶1。5斤温水浸泡2小时,或冷水浸泡一夜,取汁全塘泼洒。
内服药物:⑴1。5%的大黄粉或“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或1.5%的大蒜素0。75%食盐和10%鲜韭菜(捣烂),制药饵投喂。⑵恩诺沙星按饲料量的0.2%添加,连喂5天;或100kg饵料用500克出血散拌饵投喂5-7天。⑶每100公斤池鱼用鱼血康200克粒剂,每天一次,连用3天,直接投喂。 2、肠炎病
症状:腹部膨大呈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血液状粘液从肛门流出,肠管发炎,充血并腐烂.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一冬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是发病高峰。 治疗方法: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遍洒.隔天一次,连用2次。 内服:⑴大蒜头治疗。每100斤草鱼用大蒜头一斤,食盐0.2斤,捣烂与适量的面粉渗合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⑵韭菜,每亩水面用韭菜2.5公斤,切碎后加食盐0。2公斤,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⑶三黄粉:黄芩、黄柏、
大黄各0。5公斤,煮沸后取汁,并加0。5公斤的食盐,用于100公斤的饲料,拌食投喂,连续4-5天。⑷二花二黄散:金银花500克,菊花500克,大黄500克,黄柏500克,另加500克食盐拌100公斤鱼料。⑸鱼必康1.5克/公斤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3-4天。 3、烂鳃病
症状: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也叫作“乌头瘟”,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中间的内表皮常腐蚀成园形或不规划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流行及危害:青、草、鲢、鳙、鲤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草鱼,流行季节多在5-9月。往往与赤皮、肠炎并发。 治疗方法:
⑴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全池泼洒。⑵五倍子全池遍洒:每亩水深1米用五倍子2。7斤,研碎煮开或用开水冲溶,连渣带汁全池遍洒。⑶枫树叶每亩40斤,捣烂后全池遍洒. 4、赤皮病
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片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未端腐烂。 流行及危害:此病在草、鲤鱼中很普遍,终年可见,但以春末夏初较为常见,常因拉网、运输或冬季冻伤而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必须体内与体外同时用药
外用药物: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五倍子3-6斤捣碎溶水全池泼洒。 内服药物:多病灵拌饵投喂;苦楝树叶浸一昼夜投喂;同肠炎治法⑶⑷,连用3-5天. 5、白头白嘴病
症状:病鱼头部和嘴周围皮肤色素消退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微有絮状物粘随其上,故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的症状,但将病鱼拿出水面观察,则微不明显。
流行及危害。一般在5-7月份,在草、鲢、鳙鲤等鱼苗和夏花鱼种发生,对1寸左右的夏花草鱼种危害最大。
治疗方法:⑴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或漂白粉1.3斤全池遍洒。⑵每亩用菖蒲2-3斤,艾草5斤,食盐3斤和水煮汁全池泼酒。⑶每亩用苦楝树叶60斤,煎
汁全池泼酒. 6、白皮病
症状:先尾柄处出现小白点后尾部变白,严重时尾鳍腐烂,头部朝下,尾鳍朝上,不久死亡。
流行及危害:每年6-8月流行,主要危害鲢、鳙鱼夏花鱼种,草鱼苗有时也患此病,发病后2-3天死亡。 治疗方法:同白头白嘴病 7、打印病
症状:患病部位;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和腹部两侧,呈园形或椭园形的红斑,好象盖了红色印章一样,严重时肌肉腐烂,直至穿孔,可见骨骼和内脏。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现,而以夏、秋两季最易发生。 治疗方法:同白头白嘴病. ㈡真菌性鱼病 1、水霉病
症状:鱼类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捞捕,运输等使体表受伤,鳞片脱落,或被寄生虫破坏皮肤,以致霉菌的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迅速萌发,并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故称为“生毛”,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流行及危害:各种饲养鱼从鱼卵到成鱼都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在密养的越冬池最易发生这种病.
治疗方法:⑴每亩1米水深用五倍子5斤,捣碎浸泡后,全池泼酒。⑵3-4%食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⑶菖蒲每亩用5-10斤,食盐1-2斤,加入人尿10斤,全池泼酒。 2、鳃霉病
症状:病鱼鳃丝呈苍白色,鳃霉在鳃上长成棉毛状菌丝,鳃瓣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急性型的发病3-5天大量死亡,死亡率在60%以上。
流行及危害:四大家鱼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患此病,5-10月此病最流行,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在水质恶化,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很脏而发臭的池塘,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彻底清塘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定期加注新水,每月全池遍洒1-2次生石灰或漂白粉,掌握饲料及
施肥量,肥料必须经过发酵后才能施放入池.一旦发病,迅速加注新水,并拨洒生石灰,有一定效果。 ㈢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1、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
症状:在鱼体表、鳃、鳍条上布有小白点,用肉眼可见,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死亡2-3小时后白点消失。
流行及危害:3-5月、8-10月是此病流行季节,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 治疗方法:每亩1米水深用干辣椒250克、生姜80克,兑水煮汤,全池遍洒。 2、大中华鳋病
症状:病鱼鳃及未端肿大发白,肉眼可见鳃上挂有许多白色象小蛆虫体,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离群独游。
流行及危害,每年5—9月份流行最甚,主要危害一冬龄以上草鱼。
治疗方法:⑴每亩1米水深用硫酸铜7两,硫酸亚铁2。5两,全池遍洒。⑵每亩用晶体敌百虫7两,全池遍洒。 3、锚头鳋病
症状:病鱼体表被虫体寄生部位周围的组织发炎红肿,大量寄生时,鱼身似披上“蓑衣”一样,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致使鱼体消瘦,生长缓慢,以致死亡。 流行及危害:流行很广,每年4-10月都可大量繁殖,对鱼种和成鱼都有危害,但对鱼种危害较大。
治疗方法:⑴突然改变鱼的生活环境,如注水,培肥水质,可使锚头鳋脱落。⑵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7两遍洒.⑶每亩用松树枝叶或苦楝树枝叶30斤浸泥池中,3天后锚头鳋即脱落。 4、鱼鲺
症状:鲺寄生在鱼体表和鳃上,肉眼可见到鱼鲺虫体,靠吸盘、口刺吸附在鱼体上,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吸食血液,使鱼体逐渐消瘦,病鱼呈现极度不安,群集水面狂游和跳跃。
流行及危害,一般四季都有发生,5—8月为流行盛期,对饲养鱼类都有危害,尤其对鱼种危害较大,少数几个鱼鲺寄生就可引起死亡。
治疗方法:⑴每亩用晶体敌百虫7两,全池泼洒。⑵每亩用樟树叶30斤捣烂,连渣
带液投入池中. 5、车轮虫病
症状:可寄生在皮肤及鳃上,鳃丝鲜红,鳃盖张开,嘴唇及眼前色素消退,出现白嘴.
流行及危害:每年5-8月对饲养的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水肥脏的池塘中易发生。面积大,密度小的养殖水体不易流行.
治疗方法:⑴每亩用硫酸铜7两, 硫酸亚铁2.5两,全池泼洒.⑵用苦楝树叶60斤,煎汁遍洒。 6、指环虫病
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苍白色,显著浮肿,鳃盖不能闭合,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不吃食,鱼体瘦弱,以致死亡。
流行及危害:流行季节为春未夏初和秋季,饲养鱼均可感染,尤其对鱼苗和鱼种危害很大。
治疗方法:每亩用硫酸铜7两,硫酸亚铁2.5两遍洒,3天后用晶体敌百虫4两遍洒。 ㈣其他病害 1、青泥苔
危害: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鱼苗和早期的夏花鱼种,游入青苔中被緾住 ,游不出来造成死亡。同时它在鱼池中,大量繁殖,消耗池中的养料,池水变瘦,影响鱼的生长。
防治方法:每亩用硫酸铜9两,全池泼洒. 2、泛池
危害:因水质恶化,水质太肥,天气突变造成缺氧,使鱼浮头,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⑴换注新水,或人工击水增氧。⑵安装增氧机,及时开机。⑶每亩用明矾3—5斤化水泼洒。⑷每亩用食盐10—20斤溶水遍洒,或用黄泥10-15斤调成糊状,加人尿100斤搅拌后泼洒。⑸化学方法增氧,在严重浮头时鱼浮灵等速效增氧剂,溶水全池泼洒急救.
3、气泡病
主要症状:肠道中有白色气泡,使鱼苗浮在水面,无法沉下去。
防治方法: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放出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肠内,积聚成一个气泡所致,也可由水中氮,或氧含量过饱和所引起。 ⑴鱼塘中不施未经发酵的肥料,要掌握好施肥量,不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⑵采取换水或注入新水可防止病情恶化. 4、跑马病
主要原因:是鱼苗下池后,池中缺乏适口饵料。
主要症状:鱼苗成群结队围绕鱼池边缘狂游,长时间不停象跑马一样。由于过分消耗体力,使鱼体消瘦,发生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⑴肥水下塘保持水中有适口饵料。⑵鱼苗不能放养过密。⑶在池边设阻碍隔断鱼的狂游路线,并沿池投一些豆渣、麸、米糠等精料。 5、肝胆综合症
症状:患病鱼上浮,活动无序,或打旋或钻上钻下,检查体表一般难见明显症状.解剖发现肝胆部位发生显著病变。肝脏肿大,颜色变黄变白等,呈花肝状,并肝部外表伴有血块凝结,胆囊明显肿大,一般解剖时都出现破裂。
流行及危害:多发生在投饲精养池塘或网箱中,7-9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草、鳊、鲤、湘云鲫等吃食鱼。
病因分析:⑴饲料因素,长期投喂高蛋白饲料,部分蛋白质在鱼体内被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肠系及肝部周围,加重了肝脏的负担,直至形成脂肪肝;或投喂低质饲料各类维生素缺乏或比例失调,对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赞成不良影响和损害;饲料超过保质期或发生霉变,蛋白质氧化变质,形成有毒物质,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⑵水质因素.水质恶化使水中的氨气、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严重超标造成鱼体内氨代谢困难并存积在血液中,引起肝胆病。⑶药物因素:部分养殖户滥用药物或长期重复用药,特别是一些残留量大的药物如有机磷、重金属类抗生素药物对肝脏损害相当大。
防治方法:做好清塘和日常消毒管理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科学合理投喂饲料,采用“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饲方法;及时用药对症治疗。
⑴投喂“利肝宝\"药饵或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氯化胆碱。⑵采用三黄粉(大黄、黄柏、黄芩)、板兰根和草鱼三病灵(主要成份为苦参末)同时拌饲内服投喂。因上述3种中药药性均属苦寒性,具有清热利胆解毒止血、疏肝护肝理气的独特功效,能促进损伤的肝细胞再生和恢复.用量为每1公斤饲料中各拌后4克,合计12克,连用5—7天。⑶用“利菌沙”(复方磺胺嘧啶)和多维拌饲,连用3天.在控制病情后,
用水体消毒剂消毒一次. 6、鱼类应激性出血病
主要症状: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饱食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高温晴天中午用药刺激时即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病鱼体表粘液分泌减少,手摸有粗糙感,肌肉水分增多,体表有浮肿感。
发病特点:此病多见于高密度养殖以投喂蛋白质和能量高的饲料为主的池塘和网箱中,各种饲养鱼从鱼种到成鱼阶段均可发生,但成鱼发病率较高。发病高峰期为6—10月,以盛夏酷暑发病最严重。 防治措施
⑴24小时不以任何形式惊忧鱼群;⑵按大黄苏打片5克,大蒜素5克+三黄素15克+鲜辣廖草500克/50公斤鱼制成药饵投喂;⑶1天后按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40斤泼洒,以调节水质及酸碱度,并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⑷按每公斤饲料加0。3克保肝灵制成药饵连喂7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