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王 鹏
内容提要:民族精神的性质可以概括为:积极进步。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是群体性和个体性、稳定性和流变性、传统性和时代性、自觉性和非自觉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兄弟民族长期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Brief Statement on the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Abstract] The nature of national spirit is positive and enterprising.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national spirit are collectivity and individuality, stability and changeability, tradition and contemporary, consciousness and non- consciousness. The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is the whole national spirit which is formed by studying and helping each other and by absorbing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every ethnic nation of Chinese. Its core is patriotism. It includes harmoniousness and integration, loving peace, diligence and braveness, constant striving, loving country and people, fairness and impartiality.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1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涵义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或灵魂。民族精神寄存于民族文化之中,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深厚土壤和现实基础,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之精华和要义的凝聚。2.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基本素质和共同品格。民族精神不是外在于民族民众的,而是内化于民众的心理意识之中,凝固为民众的基本素质和共同品格。3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之源。4 .民族精神是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应具有的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富于生机的创造能力。为民族而骄傲的心理状态和对民族前途充满自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性质可以概括为:积极进步。这是由民族精神所含内容的基本品格决定的,是由民族精神作用功能的基本倾向昭示的。民族精神积极进步的性质可以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内核、民族素质品格、民族精神支柱、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几个方面得以体现。进步性表现在既促进和推动本民族生存和发展,又促进和推动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前进,弘扬民族精神与坚持民主平等是一致的。
三、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1 . 民族精神的群体性和个体性。群体性是指某一民族的全体成员对其民族精神有共同的感受、体验并通过他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体现出来。个体性指民族精神离不开每个个体对它的认可、接受和自觉。2.民族精神的稳定性和流变性。民族精神是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必然伴随其始终。3. 民族精神的传统性和时代性。民族精神是过去的历史、文化、生产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又与该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联系。4. 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和非自觉性。某种民族精神的形成,既是自觉努力的结果,是自觉和自发的统一。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清康乾以前,她一直是世界上强盛而强大的国家,曾创造了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最灿烂的文化;鸦片战争以来,遭受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历尽了苦难,但从来没有停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我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运昌盛和救亡图存、反抗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形成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兄弟民族长期互相依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概括起来,它有以下方面:
一 、忠心报国、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
谭嗣同凛然就义、林则徐虎门销烟、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陈天华钟鸣狮吼,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为国御侮,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令敌人丧胆,被世人和后人永远敬仰。从古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中国民族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从为道德理想而献身到为正义事业、为民族利益和反帝救国而捐躯,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斗争了几十年,有千百万优秀儿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我们民族“忠心报国,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提到了最高境界。
二 、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2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形成了一种群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美德,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种“公”的精神就是对社会、对民族的义务感、历史感、责任感。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相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星繁光耀,代代相传。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包拯的铁面无私和无畏,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高风亮节、万世流芳。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宗旨,把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向最高境界,造就出比历史上的民族英杰人物高出也多出几十倍几百倍的英杰人物。在新的历史时期,三个代表是民族精神最确切的印证。
和这种精神密切相联的就是“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斗争精神”。一方面,善良、正直、助人为乐、“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鄙弃极端个人主义和损公肥私、坑国害民、见利忘义的小人,惩治贪官污吏,抗击邪恶势力。中国人民是善良的,但从来不怕恶势力,为崇高的道德理想,为维护真理和正义事业,勇于牺牲,使内外邪恶势力望而生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精神情操。
三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勤劳节俭是她最突出的美德。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历史上先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英杰人物倡导勤劳节俭并身体力行,其精神和美德,被盛誉赞扬者数不胜数。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排除了千难万险,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党才能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育青年和全体人民勤俭建国,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江泽民同志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竞争形势,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基本点加以扩展、发挥、概括为创业精神六十四个字。江泽民同志说:“从古到今的历史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是了不起的。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要有克服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对人的气概,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段话,既是对民族精神的赞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这是我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四 、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中华民族素以自强不息为人生信条,以知难而进,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民族尊严,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强不息、奋发进取,表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使我们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对艰难险阻,中华民族的回答是“事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个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表现了强烈的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推向了最高境界。使我们
3
的民族精神得到升华,孕育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邓稼先精神„„。周恩来说:西方有的,中华民族一定要有,西方没有的,中华民族也要创造出来。我们曾多次使西方人望着中国人民的成就和胜利而发呆惊叹。惊呆惊叹之余,他们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五、立志勤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从古到今,炎黄于孙立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骨、囊萤、映雪、借书、挂角到现在的莘莘学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治学,为共和国的繁荣昌盛而勤学,其精神感人至深。守职尽责,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成绩,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直到以身殉职者数不胜数。立志勤学,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都是敬业,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社会尽职尽责。这种民族责任感、民族精神,要永远继承发扬。立志勤学、恪尽职守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六、求索攻坚、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求索攻坚,就是为追求真理,攻克科学堡垒,不怕艰难挫折,勇敢顽强。勇于创新,就要不满足现状,不断探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创造。求索攻坚、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神农尝百草到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氢,到载人飞船,到刘翔短跑跨栏夺世界之冠,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求索攻坚,勇于创新和创造的进取奋斗与不懈的追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要振兴,政治经济体制要建全、要完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培养,劳动者素质要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必须有这种精神。
七、团结友爱、同心同德的整体精神
整体精神是中国区别于西方伦理道德的重要特点和优点,中华民族素以重视整体利益、鄙弃极端个人主义而著称于世。整体精神要求一切从国家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反对“见利忘义”。整体精神表现在政治上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表现在文化上是“和而不同”,兼蓄并收,表现在伦理价值上,是以身、家、国、天下利益递升服从,顾全大局,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保护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从古人的“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人和”思想到现在的“团结友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命”的原则,对促进国家统一、人民团结,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统一战线成为三大法宝之一。一国两制在争取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现在更需要团结友爱,同心同德的整体精神。
.八、谦虚谨慎、严已宽人的自律精神
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与人”“吾日三省吾身”又古人云“慎独”“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安伦尽份,反躬自省,由此形成了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如立志有恒、改过迁善、克己内省、身体力行、防微杜渐、慎独自讼、集义养气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只要你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中华民族又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律迁善精神,正是继承改造和发扬这种精神,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作风之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九、尊师重道、尊重人才的尚贤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道、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传统美德,这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之一。张良虔诚拜师、徐光启与《几何原本》、毛泽东尊师徐特立等等。《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4
民知敬学方能敬道,其中包括做人之道、求知之道、益能之道、开智之道、强身之道、创新之道等等。孔子是重道、重教、重师、重才的万世楷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真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上述中华民族优良精神的九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整体。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留下来的道德风范、精神品格,它包括了从古代儒、道、释的伦理、道德价值理论和实践到今天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从古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到古今广大群众的广阔的实践,聪明的智慧、崇高的道德和优良的精神品格,它融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于一炉,其理论之博大、思想之精深、境界之高远、代表人物之众多、事迹之丰富感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第二是巨大的凝聚力、久远的生命力、坚强的战斗力。 我们的国家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如此辽阔的领土,经历过诸多曲折和深重的灾难,而保持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既使是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也心向祖国,渴望祖国统一、富强,这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
第三,它具有优秀民族精神应具备的吸收能力和融合能力。
马列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使我们民族精神增加活力,焕然一新,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我国的经济、科技、体育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我们的国家一经改革开放,又正在迅速汲取人类时代性的优秀精神成果充实自己,优化自己。如竞争精神和我们民族的进取精神的融合,创造精神和我们民族求索攻坚精神的统一。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这样以其辉宏的气魄,博大的胸怀不断朝着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方向奋发进取。
我们应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地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坚持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深入持久地宣传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
参考文献:
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 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
邹广文著:《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 吴乃恭著:《儒家思想研究》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