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例谈以课题导入新课的策略

2020-02-16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谈以课题导入新课的策略

作者:杜真理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3年第12期

【关键词】语文 课题导入 新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48-01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教师从课文题目入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对课文题目巧妙的诠释,让新课的导入异彩纷呈,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题目,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课题是课堂导入的一个切入点,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语文教材包罗万象,有些课题就直观地说明了文章的内容,抓住了学生的心,这时我们就可以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如《种一片太阳花》一课的题目意思明了,而且课文安排结合时令,教师教学时可直接抓住题目引申下去。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春暖花开,到处是一片绿色。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植树节。

师: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植树栽花的最好时机。今天我们来学习——种一片太阳花。 课题虽然简略,而课堂教学的导入却紧扣了文章内涵,让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了然于心。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六年级的《三峡之秋》等。 二、以史为基,引入情景

有些文章知识性很强,但是写作年代

离学生较远,此时我们可以转换思路,设置情景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苏武牧羊》的教学如下。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视频,你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吗?(课前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苏武牧羊”中的场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生交流,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

师:十九年的艰难困苦,没有使他倒下,他手中擎着汉节,在那远方伫立;十九年的威逼利诱,没有使他屈服,他手中擎着汉节,不忘那心中的祖国;十九年的孤独寂寞,远离祖国也没有让他忘却那远方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走近苏武——(出示课题:《苏武牧羊》) 有历史场面的铺垫,渲染了课题的气氛,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探索的兴致,从而深入学习课文。对历史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用此方法来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三、紧扣题眼,凸显重点

运用课题来导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适时、快速地抓住课题中的“题眼”,也就是课题中最关键的几个字或词,以利于提纲挈领、统领全篇。如《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这篇课文的教学情境如下:

师:板书课题,你们说说课题中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并理解其意思) 师:掌声为什么要分给她一半?她做出了什么贡献?

教师在教学中从题眼出发,紧扣课文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有如《不愿长大的姑娘》《西门豹治邺》等课文都可以利用此法,通过抓住题眼出示课题,达到迅速导入新课的效果。 四、倾情交流,顺势导入

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谈话,既能了解学生的心声,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温和的气氛中出示课题,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永生的眼睛》教学片段如下:

师: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母亲就是我们温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点击课件播放“悲情轻音乐”) 师: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角膜吗?”面对这个近乎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父亲会作何反应?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

教师的叙述戛然而止,随即要求学生去读文本,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也为“父亲同意角膜捐赠,‘我’反对角膜捐赠”的冲突做铺垫。很多课题的情感都能在交流中自然流露出来,形成灵动的效果,如《荷塘旧事》《万岁,母校》等。 五、变化课题,暗含意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文的跌宕起伏在题目里也能体现。文章的题目意境暗含事情发展的悬殊对比,教师可先设置疑问,如让课题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些许变化,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变化的精妙。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教师出示课题时用彩色粉笔标注出“生死攸关”,并标上“?”,学生看到这个问号自然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深入读懂课文后,教师说:同学们,微不足道的烛光关系着伯诺德妇人一家的性命,关系着更多法国人的命运,所以称烛光是“生死攸关”,并把“?”改成“!”。课题前后鲜明对比,让板书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总之,以课题导入新课教无定法,我们教师要因文而异,让课题的呈现契合文本学习的重点,让课堂教学的导入扎实有效。 (责编 黄鸿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