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郑阳,马占军,汪精海
(甘肃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承担着较多的科研项目,产出了大批科技成果。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探索构建教学、科研和创业三方互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力求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难题。 [关键词]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8)03−0055−0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
[1]
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
[2]
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将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承担了较多的科技项目,但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资助的纵向项目,纵向经费所占比重高达60%—80%,经费来源较为单一[3],资金使用效益偏低。其中,基础研究占35%以上,应用研究占45%左右,开发研究不足20%,这种重心偏高的科研类型,导致高校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创新与经济发展联动效应无法实现[3-4]。高校每年产出大量科技成果,但成果形式以论文、著作为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高校仅次于企业成为国内三种专利职务申请的主力军,但高校专利等
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转化率低一直是困扰高校科技工作的难题。《2015年度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高校专利出售数仅占专利授权数的2.7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理论和课程体系,现有的相关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在教学内容上,课程关联性不强,课堂教学大多是纸上谈兵,缺乏实用性,更缺乏对创业学生的个性化指导[5]。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大多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辅导员老师承担。这些老师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在实战经验上有所欠缺,无法和学生分享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6]。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然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创业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则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兴旺皆在创新
[收稿日期] 2018-03-15;[修回日期] 2018-06-06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厅2017年创新创业教改研究项目“甘肃农业大学创客空间孵化基地运营模式研究与实践”;甘肃省省级引导科技创新发
展竞争性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郑阳(1983—),女,贵州金沙人,博士,甘肃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创业就业、人才培养;马
占军(1981—),男,甘肃景泰人,博士研究生,甘肃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成果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创新创业,联系邮箱:1054603@qq.com;汪精海(1981—),男,甘肃景泰人,博士研究生,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56
二字。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产出了一大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仍然是阻碍高校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短板。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高地,又是人才培养的根据地,将高校科技创新优势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时代课题。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坚持服务导向基本原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共享水平,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7]。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积极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和渠道是高校、政府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务之急!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的实践 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尚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8]。甘肃农业大学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和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构建了教学、科研和创业三方互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明确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化入思政教育的“三融一化”实施路径;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促进文理交融和跨专业创新;构建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为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年度考核和日常工作中,强化全校师生员工对
2018年第9卷第3期
创新创业教育的共识。
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完善协同联动的保障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以此推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普及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大力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以校内外知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创新创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取得相关资格认证的专兼职教师为主的创新创业通识课教学团队、以传授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为主的专业课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以企业家、培训机构讲师、创业者为主的校外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等4支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双创”教育
学校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和引导师生积极参加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大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学校积极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定期公布科技成果,将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创客空间等作为实施科技成果转让、转化的实施机构,通过为合作企业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推广,通过知识产权成果许可、转让及作价投资等方法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让转化和推广应用。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通过前期无偿许可的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指导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
学校利用学科和人才优势,将科研资源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践、进项目”的方式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态等内容写进教案、编入教材,丰富了本科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科技项目的深入开展,在校内外培育了一批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集科研、产业、教学实习为一体的基地,有力促进了教学工作。学校启动了科研助理制度,大学生可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获得创新学分,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算工作量。广大教师主动将科研项目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指导大学生开展科
理论研究 郑阳,马占军,汪精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57
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三)多维度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扶持力度
2016年1月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配套2 000平米工作场地,建成“稼穑创客”和“大学科技园”,每年投入300万元工作经费,设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
学校大力整合校内各类平台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支持。一是共享科研平台。推进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室、研发中心、实训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面向学生团队开放,完善开放共享管理机制,为团队提供设计、加工制作、检验测试等必备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和公用设备。二是构建院校两级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学校层面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学院层面,依托各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自主创新实践及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三是强化基础孵化服务。依托创客空间及导师资源,对具有创业潜质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辅导、创业训练与孵化,为创业项目免费提供场地、后勤、政策咨询、法律代理、工商税务手续代办等10项基础孵化服务。在大学科技园设立种子基金,每年扶持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有针对性地资助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项目[9]。
学校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深度参与大学生的培养,构建了校地、校企、校所、校校合作等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学校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资助学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充实科研资金,更能映射市场需求、提高科技
创新质量,实现知识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化,促进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学校一贯重视培养甘农学子特有的 “肯干、能干、实干”的优秀品质,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理想信念,培养一批服务新时代“三农”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01).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
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5年高等学校
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 朱永虹,张万红,钱丽.研究型高校创新、技术转让、产业
间结构升级联动效应分析——基于“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经验数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115-120.
[5] 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
建[J].教育发展研究, 2016(7):67-68.
[6] 梁晓芳,柳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
育,2017,8(5):50-51.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
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Z].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
[9]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
评报告[G].2017.
[编辑:胡兴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