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海峡两岸盼统一

2022-07-28 来源:九壹网
《海峡两岸盼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祖国真大》的第四个活动主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十岁左右,已经在课改理念下浸润了近四个年头。在新课程倡导下,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了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统计能力,基本建成了自主学、有主见学的学习行为趋向。他们参与活动、体验生活,探究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但是,《海峡两岸盼统一》这个主题的内涵深刻,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孩子生活的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台湾,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台湾,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

教学难点:了解台湾的历史沧桑,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心形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台湾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体验。 :(2—3分钟)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首歌,让我们一起听听它唱的是什么地方?(播放《七子之歌-台湾》)

2、(出示地图)导语:远古时候,这块土地与大陆紧紧地连在一起,(播放视频)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部分的陆地下沉为海峡,使一座连着大陆的美丽岛屿—台湾,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中。(板书:海峡两岸)

它像一片飘离大树的绿叶,时时在诉说着对根的思念;两岸人民时时刻刻盼望着统一。(板书:盼统一)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在课下自己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而开课时用言语直接导入,符合他们的知识储备基础,同时,视频的出现也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

(二)增强体验,强化参与。(34分钟)活动一:故事看台。

1、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视频)。

2、学生交流: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虽然教材中有图片,但是配上生动的解说与直观的画面,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活动二:知识竞赛

台湾岛,美丽富饶、物产丰富,让我们走近它。下面,我们分为两个团队,一个为“日月潭”队,代表宝岛台湾;另一个为“黄河”队,代表祖国大陆。来开展一次知识竞赛,看看哪个队对台湾的了解更多。

1、“必答”环节2、“抢答”环节

[设计意图:让教学面向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内心体验密切联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丰富其道德情感。]

活动三:情系心中

1、学生自读“盼回家”图片,然后学生交流: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2、播放“回大陆探亲”视频资料,组织学生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台胞,回大陆探亲,心情怎样?假如你去接从台湾回来的亲人,心情又如何?

3、带领学生制作“思念卡”,贴在黑板上。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加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知行统一,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深厚情感及盼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心愿。 ]

(三)归纳总结,情感升华。(2---3分钟)

出示熊猫“团团圆圆”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图象,师生一起配乐朗诵《团圆》这首诗。

[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也应体现多学科的整合,丰富、充实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四)课外接力,活动延伸。(1分钟)

课后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专题节目,并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或者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

[设计意图: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应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外相结合。]

板书设计:

海 峡 两 岸

大陆 台湾

盼 统

黄河 一 日月潭

教学预测: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树立社会责任心,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