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评】
知识点考查的覆盖率较高,试题难度适中。在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的前提下,还兼顾 了学科知识的全面考查,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解读、理解 和把握。整张试卷所涉及的考点,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掌握的主干知识。“无题不材料,无材 料不命题。”是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的又一大特色。通过“史实与推论”题型考查学生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并考查史料研读、有效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形成个性化认 识的能力。整套试题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干枯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让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 及。
7.“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A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3)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题中“仁”“礼”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故选 A。
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明、清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以达到的目的。题目要求找出 其“共同目的”,只有B 项符合,故选B。 9.图3 是美国自由女神像,她左手紧握《独立宣言》。对这部宣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诞生于美国独立日 ②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 ④痛斥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美国的共和政体由1787 年宪法确立, 应排除③,故选B。
10.美国人伊罗生的《浮光掠影》一书指出,1937~1944 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 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中国( ) A.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独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D.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选项A、B 表述有误。此时抗
战还未结束,选项C 排除,故选D。 11.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 于231 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东汉 B.三国吴 C.西晋 D.三国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时序。根据题中“231 年”,确定为三国吴时 期。
12.嘉兴有个大家族——沈家。其杰出代表沈钧儒为救亡图存,1911 年组织准备“浙 江起义”,1935 年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他的上述经历表明当时的中国( ) ①民族危机深重②社会变革此起彼伏 ③民众不断觉醒④赢得了民族的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11 年至1935 年间的中国社会情况。④不符合当时社会情况, 应排除,故选A。
22.(10 分)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演进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辉煌的古代文明
(1)指出图6、图7 反映的政治体制。(2 分)
材料二:正是这些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
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美洲的棉花、番薯等输入中国。 ——摘编自陈文斌《品读世界文明史》
(2)概括材料二中文明传播的途径,并指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关系。(4 分) 材料三: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杰出代表陈独秀、 胡适等于1915~1917 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 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 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 运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述的“思想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 分)
【参考答案】
(1)图6:城邦民主制。图7:中央集权制。
(2)途径:丝绸之路,新航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思想革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 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近代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历程开始了新的篇章。 【解析】本题涉及希腊民主制度、中央集权制、丝绸之路、新文化运动等多方面的 知识。(1)根据图片中的关键词“民主”“太尉”等确定为希腊的民主制和秦朝的中
央集权制。(2)四大发明等随着丝绸之路和新航路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世界文明 的相互联系。(3)根据时间确定为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爆发期间的“思想革命” 的作用。 25.(10 分)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 区域。图9 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中游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早在晚清时期,清政 府在此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新式军用、民用工业。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创办新式工业的目的。据图9 说出武汉适合发展钢 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条件。(4 分)
材料三: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 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 万吨钢、铁生产任务。 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 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 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
(3)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 示。(3 分)
(2)自强、求富。附近铁矿资源、水资源丰富。
(3)“大跃进”运动。充分认知国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依靠科技。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旨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有效提取信息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第(2)问,可以根据“汉阳铁厂”“自强、求富”可以判断是清朝时期的洋务运动; 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1958 年”、“炼钢”运动可知是“大跃进”运动时期大炼钢 铁运动,启示可以根据“大跃进”造成的消极影响方面围绕作答即可。
26.(10 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 得为郎(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 分) 材料二: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 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 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 分) 第12 页共14 页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
举考试录取进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
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 分) 【参考答案】
(1)汉武帝。直接做官。
(2)考中进士成为一种极高的荣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允许普通人报考,是一种 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社会发展选拔了更多的人才。 (3)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录取人数大增,形成崇文的社 会风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和科举制相关的知识。第(1)问根据题目 关键词“太学”确定为汉武帝,并回答太学的主要功能。第(2)问根据材料主要体 现科举考试的积极作用。第(3)问从材料中提炼的信息“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读 书风气日盛”等角度回答宋代科举制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