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估计教学反思

2022-12-20 来源:九壹网
估计教学反思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曾做过3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从教学实践看,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总体感觉比较成功。从学生实践活动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课桌,学具盒,礼物)或自主选择的物体等估计得比较准,也有自己的方法,能真正借用脑里的尺子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能较清晰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达到预期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

(1)从转化中清晰概念。让学生估计指定长度,先用手自己比划,这样就将脑里抽象的表象转化成直观的东西,可见可测,经历一个从表象到物化的过程;再反过来,让学生观察实物、动脑想一想、估一估、动手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经历从具体物体到抽象长度表象的过程。如此相互转化,使学生头脑中的长度单位概念不断清晰深刻,达到内化。

(2)在比较中明晰概念。对比是思维的基础,是区分差异、纠正偏差的基本方法。在清晰概念、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对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先让每个学生不用尺画出一条20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再进行小组活动对学具盒一周长度进行估量。这样,让学生在从估--量--比-的活动中,获得一定长度线段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计的结果从很不精确到不很精确,甚至精确,不断巩固清晰学生长度概念。

(3)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本节课还有效地创设了由近及远(如估身边课桌长度到自己想估计的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线段长度--周长)、从而逐步发展长度空间观念。

当然,学生估计意识的养成、估计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对“估计”系统性教学我个人认为:从教学时间上考虑,至少应安排三个课时。从教学目标上划分:第一课时,重点是:清晰概念,以厘米为重点,即人教版第五册安排的内容。第二课时,重点是:明确参照,以方法策略选择为重点,如借助身上“一柞、一庹、一步”等作为“尺子”,即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估计的方法。第三课时,重点是实践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以上三节课,第一节清晰概念是估计的基础,第二节选择策略是估计的关键,第三节实践应用,增强能力是估计的目的。当然,这三课时并非完全割裂开来、先后之分,更多的是相互相成,相互渗透,交互发展,只是课时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待于我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恳请专家们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