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演员如何更好地创造角色

2023-01-13 来源:九壹网
一第28卷第5期・2014年10月 一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J0URNAL 0F 6UIZHOU UNIVERSITY-Art Editi on—一Vo1.28 No.5 Oct.2014 演员如何更好地创造角色 张加存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200040) 摘要:行动是艺术表演的核心和基础。行动可以分为一般性行动、典型行动和艺术行动,完美的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艺术行动的基础 上结合角色特点及其所处的特定情境创造和展示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行动与人的知、情、意密切相关。概括来说,知和情是人的 行动指南,而意志是人行为的动力,情和行动的关系较知更为密切,人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情为指导的。除极赋天才的演员只 需用表演的意志来促使自己展示出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外,一般演员要很好的展现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必须以角色的知情意作 为基础。演员要取得角色知情意的支持,必须依靠想象在剧本世界里驰骋。 关键词:行动;表演;知;情;意;想象;理想范本 中图分类号:J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4)05-0062—05 一、从生活中的典型行动出发 演创作和表现的手段是演员,也即是人,而其所表 现的对象也是活生生的时时处处处于行动中的人, 那么,除去动作以外,还能有什么可以作为表演的 基础与核心呢?正如美国哲学家苏姗・朗格说的那 样:“……戏剧既不是舞蹈也不同于一种文学,或是 行动(或日动作)是所有表演艺术的核心与基 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任意翻开一本表演教材或 论文集,恐怕都可以看到动作或行动的字样。仔细 想来,这倒也是现实和逻辑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 对人及人类社会有过初步观察和思考的人都会同意 这一点,那就是人时时处于各式各样的行动之中。 从系统观点看,人是自组织、自控制和自调节的系 各种艺术的凑合,而是一种在行动中的诗。”E1 ̄495 “戏剧的基本概念就是动作,动作总是从过去中导源 而来又直接指向未来,并且也总是孕育着某种就要 发生的事情。”[1 ’古力叶夫也说:“戏剧中的一切都 是行动,什么都不能离开行动而存在……”。E2] 人类的行动五花八门,非常复杂,但大体可以 归结为肢体行动和面部表情行动。肢体行动包括头 部、四肢以及身体整体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面部表 统,这种系统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指向人作为生命 体的生存与发展,而这一目的要靠行动才能实现。 可以说,有目的的行动是人的一种本质特性,人与 行动密不可分应该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公理”。表 收稿日期:2014—06一O1 作者简介:张加存(1978一)。男。河北威县人.上海戏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戏曲。 62 第5期——■● 张加存■■—一 演员如何更好地创造角色———一 情行动指的是人的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了人的某种情绪或情感,而其 含义也比较清晰明确。我们说“面部表情行动”这 个词,并不意味着人的肢体行动没有表达情感的功 能。实际上,人的肢体行动也在某种程度表现着人 的情绪或情感的变化。但一般来说,人们主要还是 以面部的肌肉动作来表达情感。此外,语言也被很 多学者视为一种行动,也是人物用来表达情感的重 要内容。我们对上述纷繁芜杂的人类行动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其有三种类别:一般性行动、典型行动和 艺术行动。一般性行动是抽象化的日常行动,是对 现实中人们的吃、穿、行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作、游 戏等等中的行动的抽象概括。一般性行动是有层次 的,既有抽象概括全人类普遍特性的行动,也有描 述某一类人共同特性的行动。比如“走”这个行动: 我们平时一般说的“走”,就是概括了全人类共同特 征的“走”,这个“走”是没有个性的,可以用来描 述任何一类人或某个人的“走”的行动,这是最一 般性的。我们还可以说小孩子的“走”、成年人的 “走”和老年人的“走”,还可以说男人的“走”和 女人的“走”,也可以说中国人的“走”和美国人的 “走”,凡此种种。某一类人的“走”对这一类人来 讲也是普遍性的,但这种普遍性是这一类人的普遍 性,只可以用来描述这一类人或这一类人中的某个 个体,不能用于其它人群。典型一词,一般汉语词 典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或充分显现出其个性特 征的。从这个方面理解,典型行动不是最高层次上 的抽象行动,而具有了某种“个性”特征。典型和 一般是相对概念,典型行动也是层次性的。比如, 小孩子的“走”相对于最一般性意义上的“走”是 具有典型性的,而小孩子的“走”相对于某个确定 年龄段比如2岁以内的小孩子的“走”也是~般性 的。而最典型的行动则是某个个体具有代表性的充 分显示了其个体特征的行动。这种典型行动具有高 度的辨识度,演员在进行艺术表演时,必须表现所 表演人物的典型行动,行动越典型就越具表现性。 这就要求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观察, 并不断总结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各种行动特点,总结 他们的典型行动并用于艺术表演。 演员仅用典型行动来表现人物还是不够的。典 型行动虽然很“典型”,但毕竟还是日常生活的~部 分,直接拿来作为表演的“元素”虽然并无不可, 却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还应该把典型行动艺术 化,提升为艺术行动。即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 将典型行动艺术化,使其具有某种“审美”特性。 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艺术化不应失去典型行动的 真实性和现实性,即这种行动要让人一望而知是艺 术的,具有某种程度的美感,但又并不觉得是虚假 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承认其为“完美” 的艺术行动了。 二、从艺术行动到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 对人类社会的各种行动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 现这些行动都是符合一定规则和逻辑的,这种规则 和逻辑是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学对动作的认识是:“(动作)即指向某个对象 和追求一定目的的运动。动作与简单运动不同。简 单运动仅仅依赖于机体的运动机能,而动作则带有 社会性质,而且受社会条件所制约,是人对周围现 实生活保持平衡的外部表现。……按行为动作是否 符合社会的行为准则,可以判断人的行为举止是否 得当。”_3 J8。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行为是人及 环境的函数,即B=f(P・E)(B代表行为,P代表 人,E代表环境)。l3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人的行 动受人本身个性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制约。在某 种已知的环境下,人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是可以比较 准确预测的,也就是说人在某种自然或社会环境下 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着较为固定的模式。这种 行动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进化发展和行动实践中逐 渐形成以应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最合适的行动。比如, 人碰见火或者温度特别高的物体会很自然的躲开等 等。当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的很多行动都有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不像生理反应那样简单和容易预测。但总体来说, 人们还是可以比较容易的把握适宜的行动和不适宜 的行动。 艺术行动是对现实中的典型行动的艺术化,而 这种艺术化行为也是有规则的。典型行动大致可以 通过夸张、抽象、装饰、简化、组合、美化等等方 式化为艺术行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行动有其最合 适的模式,而典型行动化为艺术行动的加工过程又 有规律可循。因此,在特定环境下,艺术行动也有 63 ■■●—●_一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其最合适的模式,其标准是某一艺术行动是否符合 角色个性特点及其所处的特定情景。符合这一标准 的最合适的艺术行动就是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戏 剧角色的认知、情感、意志、理想和生活遭遇等等 一切(可以称为“角色世界”)都是通过它的行动来 展现的,我们认识角色世界的途径也只能是它的行 动,因而表演者也必须通过呈现角色行动的理想范 本来展现角色世界。学者孙惠柱认为,一切表演都 是外在理想范本和内在自我呈现的对立统一,不同 的艺术表演形式对二者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不同。相 对来说,传统戏曲中行动的理想范本占比例很大 (如戏曲有很多较为固定的程式动作),自我呈现度 小,而戏剧则相反。在行动的理想范本的特点方面, 传统戏曲与话剧有显著不同,戏曲的理想范本更为 抽象、固定、写意,更具艺术性,而话剧更具体、 多变、写实,更具现实性。不论各类表演的理想范 本的性质及比例如何,表演者都必须重视对范本的 模仿和训练。是否适当的展现了角色行动的理想范 本是艺术表演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因为如果 一个表演者完全在自我呈现,那就和现实生活无异 了。 笔者认为,就我国当前戏剧表演现状看,我们 应该更重视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如果一个表演者 能够完美的呈现这种理想范本,那他就是一个优秀 的表演者,而不必考虑其在表演中的内心状态如何 (比如表演者的内心究竟在角色之内还是之外)。因 为表演者是以外在的行动来展现角色世界的,而观 众也是据此来理解角色世界的,展现角色行动的理 想范本就足够了。这里有一个极好的例子:“他 是 个看上去极真实的‘千面人’,他有个取悦朋友的老 节目,在屏幕后面出出进进,瞬间就能演出不同的 人物和情绪。他在演因之而成名的理查三世时,仿 佛充满激情,把角色杀人不眨眼的性格展现得活龙 活现,以致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博士评论道:‘如 果加里克真的相信自己就是理查那魔鬼的话,他每 演一次就该被绞死一次。’但他却能在把同台对手吓 的不知所措的时候,冷静地瞟她一眼要她别怕。可 见加里克是在清醒地摹仿着角色的理想范本,虽然 内心还在角色之外,但表演真实到了足以震撼同台 ①指英国演员戴维・加里克(David Garrick,1717—1779)。 arin第28卷 的对手,更不用说台下观众了。” 4 J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表演者只需 展现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那么是否就不要自我呈 现了呢?这要看行动的理想范本来自哪里。笔者认 为这种范本是表演者根据角色的个性特点及其所处 的特定环境而创造的一种艺术行动。表演者对现实 生活中的典型行动进行观察和体悟并根据自己的个 人特点将这些行动提升为艺术行动,再将这种艺术 行动与角色的个性特点及其所处特定环境相结合就 形成了属于表演者自己的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由 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范本本来就是表演者自我呈 现的结果。所谓的“一千个演员一千个哈姆雷特” 的说法就证明了这一点。优秀演员一向是从所演角 色及演员本人个性特点出发来创造并展现角色行动 的理想范本的,他们从来不会机械的“录制”其他 演员的表演。那么一个问题是:演员如何能够较好 的展现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呢?这就需要考察人类 行动与知情意的关系。 三、演员和角色的知情意与行动 传统上,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把人的心理功能 分为知、情、意三种。行动与知、情、意密不可分。 认知是人以信息的形式来把握周围事物的性质、状 态及其与己的关系,认知是行动的指南。人生活在 世界上,要以各种各样的以外在事物为对象的行动 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没有认识能力,对 所处的世界茫然无知,那将是无法生存的。没有认 知能力就不能辨别判断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利害,也 就失去了行动的依据。人类的情包括情绪和情感两 个层次,合成为感情。感情反应是人对外界事物对 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正负价值的一种非认知的 判断,这种判断可以使人不经过认知的鉴别而立刻 就能识别事物对人的利害,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 人的行动也都是具有某种感情色彩的,行动和感情 不可分割。这种关系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 形成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知是 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人们必须对事物进行“充分 研究”才能判别利害的话,那么人的行动效率将大 大降低,人类将难以生存。而感情反应则大大提高 第5期———■ 张加存——■一 演员如何更好地创造角色●—_ 了人类判别事物与己的利害关系的速度,从而使人 类能够快速反应以趋利避害。例如,腐烂食物的气 味总是让人感到厌恶、恶心的,而新鲜食物的气味 则引人喜爱。这使人不必对食物进行充分“研究” 而自然地、快速地采取适当行动。情感也是人行动 的重要指导,这种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潜意 识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潜意识式的感情对人行动的 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很多情况下,指导人行动 的不是认识而是感情。 关于意志,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和前苏 联的多数心理学著作多把意志界定为人自觉地确定 目的、克服困难、支配行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一般不讲意志,而是讲动机。所谓动 机作用是指“人或动物的行动总是由某种原因所激 发并指向一定的目标或方向的。这种激发行动赋予 行动以方向性的动力过程,就称为‘动机作用’。这 是由有机体内部发生的驱力既动机,和作为行动目 标的诱因所决定的。当两者相适应时,即可激发行 动、定向行动,亦即形成动机作用。动机作用有激 发性(引起行动)、指向性(定向行动)和强化性 (增强行动)三种机能”。_5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意 志还是动机,都是引起并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机制。 没有意志或动机的作用,人的行为将失去动力。 绝大多数表演教科书都非常重视行动在表演中 的核心和基础地位,且一般都把行动具体解释为 “行动三要素”,即做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把表 演行动概括为三要素的理论表述早已确立,但是, 表演者在清楚的知道这三要素之后,就真的能够行 动起来吗?恐怕还不能。如果清楚地知道了这三者 就能够表演起来的话,那么任何一名熟悉某个剧本 某个角色的一般观众就可以轻易的成为表演者了。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人的行动是和人的知、情、 意密切相关的,知道了三要素只涉及了知的方面, 还不足以让演员“动”起来,还必须需要情和意的 积极参与。演员是人,演员所表演的角色也是人, 因此演员要表演某个角色,就涉及到了演员本人和 角色两方面的知、情、意。剧本中的角色有自己的 知情意,这些是角色在剧本中的行动的基础。表演 者要表演角色在剧本中的行动,必须清楚的知道角 色的知情意及其所处情景,并据此来创造角色行动 的理想范本。对于天才演员来说,除此之外还需要 演员本人的意志或动机,以促使演员展现这个理想 范本。这就要求天才演员具有表演的强烈愿望。天 才演员能够不带个人感情而只凭表演的意志或动机 就可以展现完美的表演。而一个具有天才演员所具 备的一切天赋和才华的人,如果没有表演的强烈愿 望的话,也不可能成为好的演员。对天赋并不突出 的演员来说,除去表演的动机或意志外,还需要感 情的介入。这个问题将在下面加以讨论。 四、用剧本世界与表演者的想象来塑造角色 表演是以“剧本”为基础的,剧本规定了角色 所处的自然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等等一 切有关角色的特定情境。剧本是角色的生活世界, 这个世界可以称之为“剧本世界”。角色是生活在剧 本世界中的人物,角色的认知、感情和意志也都是 以剧本世界为背景而产生的,他的一切行动都与其 居住的剧本世界所规定的情景相符合。角色行动的 理想范本是以角色的知情意及其剧本世界的具体情 景为基础的,而一般演员不具备不以和角色相似的 那种情感和意志及特定情境作为支持就能够按照理 想范本来行动的能力。他们需要以角色的身份进入 剧本世界,在具有了和其所表演的角色相似的感情 和意志的情况下,才能行动起来,而且这种相似程 度越高越好。要获得角色感情和意志的协助,演员 就必须进入这个剧本世界,而这需要演员在剧本世 界里驰骋想象。 首先要全面的理解剧本世界。正如上文所提到 的,剧本世界是角色行动的规定情境和基础,也是 了解角色个人特性的基础。不理解剧本世界就不可 能知道角色所处的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可能 知道角色的行动是什么,为什么那样行动以及行动 的状态和可能的结果如何。对剧本的透彻理解是对 一切优秀演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角色创造的最为重 要的基础。另外,还要研究剧本世界所反映的那个 时代的现实大世界。剧本世界中的人物的行动不会 脱离现实,必然是对某个世界的某种反应。演员李 定保谈鲁迅艺术形象的创造时说:“我不但要求自己 全面了解鲁迅生平,还根据戏的需要,重点了解了 三十年代初期,反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鲁迅的 活动情况”。_6 对现实世界的了解有助于对剧本世界 的理解。其次,演员要使自己的想象在剧本世界里 65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第28卷 驰骋。学者王学明说:“演员所想象的是角色的生活, ……顺回到剧本”。 这种情况是因为演员完全“迷失” 在了角色之中而忘记了自己本来是“局外人”。“完 要沿着剧本规定的,特别是由台词具体确定了 线路,有目的地展开,继而不断深入。演员通过丰 富的想象,不仅要使规定情境具体化,并且要尽可 能地想象到角色在戏中的一切内心活动和行动情态, 去感受、体验、感觉到人物在自己身上的存在。因 此,必须设法相信舞台上的一切虚构的东西,相信 全进入角色”虽然有助于表演者展现角色行动的理 想范本,但表演者毕竟不是角色本身。要解决这一 问题,考虑到意志或动机对人的行动有引起和定向 的作用,笔者认为演员应该“部分进入角色”,也就 是在充分体验角色的知情意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 舞台上发生的一切,相信规定情境,通过想象进行 创造。因为想象能够把演员从日常生活带入新的领 域中去,带入到作家所虚构的规定情境中去。” 这 意志即用表演者自己的表演动机来提醒自己不过是 正在进行表演的“局外人”,从而避免这类失误。究 竟在实践中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继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里所说的规定情境就是笔者所谓的剧本世界。演员 通过想象进入并居于这个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剧本 世界中的那个角色人物,和他同呼吸共命运,并 “爱着角色的爱,梦着角色的梦,悲伤着角色的悲 伤,幸福着角色的幸福”。这样,表演者就能够真切 体验到角色的感情和意志,从而能够自然的展现出 角色行动的理想范本。 一[1]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 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部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遗产 讨论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127. [3]宋书文,孙汝亭,任平安.心理学词典[C].南宁:广西人 民出版社,1984. [4] 孙惠柱.理想范本与自我呈现:论艺术表演学的基本矛盾 及表演教育中的若干问题[J].戏剧艺术,2012(06). 般演员的这种“完全进入角色”式的表演有 时会遇到问题。学者孙惠柱就提到:“纽约电影学院 [5]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97. 表演系学生演出我导演的《苏州河北》,在本来演的 最好的一场戏里,演员充分进入角色,明显得动了 感情:但也就因为动了情,一个主角在激烈的>中突 中提前说了后面的词,虽然观众并没有听出,但他 和对手都意识到错了,不得不‘即兴’了好一阵才 [6]李定保.表演艺术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29. [7] 王学明.想象——演员创造角色的灵动翅膀[J].戏剧 艺术,2013(O1). How Actors/Actresses Perform Better ZHANG Jia。tun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Shanghai 200040) Abstract:As the core and basis of artistic performance,action can be sorted as daily action,mode1 action and artistic action.The perfect performance is the ideal model that the performers create and display the characters’actions in cer・ tain context with their individuality based on artistic action.A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one’S cognition,feeling and wil1.Generally,cognition is the guide for action,will is the motivation and feeling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ction than cognition.To a large extent,one’S action is guided by the feeling.To perform the characters’ideal model,gifted ac- tors/actresses just urge themselves with the will to perform while average actors/actresses must adopt the characters’ cognition,feeling and will as the bases.To acquire that,the actors/actresses must rely on imagination in the play. Keywords:action;performance;cognition;feeling;will;imagination;ideal mode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