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谐振无线充电系统共振线圈设计与分析

2022-11-07 来源:九壹网
第31卷第2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06月 谐振无线充电系统共振线圈设计与分析 王铁成温云芳赵永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200) 摘要:对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谐振线圈进行了设计和分析。首先,对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 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包括等效电路分析和系统频率特性分析。其次,进行了谐振线圈 的设计,并用电磁仿真软件对设计的谐振线圈的特性阻抗、s参数反射波、S参数传输波、传输效 率等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对设计参数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无线充电系统;谐振;共振线圈设计 中图分类号:TM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18)02—0061.06 一、刖罱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话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绿色能源技术来应对石油危机,解决大气 污染问题。例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但是,为了让电动汽车更加普及,首先 要解决几个重要的问题,比如动力电池的容量、重量和寿命问题、充电时间、里程以及充电设备的便利性 等[】】。上述问题与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充电时间和充电方便性密切相关。因此,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与有线式充电相比,发展无线充电具有以下优势 : (一)安全。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能完全屏蔽电能传输装置,使触电和接触电磁波的风险最小化。 (二)不受气候影响。由于没有金属结构暴露,即使在下雨或潮湿的情况下,用户无需下车操作任何 充电设备,只需将车辆停在充电位置,大大减少了触电的风险。 (三)占用空间小。接触充电需要设置固定充电桩,需要占用一定的地面空间;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将 设备埋在地下,不占用地面空间。 (四)机动性好。无线充电方式不仅适用于静态充电,也适用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充电,这样,不仅 不受停车充电时间长短的限制,而且可以增加车辆的行驶里程。 基于上述诸多优点,无线充电已成为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又一项选择。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国际知名 汽车制造商和系统制造商投资于相关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可见,无线充电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 一个发展趋势。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谐振式、感应式、微波传输和激光传输p]。目前,无 线感应输电技术的发展比较成熟,在比较短的传输距离条件下,传输效率非常高,但随着传输距离增大, 传输效率急剧下降,并且,线圈对准问题也是该技术的一个主要弊端。微波传输技术目前效率很低,并且 通过辐射的方式传输,对生物来说是相当信险的。目前激光传输技术属于基础技术研究和发展阶段,距实 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最近,美国WiTricity公司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中距离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 收稿日期:2018-05-28 基金项目:2017河北省唐山市科技研发平台重点培养计划项目:唐山市电动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持人:温云芳;2017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科技计划项目:一种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的研究(课 题编号:201707),主持人:温云芳{2018年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种梯级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管理技术的 研究(项目编号:17110240a),项目负责人:赵永磊。 作者简介:王铁成,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程师。 ·6l· vo1.31 NO.2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Jun.2018 有效率高、传输距离长、抗线圈偏移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应用。 传输效率是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设计并分析了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谐振线圈, 为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提供了帮助。 二 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 (一)无线电能传输工作原理 通常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发送和接收两个子系统构成,系统部件主要包括 A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发送/接收线圈、整流器、DC/DC变换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 一般情况下,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设计成一致的。整个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AC/DC变换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然后再通过DC/AC转换器转换成满足需要的 电压、电流和频率的交流电。 其中最重要的是DC/AC变换器的输出频率,该频率必须与发送/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相匹配,才能 获得高的传输效率。 当DC/AC转换器的输出频率与发射线圈的谐振频率一致时,线圈产生谐振磁场,此时,如果接收线 圈放置于该谐振磁场中,则接收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这样电能便实现了无线传输。 大多数情况下,无线充电的负载需要的都是直流电,因此接收线圈需要通过整流器将感应产生的交流 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且根据需要,将电压通过DC/DC变换器进行调整。 此外,整体控制策略的实现,变换器与整流器的协调工作,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都由控制器来完成。 图1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二)等效电路分析 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由LC谐振产生谐振耦合,电能通过电磁耦合进行传输。因此, 谐振耦合和电磁耦合可以分别用互感和互容代表。 z代表系统的特性阻抗,Zload为负载阻抗。R表示线圈电阻,L与C分别是线圈的自感值与电容值, Lm A R R 图2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 ·62· 第3l卷第2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06月 两线圈的耦合以互感表示。 系统谐振频率可通过图2所示等效电路图计算,在满足谐振情况下, 等效电路电抗为零,则可表示为: 上 coLm。 2 (£一Lm)一 1 =0 (1) 系统谐振频率可由式(1)求得,分别为: 一 一1 k v/—(L+L—m)C(2) (3) 嚣 赢=  其中,∞。为系统的工作频率,也是DC/AC变换器的输出频率。耦合系数k可由式(2)与式(3)求得: L= (4) 传输效率可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得出。电能反射率与电能传输率可分别由式(5)与式(6)表示为: 1l= 1×100% 2 = 1×100% (5) (6) 其中,Sll与¥21为反射波与传送波。由于线圈阻抗R相对小,故可忽略不计,因此sz-可表示为: Z Zo09 S2l= 。一… ( 一 1) +2jZo( 一 1+ 其中,z。表示系统的特性阻抗,其值为50。 (三)频率特性分析 图3为不同传输距离下频率与效率的关系。量测条件如下:线圈直径为300mm,工作频率为16MHz, 传输距离的变化范围为100mm ̄250mm 。 由图3(a)可知,系统会有两个最佳传输效率点,该两点对应的频率即为系统的谐振频率,也就是式(2) 与式(3)所表示的频率。 传输距离越短,传输效率越差,其原因是两线圈因传输距离短而达到强耦合于工作频率,这种条件下 10O 8O 60 40 20 0 1oo 80 60 40 20 O Frequency[MHz] (a)gap=100rnm 100 8O 60 100 Frequency[MHz] (b)gap=150ram 8O 60 40 2O 0 40 2O O Frequency[MHz] (c)gap=200mm Frequency[MHz] (d)gap 250mm 图3不同传输距离下频率与效率关系示意图 ·63· Vo1.3 l No_2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J L111-201 8 传输效率反而不佳。但是,随着传输距离增加,该两个谐振频率会逐渐靠近,传输效率也逐渐增力【1,直 『liJ频率聚合成同一频率值,如 3(c)所示,此时的距离为线圈耦合的临界值,也是传输效率最佳点。当传 输距离冉增加时,叩: 峰值随距离增加而减少,即传输效率随距离增加而减少,直至两线圈完全解耦。 4为fl坷线圈祸合系数与传输距离的关系,当传输距离增加,耦合系数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此时两 线圈 完全解耦。 gap【l1】mJ 图4耦合系统与传输距离的关系 三、谐振线圈模拟分析 本文所述的谐振线圈设计与其参数值如图5所示,谐振线圈构型为螺旋型,且为开路型式,所 开 路 式lj1]线 的端点并没有l卡}j互连接,而是空接,如图5所示。线圈所使用的导线线径为3.2111111.线 越 人,电阻越小,传输效率越高。线圈半径为150mm,线圈共振频率约为13.56MHz。本系统1怍频率确定为 1 3.56MHz,其值与线圈的谐振频率相等。 n 图5谐振线圈 利川电磁模拟软件对图5所示的线圈进行电磁场模拟分析。 主要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线崮:£要参数设置 项口 参数 线斟形式 线径(Rc) 半径 谐振频率 传输距离D 6为线圈频牢与阻抗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当频率为13.56MHz时,线圈的实部阻抗为43.4Q,虚 阻抗为一3.9Q,实部阻抗与系统特性阻抗50Q接近, 虚部阻抗趋近于0,故线圈阻抗43.4-j3.9Q 系统特 l#l-l ̄ll抗50Q非常栩近,可以预测该系统传输效率较高。 ·64· 第31卷第2期 l_d盈。一Quq暑鳖眦I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06月 Impedance vs.Frequency Frequency(GHz) 图6共振线圈频率与阻抗关系图 图7、图8为共振线圈的反射波s 与传送波S ,由图7可知,当传输距离在150mm以下时,由于系统 存在两个共振频率点,因此系统处于强耦合状态。由传送波的最佳点计算系统传输效率,得知线圈间的传 输效率最佳值为94%,图8所示。 四、结论 本文针对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谐振线圈进行了设计与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谐振无线充电系统 的基本特性,并且分析了系统传输距离与频率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强耦合条件下,系统会有两个谐 振频率,随距离增加此两谐振频率会逐渐靠近,最后聚合成单一频率。最后,通过电磁模拟软件对所设计 的谐振线圈进行了模拟分析,检验了所设计谐振线圈的阻抗值、反射波、传输波与传输效率等参数,验证 了设计参数的可行性。 I sIlIv.Frequency 0 。 \ / ,一 . 一lO 、 / |一l  / —l5 号-20 l / -25 \/ 、 -3O \/ ”。 -35 —40 l2 l2.5 13 13.5 l4 l4.5 15 l5.5 l6 Frequency(Mnz) 图7共振线圈反射率 ·65· Vol-31 NO.2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Frequency(MHz) 图8共振线圈传送率 注释 [1]王铁成,赵永磊.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SOC估计中的应用研究….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5(02):1l~l4 [2]Wireless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 cles(Technical Insights),Frost&Sullivan,January 2012 [3]T.Imura,tt.Okabe and Y.I Iori,“Study on open and short end helical antennas with capacitor in series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ing magnetic resonant coupling”,35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EEE,Industrial Electrics,Nov.3—5,PP.3848—3853,2009 [4]http://www.witricity.corn/ [5]T.1mura,H.Okabe and,Y.Hori,“Basic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lical Antennas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by using Magnetic Resonant Couplings”,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PP.936-940,2009 f责任编校:张彩红】 (上接第60页)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11,(6) [10]王博文.诗意的飞翔[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1]徐旭.唐诗宋词中的飞鸟意象解读[J】'学语文,2013, (5) [4]上疆邮民编.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M].上海: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滨.飞鸟与诗学[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12】刘 斌.沦“飞鸟喻”文化意蕴的历史变迁[J].廊坊师 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l,(5) [13]张伟.浅议中国早期古诗中的“飞鸟”意象[J].辽宁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责任编校:孙爱民】 [6】周珥.唐诗飞岛意象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7】邹学慧.宋词鸟意象文化意蕴[J].文艺评论,201 1,(8) 【8】邹学慧.宋词鸟意象艺术探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1,(2) [9]马兰.古典诗词中鸟意象的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上), ·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