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厂》Sma rt factory October 2016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思考 彭瑜周锦碚郭朝晖王军成蜀元 近期曾调研一些优秀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就企业转型升级、工 业4.0及智慧制造与其企业董事长及高管层进行了深人的沟通与交 流,从中感受到中国中小型制造业在这个时代变革之时所感所思。 2.【企业乙】 产品:特种金属材科;企业规模:产值约5 亿;企业分布:沿海和内地各一个;企业性质:民 营企业。 1.【企业甲】 产品:手术器械包(医疗器械及辅材);产值:10亿;企业分 布:珠三角及内地共有四个工厂;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调研总结如下: ◇典型的产品简单、劳动密集加工型制造业,有严格的医疗卫 生标j隹,产品上无过高的技术含量。 调研总结如下: ◇产品是加工制造型产品,由多段工序通过~ 定工艺组合而成,既有部分流程化特点,又有部分 离散性产品特点。 ◇在行业细分领域已是冠军。现金流充沛,企 业人员稳定,在同行业的管理中已是佼佼者。然而 企业董事长对于企业现状并不自满,希望能快速提 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已在较高性价比情况下,实现了部分自动 ◇八十年代创始之初,有很快速增长,利润也不错。但由于市 场竞争加剧,人员成本上升,市场空间和市场地位有所下降。因此 十年前就开始内地建厂,以期降低成本压力。 ◇该企业董事长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企业发展 还很顺利时,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开发了一种延伸的新产品。此新 产品系列既有产品的独特性,又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现在该产品 已独立成立公司并取得极大的成功。 化,近期也尝试了机器人的引入,但由于现场环境 复杂,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引进了OA系统及小型EPR系统(主要是进 销存管理),但由于实施中许多问题实际操作人员 ◇认定老产品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并一致认为如果提 高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智慧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在流水线化和自动化专机化方面已经尽力而为,由于行 业狭窄并非每个点都有合适的自动化设备与之匹配,因此现在很多 岗位仍需人工操作。 ◇已使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及进销存己能较好的进行 信息化管理。企业的工厂层,现场层还没有实施相关的信息化管 理。 不愿意用,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董事长首先希望,能有效改善企业的 形象,现在客户参观后总感觉仍然是传统企业,设 备、车间与其他同行相比没有什么优势。 ◇企业董事长精明过人,善于学习思考,在政 府组织的学习中也了解很多关于工业4 0、中国制造 2025a9概念,感觉是个好方向,但很快实现也不现 实,目前需求比较具体: 1)提高效率; 2)降低劳动成本; 3)提高车间的利用率: ◇部分产品国外仍指定要用人工方式制作,如改变做法,需客 户到厂审核确认,方能改变。 ◇企业已充分感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市 场需求r陕速化复杂化的压力、品牌的不进则退压力、外界环境的迅 速变化压力,企业愿意投资予以变。 4)改善员工作业环境(让员工劳动强度降低并 增加安全防护性)及车间总体环境: l I SMART FACTORY COLUMN I智造专栏 5)提升品牌影响力; 6)企业愿意全力配合打造一个样板车间,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复 制到全公司。 3.【企业丙】 产品:金属制品:规模:30亿:企业分布:全国各地都有经销 部,主要区域有分厂及合资厂;企业性质:国企,上市公司。 调研总结如下: ◇已建厂50周年,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技术实力,企业高管多是 名牌大学毕业生,都是高学历,高智商,高素质型人才,企业董事 长非常有前瞻性,对于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理解十分专业,并对制 造业中的许多症结点有十分深刻的认识。 ◇目前市场规模比部分民营企业小,高端产品上又有许多国外 品牌强势竞争,因此具有深刻的危机意识。 ◇由于需整体搬迁,已再建一新工厂,该工厂的自动化水平, 信息化水平在同行业内属最高水平,在很多领域都做了大胆的技术 创新和尝试。 ◇自认为从严格的工业1.O一4.0划分来看,仍处于从工业2.0—3.0 的过渡期,有很多课要补。 ◇高层共识是,用原有销售,生产模式提高品牌影响力与产品 竞争力有相当大难度,如何利用现在这个历史机遇,通过新技术新 理念真正达到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刻不容缓。 ◇一直在各方面苦苦探索,对于定制生产、大数据运用、MES系 统的实施、创新和销售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都有所思考,有所行动。 ◇认为引进新观念、新技术、新平台既要有创新性,又要有务 实性,要达成预定效果。 ◇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认为,每次开会各级干部都能达成共识, 但一到实际推动阶段,能积极配合的部门不多,因此每次推动信息 化工作有很大难度。 能制造无从谈起。且不论该观点的科学性,从企业 的角度看,我们还要生存发展,是不是能马上实现 工业4.0不重要,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很重要。 思考3:存在即是合理。许多企业的所在产 业,就是上一次全球化产业转移的结果。由于发达 国家劳动力成本攀升,而部分产业想自动化和高附 加值化难度太大,因此逐步转人中国。而这部分 企业同样因为劳动力成本问题,又将部分产业转至 内地或东南亚。至今仍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必定 4。几点思考 思考1:研究中国制造不能只研究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才是制 造业的主体,他们既是在转型期最痛苦煎熬的,也是最具活力的。 是有许多优秀的基因或素质,并且从市场一研发一生 产一物流一服务都已达到了现有模式下的均衡。在看 似技术含量不高处,也做对了做好了很多工作或细 看似欧美很多知名跨国企业,实则这些大企业背后有千千万万个隐 形冠军的中小企业作为供应商支撑着它们,这些隐形冠军几十年如 一节。所以,在看到我们产业问题和危机的同时,亦 要看到他们从小米加步枪艰苦奋斗到现在的企业家 精神。许多企业家是真正具备开放学习的心态,强 烈的危机意识,全球化的视野,并有否定自我敢闯 敢拼精神的人。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时代的财富。 所以,在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差距的同 日的只做一件事,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某款产品做精甚至极 致,得以保证这些知名跨国企业的产品品质和性能。因此,无论是 工业4.0、智能制造,还是中国制造2025,不认真研究和帮助中小企 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再华丽的概念,也有些不接地气。 思考2:大部分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都处于工业2.0阶段,优秀 的企业在工业2.0向工业3.0的过渡期。自动化水平不足,信息化水 平刚起步是大多数企业的现状。研究中国制造的出发点,应从这个 起点开始。有专家认为没有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工业4.0或智 时,应该有充分信心,在此次国际制造业新一轮竞 争中,完全有胜出的可能。 思考4:许多企业家都感受到,现在;中击我们 观念的一般有两股风:一股是培训风,每个讲师都 《智慧工厂》Smart facto ry Clctober 2016 强调自己方向的必要性, 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 长期的低价格、低利润使得我们是成功的山寨者, 不是真正成功的原创者,因为我们没有原创的资本 和条件。因此,在工业领域很多方面我们都不能形 成核心竞争力,不具备核心技术,其关键就在于: 一团队建设、市场营销、商 业模式、股权激励、资本 运作等,似乎每个都很重 要。另一股风是资本风, 云计算、机器人、3D打 印、工业4.0、互联网+、 方面是残酷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全社会急功近 利的浮躁心态。要想在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 网方向上,走出中国制造2025之路,除了技术上的 问题,软环境的改善也是重中之重。 思考7:目前的工业4.O示范企业,多是些国际 化大公司。如GE、西门子、博世,国内也是如海 工业大数据等让人目不暇 接。企业有时会面对这许 多的理论、理念、新技 术、新方向而产生困惑, 疏离的感觉。企业在探索 生产及品质进步的过程更 尔、格力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一是有良好的基础 工程,二是可以投巨资重建新厂。而广大的中小型 制造业,要从不多的利润中,挤出资金进行转型升 级,推倒重建方式基本不合适,因此对于存量车间 加曲折,除了技术设备的 引进和吸收,我们不断 学习TQM(全面质量管 理)、ISO、TPS、精益 和装备的升级,是更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对于中小型企业,合理的规划路径应是: (1)全面的需求分析。 (2)合适的方案(从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 能物流、智能服务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3)适度的自动化提升。 (4)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要做好车间各 种设备的基础通讯及关键信号的采集,即M2M网 络建设。 【5)尽可能用合适方式全面保存(服务器或云 平台)企业重要的市场数据、管理数据、产品数据 生产、六西格马等。过程 中亦有不少收益,更多的 是无所适从,消化不良之 感。而这一轮的工业4.0推 动,如何避免概念炒作胜于实际效果?避免学来学去还是从人家那 里山寨?真正自我原创性的务实性的理论和创新。大家都知道,这 轮中国企业转型就是5—8年时间,不能再把宝贵时间浪费在概念、 口号、模仿之中,而最后还是一地鸡毛。因此,理论界、学界的专 家需要更多的思考,探索和创新,不要再重演悲剧。 思考5:在强调新技术的前景同时,要说明技术的局限性和界 限。例如,一些企业的自动化虽有一定提升空间,但全面自动化是 不可能的。部分高柔性批量有限的产品,或许直到该产业消失也不 可能实现全自动化或机器人替代,最终还得靠人的灵活机动性生 产。同理,大数据不可能全面取代分析决策。而某些产业不过份自 等主要数据,不能继续遗失。 (6)通过外部专业人士和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通过新技术、新方法、 新视野的反复讨论、梳理,找出能较快提升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思考8:工业4.0之路是传统企业走向现代制造 之路,是个长期化的工作,不可能快速一步到位。 工业4.0之路也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并非做好 某个点就能完成。因此,企业要建设一支具有新思 维、新观念的人才团队,这也是企业能否持续走向 动化和信息化反而是制造业中的一种智慧。 思考6:物美价廉观念严重制约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发展。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数据显示,2(】1 3年德国以16%占据全球机械出 口首位,中国为l1%,略低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三,在全球设备制 造业中取得领先地位。从如上数据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机械出13 从数量上已是世界首位。但同类产品中国装备的价格必须是德国、 成功的关键。而未来工业大数据的挖掘,不但需要 懂大数据相关lT技术的人才,对行业有深刻认识的 人才更加重要,让行业专家有效转换成行业数据分 析挖掘专家,也是人才建设的关键。因为他们正在 老去不可复制,而他们的行业经验是社会重要的财 日本装备的l/3一l/5,性能还要在同类产品90%以上,我们才有机会 进入国际市场。这种低成本的状态下,要达到国外产品接近的性 能,实际对应用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十分严苛。 我们时常被同行们节约成本还能达到目标性能的智慧而震撼。 富,不能让这些知识随着他们的退休而随风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