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程
100871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Tel&Fax: 010-6275-0536(o)E-mail: zhoucheng@pku.edu.cn
本讲主要内容
••••
关于‚自然辩证法‛何谓‚科学‛何谓‚技术‛
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
0.关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由两个词组成,即“自然”和“辩证法”,其关键词是“自然”。简单地讲,“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的“辩证法”。•“自然”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
––––
自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自然?如何改造自然?
怎样和自然和谐相处?
•“辩证法”可以理解为:
–根本看法、观点、认识
•结论:“自然辩证法”主要是探讨如何看待自然、科学、技术以及科技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课程。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视角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有:
–––––––––
自然科学技术
科技与社会、环境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的政策的……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视角有: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与特点
•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
–包括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科技政策与法规等内容–自然辩证法不等于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领域
–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交叉
–是联系理工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自然辩证法与STS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与国外的STS有很多相似之处
–20世纪上半叶,国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与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学科群。
–1960年代开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综合研究领域STS
•STS最初的含义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即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后来又指‚科学技术研究‛或‚科学技术论‛,即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
–STS在国外是研究的热门领域–STS在国外也是热门教学课程
•STS主要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两个界面之间的问题
–实际上,自然辩证法主要探讨的也是这方面的问题,只是立场观点不尽相同。
1.何谓“科学”?
•“科学‛与‚Science”
–“Science” 土生土长于西方
•原指‚知识‛,与philosophy相近
•19世纪关于自然的知识开始出现分化,抽象的与实证的
–由‚Science”到‚科学‛
•‚科学‛与‚科举‛•‚科学‛与‚学科‛
–‚科学‛在中国
•康有为首次引进(1893)
•任鸿隽的《科学》(1915年)
•陈独秀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新学:科学–旧学:儒学
–民族的集体自卑
“科学”的多重含义
•••••
作为知识体系作为社会活动作为社会建制作为社会文化作为思维方式
关于“科学”的难题
•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
•现代中国科学为什么落后?•‚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代的‘新哲学’或称‘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中呢?‛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三个难题的性质
–是哲学问题,还是历史问题?
科学与非科学
•典型的几种非科学:
–––––艺术宗教迷信哲学魔术
科学与伪科学
•伪科学与假科学
–古老的‚科学‛
•占星学
–日本的‚血型学‛
•血型决定性格
–美国的颅相学
•脑容量与人种差异
•伪科学类型
–‚江湖型‛伪科学
•王洪成与“水变油”(1984-1995)
–‚学院型‛伪科学
•学术欺瞒黄禹锡
如何对待“科学”
•不要把常识当成科学
–‚眼见为实‛之批判:可重复试验–‚官大学问大‛之批判:真假与强弱
•不要把科学当成菩萨
–唯科学主义之争
•不要把科学家当成圣人
–科学家是普通公民
–专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是权威
•疑的世界真理多、信的世界谬误多
2.何谓技术?
•技术的一种定义
–技术一般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哲学大辞典》
•技术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技术:techne、skill、craft–近代技术:technique、technology
•Art(狄德罗《百科全书》)
–现代技术:technology,人工智能
作为工具的技术
–––––
上帝创世;女娲创世;盘古开天地《尚书》的五行说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笛卡儿:‚I think therefore I am.”拉.梅特里:《人是机器》
–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何改造世界?技术问题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从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构组成看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从实现的目标和结果看
–规律和规则:“按规律办事‛还是‚按规则办事‛?
•从衡量的标准看
–真理标准和功利标准
•从社会价值、意义和影响看
–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区分“科学”与“技术”的意义
•对科学活动的消极影响——国人对‚science”的误读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淹没
•对技术活动的消极影响
–技术精神、技术态度、技术方法等存在?
•对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
–两张皮中的错植:‚科学技术—经济‛–‚科学‛—“技术—经济‛
创新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
•线性模式:‚技术推动(Push、Seed)”•非线性模式:‚需求拉动(Pull、Need)”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 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2 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
•3 “科学技术一体化‛:‚科技‛的出现
3.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
•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范围越来越广。
•但是,单纯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有赖于各具体学科的发展,而且有赖于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和自然观的形成。
科技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社会是如何作用于科学技术的?
–经纬度的测定–火炮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又是如何作用于社会的?
––––
俄罗斯的领土扩张美国的西部开发满清帝国的建立日本全国的统一
科技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典型案例
•生殖技术与伦理道德•转基因动植物的安全问题•卡逊《寂静的春天》与DDT农药
学者之言
•J.D.贝尔纳
–我们不能再无视这样的事实:科学正在影响当代社会的变革而且也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但是为了使这种认识多少具有实在的内容,我们需要比已往更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科学的社会功能》,p.37)–科学家即使过去是一种自由自在地力量,现在却再也不是了。他现在几乎总是国家的、一家工业企业的、或者一所大学之类的,直接间接依赖国家或企业的半独立机构的拿薪金的雇员(《科学的社会功能》,p.516)。
•爱因斯坦
–科学家不是生活在抽象的空间中,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的气候中,而这种气候是受他工作所在地那个国土所制约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380)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在你们埋头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73)。
4.本学期的教学如何展开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试图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揭示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课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
–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助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讲授内容
•••••••••••
专题一:绪论
专题二:古希腊:科学精神的摇篮专题三:古罗马:实用技术的温床
专题四:阿拉伯帝国:东西科技交流的桥梁专题五:伊比利亚半岛:大航海时代的先锋专题六:意大利:科学革命的揭幕人专题七:英格兰:近代科学的催生者专题八:法兰西:科学职业化的向导专题九:德意志:科学体制化的楷模专题十:美国:大科学的成功典范专题十一:日本:模仿创新的能手
学时安排
––––
课堂讲授+课外自学32+16=48学时2+1=3学分
教师讲授8次,每次4学时
考试形式
–平时成绩+期中检查+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1份读书报告,授课结束前交–期中检查:1个开放性问题的回答,课堂随机型检查
–期末考试:闭卷,主要考讲授内容
•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多种题型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任定成主编《科学人文高级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任定成、王骏、高勘主编《科学前沿与现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4.[英]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汉伯里·布朗著、李醒民译《科学的智慧》
•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亨普耳著、张华夏等译《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
8.[澳]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9.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