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民族团结公约的内容。 2 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一说新疆的稳定因素是什么? 2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逐步讲解没民族团结公约。
2 说一说。平时,哪些行为或做法,不利于民族团结? 3 如何履行民族团结公约。
4搞好民族团结的意义是什么? 稳定,利于发展 三 小结
引导学生做团结互助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民族团结公约:
贯彻民族政策 加强教育
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尊重风俗习惯 民族平等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1
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 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
2
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 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2.讨论交流:《发展中的新疆》 二、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反分裂国家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
2认识反分裂的重要性,维护国家的统一。 重点,难点
了解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认识反分裂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介绍(反分裂国家法)。公布的原因。 二.学习(反分裂国家法) 1出示(反分裂国家法) 2师讲解
3反分裂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 认清反分裂势力的真面目和危害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及意义
宗教的本质
教学目标;
1了解宗教的本质,加深对宗教的认识
3
2从思想上正确对待宗教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宗教的本质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关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四类宗教
2板书课题 二了解宗教 1什么叫总计教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宗教 3宗教与非法宗教有什么区分 4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5谈谈自己身边的宗教
6谈谈自己对宗教的认识理解 三 总结 板书设计
宗教分为本质,内容,对象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 2、了解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重点、难点:
学习《规范》内容,以及生活中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授新
⑴生齐读《规范》 ⑵思考 《规范》提出了那些要求? ⑶联系实际对比《规范》,说说那些地反做的好?哪些地方不对? ⑷新时期少先队员工作的总任务是什么?
⑸新时期开展了那些活动?对少先队员提出了什么要求? ⑹汇报交流。
三、认识少先队员标志。 四、谈收获
4
板书设计:
少先队历程 成立时间、
总任务、 活动内容、 队歌、标志
学习英雄事迹
教学目标:
1.了解陈俊,段雪梅的事迹和任务的品质。 2.学习英雄的精品质并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英雄的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你们都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2.出示课题。 二,讲新课
1.了解两位烈士的事迹。
2.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质。 三,讨论:
1.小组交流谈一谈你知道的英雄及其事迹。 2.学生汇报。 3.谈感受。 四.总结: 五.拓展
1.学习他们什么品质? 2 .生活中该怎么做?
板书: 临危不惧 陈俊{
坚强不屈 舍生忘死 段雪梅{ 临危不惧
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里的同学有哪些民族组成的?他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呢? 2. 了解各民族在节日时穿什么服装,有什么特点呢?节日时要举行哪些活动呢?
3. 感受各民族在庆祝传统节日时的气氛。 4. 体会少数民族人民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 5.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少数民族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的激情,学生在学习中找乐趣。 教学过程:
5
①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哪些? ② 组织讨论:
③ 生回答 师:对,我们有很多民族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诺若孜节….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 板书: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
师讲解: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我应该互相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板书设计: 2.喜庆的节日和民族风情 作业:学习内容 \\ 课后反思:
学唱国歌,认识国徽,国旗的含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歌的内容、作者,认识国旗、国徽。 2、 增强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旗、国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了解国歌。
1、 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唱国歌。谈感受。
1、 认识国徽:国徽是什么样的?国徽所包括的深刻内容是什么?如何 确定国徽呢?《国徽法》什么时候实施?
1、 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要求。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含义。 板书设计: 国歌
国旗
国徽 国家的象征
作业: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新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新疆的发展演变,及新疆的地理位置。 2.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新疆的历史
6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的故乡在哪儿?你们现在在哪里? 2.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新疆的名称是什么?古时候叫什么? 2.现在新疆有多少个民族?有哪些民族? 3新疆的地形概括的说是什么样的?
4.新疆小数民族和汉族居住的特点是什么? 5.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6.了解西汉时期新疆的发展变化。 7.清政府统治时期新疆的发展变化。 8.新疆解放的经过和时间。
三,谈感受: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历史发展 新疆{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 族 团 结 歌 曲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的朗读歌曲,会唱歌曲。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其中所含的民族情,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民族情,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 1 听歌曲,激发情感。 2 生谈感受。 二 介绍创造背景 三 学习新歌
1自由读,诗有几节? 2歌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 读。 4谈感受。 四 学唱歌曲 五 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亲如一家 爱祖国
作业: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7
各民族的居住
教学内容:了解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国民族建筑网 中国民族文化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