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脱节的原因和对策浅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愈加明显,而企业严格的聘用条件让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从企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自身条件两个角度来探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使两者达到共赢状态。
标签:大学生就业 企业发展 共赢
0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而高速的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愈加苛刻。如何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则变得尤为重要。
1 社会现状
根据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正面临一场“就业寒流”。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而2008年的就业率同样低迷,比07年降低了两个百分点,为86%。预测显示,2009年的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而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力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根据企业这几年聘用大学生的种种条件来分析,企业的条件可谓千奇百怪,确实存在各种歧视性条款,其中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等,就业歧视正在愈演愈烈,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一些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也让大学生望而却步。如根据调查显示,在就业意向上,日资企业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呈下滑的趋势,多数学生被日资企业中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以及复杂的礼数困扰,更愿意选择欧美企业自由幽默的工作环境。
2 就业困难的原因
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发展角度和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2.1.1 企业注重眼前利益。存在各种聘用歧视某些企业过分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所以在聘用大学生时提出了各种条件限制,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
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因此形成了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再如一些企业对地域也存在着歧视,希望聘用当地的大学生,以便拓展业务和扩大人际关系网,使企业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发展状态。但企业忽略从大学生内在素质上考虑,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代表浅层的特征,如知识、技能等;“冰山以下部分”代表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这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企业在聘用大学生时,更应该看重学生的深层胜任特征,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不应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文凭方面,而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所聘用的大学毕业生应该真正的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2.1.2 企业过于强调实践经验,与大学生现实产生冲突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希望减少培训新员工的费用,又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有些企业认为自己不是培训机构,不需再为培训大学生支付一定的费用,从表面上来看,如果给刚聘用的学生提供培训,如果他最终离开了公司,这种人才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换个角度来讲,企业不可能总遇到与自己需要相一致的人才,自己若能培养员工成为适应本公司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在某个程度上是提高竞争力的表现。人才在当今这个开放社会的流动性是相当大的,人才更注重的是符合一个专业,而不是符合一个公司。
2.1.3 企业重视文凭,忽视专业不少企业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而专业的不适应则会导致企业不得不支付更大的精力和费用去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可谓得不偿失。就业的客观需要会促使大学生报考更高的学历,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高校则会不断扩招,从而导致学历的贬值,学生便会报考更高学历的学校,长此以往,社会将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就业压力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2.2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2.2.1 大学生眼高手低的心态导致自身定位过高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的素质大不如前,社会地位逐渐降低,已然不是80年代90年代人们口中所谓的“天之骄子”,然而当代大学生多数将自己放到了与自身实力并不相配的高度,认为自己念过大学,自己就高人一等,是个人才,目空一切,急于求成的他们渴望自己一步到位,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酬劳高又体面的工作,决不肯屈尊自己,放低架子,这部分人宁可当大公司小职员,也不肯去小企业磨炼。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并不了解大学生的真实位置,尤其是在农村,把家中出来个大学生当作炫耀的资本,这样对于学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更不利于大学生寻找工作时的准确定位。
2.2.2 大学生对诚信的忽略与企业的要求冲突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时重视的素质中诚信的排名非常靠后,而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要求中,诚信的地位仅次于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有些学生认为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这样人们对大学生的印象普遍降低。诚信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源,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十分重视道德素质,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不会选择有高学历但道德意识淡薄的“人才”。
此外,频繁跳槽也成为企业不愿接收大学生的一大原因,某些学生渴望成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浮躁的心态以及频频换工作成为应聘路上的重要阻碍。
3 应对的对策
综上所述,造成就业如此紧张的局势,企业和大学生自身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探求一条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利于企业发展的道路,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两者达到共赢的状态,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才会得到根本的缓解。
首先,企业应该消除歧视,提升企业形象。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是勇于承担责任、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对社会负责才能对员工负责:才会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为其效力,奉献才华。因此提升企业形象一消除歧视广纳贤才是一个企业更好发展的潜在动力。企业应规范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合作中介机构的行为,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更应该企业应保障女大学生以及残疾大学生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其次,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了在大学校园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外,应该多注重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将职场的挑战视为为机遇,通过自身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克服职场上的困难,使自身价值很好的实现。大学生也应注重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使自己角色完美的转变。
再次,将企业培训带入校园。企业渴望招聘的人才具有丰富的经验,符合企业需求,可以直接投身于工作,但又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新员工。然而将企业的培训带入校园,既可以减少毕业生到企业的适应期,企业又可以培养出有针对性的人才。企业应和学校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与其应聘岗位相应的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需介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共同探讨各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使高校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实现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最后,企业应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现双赢。大学生在校园内学到的仅仅是课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与社会,企业脱节,当其毕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社会。而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节省劳动力的开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更快地投入工作。企业应本着优势
互补、共谋发展的宗旨,通过与高校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提供相应实习机会,达到学校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学生进入企业便能上岗、顶岗工作的目的。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优化整合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大学生与企业共赢,人才与社会经济齐飞的目标。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是一个企业持续进步的动力。只有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企业的发展同步起来,促进共赢,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增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