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这是因为( ) A.文化是一种社会财富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近年来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不断兴起,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近距离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气息。下列选项对于 “中国寻根之旅”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的体验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是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的客观要求 D.他们要做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3.2013年全国音乐选秀节目陷入全面混战,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央视综合频道的《梦想星搭档》等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反映“音乐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目前,2013 年“成都礼物”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本次大赛注重搭建合作平台,将旅游商品设计者、生产者、经营者聚集起来,促进设计作品进一步向成都特色旅游商品转化。这一举措体现了
A.文化是经济的产物和集中表现 B.文化创作要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 C.文化具有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D.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盘点刚刚过去的2012,我们一起追的网络流行语:萌、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躺着也中枪,吃货„„一个词语就可以把你卷入一个时代。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6.“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人类自身的。”这一观点的意思是
A.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7.研究表明,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经济前三名走。这一研究成果显示
A.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8.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2013年光棍节这天,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350亿元。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1
C.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9.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以下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风景 B.九寨沟风景区藏族姑娘的热情讲解 C.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揭牌 D.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
10.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济收入,就与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相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要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抵制外国文化影响 ③要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要加深认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有关专家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依赖于实践而又离不开人脑 B.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D.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
1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近段时期,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报道,“最关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托举哥”周冲 „„ 这些事寻常但不平凡,无不令人心生温暖。这样做的 《文化生活》 依据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无形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A.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4.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鉴赏”二字。“鉴”指的就是理性的判断,包括真伪的判断,包括真伪高下的判断;“赏”就是指感性的理解,就是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那种特有的美。这段话反映了通过文物鉴赏能够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 D.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15.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1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90—2010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城镇化率情况
70%60%50%40%30%20%10%0%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广东省城镇化率全国城镇化率 注: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平均达到80%。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我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目前,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2分)
3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0分) 17.(2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针对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 美国的软实力之强有目共睹,2012年文化产业占美国整个GDP的1/3。美国文化的传播能力相当强,它一方面表述美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却在形式、技巧甚至内容等方面努力适应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而且,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材料二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部分。甲村村委会立足本村实际情况,计划在本村成立一个“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的社会组织,以充分挖掘本村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基层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谈谈甲村村民应怎样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11分)
4
参考答案
1.B【解析】
试题分析: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2.A【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寻根之旅”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华裔少年在此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气息,所以A选项符合题目的意思。B说法错误;C、D与题目没有关系。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特点的知识。 3.B【解析】
试题分析: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错误,不选;“音乐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但不是主要途径,④错误,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4.C【解析】
考点分析:材料充分体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现象,通过文化活动,促进成都旅游业发展,这说明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顾选C;ABD表述错误,排除。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5.D【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表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A项错误,不能入选;B项不合题意要求,不能如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C项错误,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的特征、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6.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力,文化的里是用来花人类自身的”的论述我们可知,文化一种的力量,能够对任何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 7.B【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各国文化跟着世界经济前三名走表明了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顾选B;AC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8.B【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光棍节是单身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不是民族节日,A错误;光棍节这天的购物狂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说明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B正确;材料注重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C与题意不符;D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体现,与题意不符。
考点: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民族节日
5
9.A【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是指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纯自然的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A是纯自然的景观,不属于文化现象,A符合题意,BCD均是文化现象,排除BCD,故选A。 考点: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的内涵的知识。 10.D【解析】
试题分析:,抵制外国文化影响,不正确,对于外国文化我们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故②错误。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 11.D【解析】
试题分析: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文化是物质的表现。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 12.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曾国藩家书是一种文化,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这些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这些精神产品的传播流传需要通过书本这一物质载体,故①④入选。②③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腐朽落后之分,对人的影响也有积极主动和消极阻碍之分,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特点。 13.B【解析】
试题分析: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报道这样做的依据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题肢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不是强制性的,故题肢①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说法错误;③表述不科学,应该是优秀的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故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14.D【解析】
试题分析:理性的判断、感性的理解和审美的过程也是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过程,对于健全人格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文物鉴赏过程本身是实践活动,B错误。文物鉴赏过程与增强精神力量、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无关,A和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 15.B【解析】
试题分析: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指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外部环境(包括外部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启示我们外部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这三个都符合题目要求,东施效颦比喻不切实际的照抄照搬只能适得其反,与题目不符,所以答是B。 16.
(1)1990-2010年,我省与全国的城镇化率均不断提高,我省城镇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但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4分) (2)①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3分)
6
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分)
③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④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总分范围内酌情给1-3分。 (3)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2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我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分)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评分说明】每小点4分,总分不能超过10分;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 【解析】
试题分析:(1)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题头,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标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由图表可知广东省的城镇化率要高于全国水平,但从注释中我们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本题关键是要从图标和注释中概括出有效信息,难度不大。(2)城镇化是本届政府提出的一个工作亮点,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找出关键词“带来消费需求”、“农业效益”、“形成更多就业机会”、“为二三产业提供支持”等等,然后分别对应知识点,分别从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协调三大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加以阐释。(3)本题以文化驱动城镇化为切入点考查文化的作用,可以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组织答案,逐条做答。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涉及消费的反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的分配制度、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 17.(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美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美国通过文化传播,表述其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提升美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曰趋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美国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市场需求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
④发挥科技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而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2)①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有序地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中去;(3分)
②参与民主选举,出于公心,选出的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进入“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2分)
③参与民主决策,对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建言献策;(2分) ④参与民主管理,、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该村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中去;(2分)
⑤参与民主监督,积极监督“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2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1)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做法的合理性。主要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知识去回答。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美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同时,科技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技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文化始终和科技相结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而使“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2)这是一道政治生活试题。题干要求运用基层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去说明甲村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的措施。要从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两个方面去作答。首先,“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是在村委会领导下进行的,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有序地参与;其次,村民自治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协会”组织的建设,可以从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民主管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