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检疫是指在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个环节。
屠宰检疫到位是指必须在屠宰场(厂、点)所实施宰前和宰后检疫。其要求是:
(1)屠宰检疫开展面达到100%。
(2)屠宰动物受检率达到100%。
(3)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的动物在屠宰前实施的临床检查。包括查证验物、查验待宰动物的检疫证(即产地检疫证明或者运输检疫证明);了解动物是否来自非疫区;免疫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患病等。同时观察动物的动、静、食及生理指数等有无异常变化。
宰后检疫是指动物被屠宰后,对其胴体及各部位组织、器官,依照规程及有关规定所进行的疫病检查。
一、宰后检疫的概念目的及意义:
在屠宰解体的状态下,观察脏器有无病理变化和异常现象,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剔除有
病变的肉尸、内脏、保证肉品质量以及食肉者的安全健康。
宰后检疫主要是检验处于潜伏期或症状不明显的早期病畜,以及某些只能在宰后才能发现的病变。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通过肉品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防止和杜绝恶性传染病的流行,保护人畜健康。所以在进行肉品检验时,必须选择最能反应机体病变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剖检观察,严格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程序进行检验,避免漏检,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符合肉品卫生要求。
二、宰后检疫的方法和要求:
一般以感官检查和剖检为主,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
1、方法:
①视检:观察肉尸皮肤、肌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器官的外部色泽、形态大小、组织形状等是否正常。
②剖检:用刀、钩、剖开观察肉尸和脏器的隐藏部分或深层组织的变化,剖检淋巴结、肌肉、脂肪、脏器等组织,对疾病的确诊是非常必要的。达到正确评定肉品卫生质量的目的。
③触检:用手按,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发现组织中每一硬结的病变性质有重要要义。
④嗅检:是上述方法的一种必要的辅助方法。对不明显特征变化的各种局外气味和病理气味,都可用嗅觉判断出来。(如公猪肉的臊味)。
2、要求:
①为了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部位准,避免造成组织切口过多或破坏病变部位,保持肉尸整洁。
②肌内顺肌纤维切开,非必要时不得横断,以免造成口子太大招致细菌浸入和蝇蛆附着。
③检查带皮肉的淋巴结,尽量从剖开面检查,对受检的淋巴结,须进行纵剖,不要横切,病变淋巴结应采下,切成薄片仔细观察。
三、必检淋巴结
1、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的前面,被耳下腺口侧端复盖着。主要收集头的前部,咬肌、舌、喉、扁桃体唾液腺,以及前至下唇端、上至腮腺,后至颈前部各组织器官的淋巴结。
检疫时,刀从放血口进入(没开边),左右各一刀,便可剖开两侧淋巴结、市检时,在头部或槽头肉上可见该淋巴结。
2、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皮下脂肪内,左右对称,位置在最后一个乳头的稍上方(肉尸倒检挂时),收集猪体后半部下方和侧方的表层组织,以及乳房和外生殖器的淋巴结。
(检疫时,将钩子钩在最后一个乳头处,刀在距皮约2——3CM处沿钩起的皮肤平行花开,可见面3—5个成条状的淋巴结。
3、腹股沟深淋巴结:这组淋巴结往往缺无或并入髂内淋巴结(缺无占29.72%)。几乎汇集猪体后半部的淋巴液,检验时,刀纵向切开,至腿部肌肉时,在肌肉下缘约1—2CM处便可见横断的腹股沟深淋巴结。
4、腘淋巴结:由两组淋巴结组成,浅组位于跟腱后的皮下组织内,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之间;深组位于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之间的深部,腓肠肌的表面。收集自膝关节以下,蹄以上的整个后肢深浅组的淋巴液。
检疫时只检浅组,找准部位,顺股纤维走向剖检。
5、内脏淋巴结:都露于表面,发现疑问时,可切开观察其病理变化。
四、搞除三腺,“五岗十三刀”要点:
1、甲状腺:位于喉头后气管上,呈深红色,大小:4—4.5×2-2.5×1-1.5CM3,鲜重:1.8g,相当于0.36g干粉。
2、肾上腺:位于肾内侧源,长而窄,极量为0.018g/次,吃了主要症状为呕吐、发烧。
3、病变淋巴结:病变的要摘除,无病变不摘除,吃了易造成感染和中毒。
4、“五岗十三刀”。
五岗:①头部岗②皮肤岗③内脏岗④胴体岗⑤寄生虫岗。
十三刀:①两侧颌下淋巴结②两外侧咬肌③皮肌④肠系膜淋巴结⑤脾⑥肺⑦心⑧肝⑨胃肠⑩肾脏⑾肉体淋巴结⑿腰肌⒀隔肌肉样镜检。
(一)、头部检疫:
1、通过放血口纵向切开下颌区的皮肤和肌肉,剖解两侧颌下淋巴结,主要是检查猪的咽炭疽。(淋巴结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是正常的3——4倍,呈砖红色)。
2、剖检两侧咬肌,查囊尾虫幼。(外观是白色半透明的囊状水泡囊内可看到一白色小点,(囊虫头)有米粒大小)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和扁桃体,必要时要检颌下副淋巴结,(检查炭疽),同时观察鼻盘,唇和齿龈的状态(注意口蹄疫和水泡病)。
(二)、皮肤检疫:
3、剥皮猪,用照皮的方法,检查有无出血点,对带皮的屠尸必须实施详细的皮肤检验,主要检查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蓝耳病,注意与外伤的区别。
①猪瘟:皮肤上点状出血或红斑,指压不褪色。
②猪丹毒:皮肤上大小形状不一的红面疹块,指压褪色。
③猪肺疫: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
④蓝耳病: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有深紫色斑块。
(三)、内脏检疫:
4、肠系膜淋巴结,主要检查:炭疽,猪瘟,猪丹毒,副伤寒。
①炭疽:坏死溃疡,淋巴结出血性坏死,切面呈砖红色。
②猪瘟:呈大理石样,红白相间。
③猪丹毒: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切面多汁充血。
副伤寒:肿大,内有灰黄色干燥坏死灶。
5、脾,主要检查炭疽,猪瘟,猪丹毒
①炭疽:肿大,较正常的3——5倍。
②猪瘟:黑红色边缘出血性梗死。
猪丹毒:肿大呈樱桃红色。
6、肺,主要检查猪流感,猪肺疫,肺丝虫。
①猪流感,肿大,水肿明显,有紫红色肺炎病灶。
②猪肺疫:出现出血、水肿、气肿、又有红色和灰色肝变(质硬如肝样)切面呈大理石样。
③肺丝虫:肺边缘有灰白色病灶,切开有葱须子状的成堆虫体。
7、心:主要检查口蹄疫,慢性猪丹毒囊尾蚴。
①口蹄疫:呈虎斑心。
②慢性猪丹毒:二尖瓣上有菜花状的赘生物。
③囊尾蚴:切开可见米粒大小的半透明囊虫。
8、肝:主要检查肿瘤,结节,肝吸虫。
切断胆管,压出内溶物(检肝吸虫)必要时切开胆囊,是否有出血((败血性出血)。如肝脏出现脓肿时,应将病变部位切除,作进一步剖检。
9、胃肠:主要检查猪瘟,寄生虫。
①猪瘟:大肠溃疡呈纽扣状,胃有出血点。
②寄生虫,很明显。
10、肾脏,主要检查猪瘟,猪丹毒。
①猪瘟:有小出血点:
②猪丹毒:肿大,呈喑红色,表面云雾状,切开可见皮质部有暗红小点。
(四)、胴体检疫:
11、肉体淋巴结(肩前,腹前,腹股沟浅等淋巴结)。
看是否病变,病变摘除。
12、腰肌,主要检查囊尾蚴。白肌肉
白肌肉即PSE肉,主要是由于宰前运输、拥挤以及捆绑、热、电等刺激因素引起,与猪的品种遗传有关,如长白猪易发本病。
(五)、寄生虫检疫(膈肌检疫)
13、膈肌肉样镜检(旋毛虫包囊呈橄榄形,约0.8—1.0毫米长,幼虫呈螺丝状)方法各取30克,剪米粒大小,各12块,用镜片压片至可透明度,用50——70倍放大镜观看,总数不超过5个者肌肉和内脏高温处理可出场,过5个者,作工业用或销毁。
附:黄脂: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
黄疸: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粘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肝胆多有病变,如肝硬变、实质性肝炎、胆管阻塞。放置越久,颜色越深。
黄疸胴体不能作为食用。若系传染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处理。黄脂肉若系饲料源性者,若无其他不良气味时,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者,应复制加工或工
业用。
公猪肉:腿肌肉发黑、背皮厚,冒油有臊味;母猪肉:7——8根肋骨发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