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2020-02-13 来源:九壹网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培训

第一章 概论

1.1 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部分往往是重叠的,但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预防就是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避免应急行动。

预备又称准备,是在应急发生前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

响应又称反应,是在事故发生之前以及事故期间和事故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码的服务,然后继续努力,使该地区恢复到正常状态。

1.2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1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3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动;现场清除与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1.3.1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包括五个方面:

(1)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

(4)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

(5)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2

1.3.2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高速的应急行动。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准备;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1.3.3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是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标是:(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2)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1.3.4 应急救援行动

3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物资与装备;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现场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探测;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

1.3.5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设备清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

1.3.6 事故后的恢复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对系统进行的恢复活动主要包括:现场警戒和安全;清洁;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

1.4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

应急救援系统为顺利完成救援任务,首先应明确系统的结构体系。

前面已经论述了各机构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职责和功能。当事故发生时,系统进入有效的整体运作状态,完成整个应急救援任务,实现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

1.5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是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

4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络,以及与上级救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的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

第二章 应急救援行动

2.1 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2.1.1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负责人或安全环科应采取以下行动:(1)掌握情况(2)报告与通报(3)组织抢救与抢险

2.1.2应急指挥中心(部)

(1)值班员的行动

(2)指挥组的行动

(3)其他有关组织的行动

2.2 事故评估程序

不论是谁,只要发现危险的异常现象,第一反应人就要开始启动应急。对事故分级有几种方法,不同的人判断相同事故会产生不同的分级。为了消除紧急状况下产生的混乱,应参考企业和政府有关

5

部门制定的事故分级指南。

大多工业企业采用三级分类系统:

一级-预警,是最低应急级别

二级-现场应急,是中间应急级别

三级-全体应急,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

2.3 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

通讯联络对于有效的协调不同应急组织的应急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2.3.1 报警

2.3.2 通知企业人员

2.3.3 通知外部机构

2.3.4 建立与保持企业内的通讯联络

2.3.5 建立和保持与外部组织的通讯联络

2.3.6 向公众通报应急情况

6

2.3.7 向媒体通报应急信息

2.4 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

2.4.1 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应描述最初应急者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事故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处理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事故的关键是确定事故物质。

2.4.2 危险物质的探测

危险物质的探测实际上是对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测,需要探测和了解的情况包括:

(1)所涉及物质的类型和特性

(2)泄漏、反应、燃烧的数量

(3)密闭系统的状况

(4)控制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转换、处理、中和的能力

2.4.3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对危险物质事故要设立三类工作区域:

7

(1)危险区域(2)缓冲区域(3)安全区域

2.4.4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要考虑:(1)人员接触(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考虑(3)对环境的考虑(4)财产(5)现场外的财产(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

2.4.5 防护行动

2.4.5.1 搜寻和营救行动

进行营救行动的人员应该穿戴防护服,营救人员应成对工作,配备自持式呼吸器。

2.4.5.2 人员查点和集合区

2.4.5.3 疏散

人员应该横向穿过泄漏区域下风以减少在危险区的暴露时间。

2.4.5.4 现场安全避难

当毒物泄漏时,一般有两类保护人员的方法:疏散或安全避难

2.4.5.5 企业外疏散和安全避难迅速有效的对公众通报是十分重要的。

2.4.6 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

8

(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

(3)保护环境优先

2.4.7 应急救援行动的支援

2.4.7.1 医疗救治

2.4.7.2 临时区行动

2.4.7.3 互助与协调外部机构行动

2.4.7.4 值勤和社会服务

2.4.7.5 恢复和重新进入

2.5 应急设备与资源

2.5.1 基本装备(1)通讯装备(2)交通工具(3)照明装备

(4)防护装备

2.5.2 专用装备

9

(1)消防设备

(2)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

(3)个人防护设备

(4)通讯联络设备

(5)医疗支持设备

(6)应急电力设备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