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鹬蚌相争教案

2022-03-04 来源:九壹网

  教学目标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

  鹬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