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增刊,18~21 CHEMICAL DEFENCE ON SHIPS No. Supplement, 18~21
中水回用技术
刘家勇 董云峰
(第七一八研究所, 河北 邯郸 056027)
摘 要:中水回用是解决当今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中水水源、中水系统及其组成、
中水处理工艺及各种处理技术的比较和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中水;中水系统;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Middle-water Recycle Technique
Liu Jia-yong, Dong Yun-feng
(The 718 Research Institute, Handan 056027, 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is middle-water recycle.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the source of middle-water, the middle-water system and its structure, the treatment processes of middle-water. And we also compare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analy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Middle-water, Middle-water system, Treatment process
续发展的战略性对策之一。
前 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 匀,致使许多地区和城市严重缺水,尤其是北方地区 和沿海城市。在全国现有城市中,有近一半不同程度 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十分严重。水资源危机严重 威胁了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 化,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 。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城市中有效地处理城市污 水,进行中水回用是缓解城市水荒极其重要的途径。 中水不仅水量大而且稳定,并且就地可取,用水成本 较低,从现实、长远来看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和可持
[1]
1 中水系统组成
1.1 中水处理系统的水源
中水处理系统水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优质杂排水:包括洗手洗脸水、冷却水、锅炉污 水、雨水等,但不含橱、厕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泥灰, 处理方法简单。
杂排水:除上述优质杂排水外,还含厨房排水。 污染程度高,有油垢、表面活性剂、生物有机物及泥 灰。
综合排水:杂排水和厕所排水的混合水,含较高 的细菌、BOD和COD,不仅具有前两类废水的污染性,
2006年增刊 中水回用技术 · 19 ·
且含有氮、磷的富营养化的性质,处理工艺较为复杂 该工艺是以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处理目的主
[2]
。 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降低水的浊
1.2 中水系统及组成 度和色度。该工艺的过程是将原水在调节池中混合均
中水系统按规模分为建筑中水、生活小区中水、 匀,并进行预曝气处理,通过混凝沉淀,将大分子有 城市中水三大基本系统。建筑中水系统是针对单幢建 机物、胶体截流去除。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筑物或相邻几幢建筑物而言的,处理规模小,投资及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物化处理 消毒 中水 运行费用较高;生活小区中水系统指的是在一个较小 特点:占地少;系统可间歇运行,管理简单。但 的范围内的中水系统,管理相对较集中,处理运行费 该工艺对来水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多种水源混合后的
用也相对较低,供水水质较稳定;城市中水系统是指 处理,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原水,经深度 当利用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 处理后提供城市中水使用,其处理费用低,处理规模 水源时,为达到回用水的水质标准,需进一步进行深
大。 度处理,包括去脱氮除磷、消毒、脱臭、除色及有毒
中水系统由原水收集系统、水处理系统和中水供 物质的处理.深度处理技术可采用过滤、活性炭吸附、
水系统组成。原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采集原水,包括室 膜法、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其工艺流程如下:
内中水采集管道、室外中水采集管道和相应的集流配 二级出水 调节池 化学处理 过滤 消毒 中水 套设施;中水处理设备是用来处理原水使其达到中水
2.2 生化法中水处理工艺
的水质标准;中水供水系统通过室内外和小区的中水
如果中水水源为综合排水,处理目的是同时去 [3] 给水管道系统向用户提供中水 。
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该工艺是将不同水量、不 同水质的原水在调节池中混合均匀,并进行预曝气处
2 中水回用处理技术
中水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 杂用水,用于建筑中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 绿化浇洒,工业循环冷却水以及消防等方面。其中, 用于厕所冲洗、绿化、清洁洒水和冲洗汽车等杂用的 中水水质须符合国家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难》 (CJ/T48-1999),用于水景、工业循环冷却水等用途 的中水水质标准还应有所提高。
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的中水处理工艺也不同,原 则上应该根据中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用水要求,经过 水量平衡和试验确定工艺流程,同时考虑投资、运行 管理和设备情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选处理方案。
理,进入生化池(接触氧化池)后,利用填料上的生物 膜吸附、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再经过过滤消毒,得 到水质稳定的中水。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生物处理 沉淀池 过滤 消毒 中水
特点:采用鼓风曝气,气体从总进气管进入分气 管,从连接头进入曝气膜管和加强衬管之间的缝隙, 再在一定的气压作用下,使曝气管的管膜微孔张开, 进行均匀曝气,当停止供气时,在水压作用下,微孔 闭合,有效地防止了曝气管堵塞现象。曝气管气泡分 散性好,氧转移效率高。填料采用弹性组合填料,具
常规的中水处理通常由混凝、沉淀(澄清、气浮)、活 有材质优异,结构稳定,易挂膜,微生物附着量大, 性炭吸附、脱氨、离子交换、微滤、超滤、氧化、消 不易结团,不宜堵塞、耐冲击负荷、使用寿命长等优
毒等单元技术优化组合而成。工艺流程可分为以下四 点。投加含氯或臭氧消毒剂,性能稳定,消毒杀菌彻
类: 底;无原水时,可间歇曝气,保持生物菌活性。 2.1 物化法中水处理工艺 2.3 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工艺
· 20 · 舰 船 防 化 2006年增刊
该工艺将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膜 特点:利用硅藻特有的混凝沉淀、吸附、自身超 分离组件置于曝气池中,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被 滤层生化等功能处理污水,出水水质稳定,具有工艺
微生物所分解,根据筛分原理,膜分离组件将微生物 流程简单、投资少、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运转管
直径大于膜孔径的颗粒截留下来,得到优质的处理出 理简单、水回收率高、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
水。其工艺流程如下: 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处理技术。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膜生物反应器 消毒 中水 表1为以上四种中水回用处理技术的比较。
特点: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一 我国中水回用的水源一般是杂排水、混合排水, 般不需经三级处理即可回用,操作方便,可实现全自 处理工艺多为生化处理法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法,其
动化管理。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 投资都超过1000元/m左右,每吨中水处理成本费在
3
新工艺,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能高效地进行 1元左右;而近来采用的硅藻精土处理法,整个工程
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 造价仅为传统方法的60%左右,从国内运行效果看,
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离;可使生物处 处理后的水质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
理单元内生物量维持在高浓度水平,使容积负荷大大 进和完善,使之能成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中水处理
提高,同时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停留的时 技术。为了获取好的出水水质,新技术的研究、新材
间大大缩短;由于可防止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 料的研究和多种工艺的联合处理成为主要的研究方
利于生长速度缓慢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的生长,从 向,现在臭氧消毒、紫外线杀菌、反渗透等方法进行
而使系统中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使一些难降解的 中水处理正在积极探索。我国的中水利用起步较晚,
大分子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它们的分解;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水利用的科研开发与工程实践相 生物膜技术与其它过滤分离技术一样,在长期的运转 继在北京、大连、青岛、太原等地开展起来,特别是
中,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容易堵塞,膜的通水量随运 中水利用的课题被列入了国家“七五”、“八五”、
转时间而逐渐下降,需进行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清 “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攻 洗,防止和减缓膜的堵塞 。 关,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中水 2.4 硅藻精土中水处理工艺 回用技术的推广。
王庆中教授发明的高纯纳米微孔硅藻精土应用
[4]
3 结束语
于中水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在许多地方得到推 广。在进行水处理时,污水中加入微量硅藻精土处理 剂,之后,处理剂在高速搅拌或抽吸污水的泵机叶片 的旋转作用下,瞬间散于水体之中,硅藻表面的不平 衡电位能中和悬浮离子的带电性,使其稳态受到破坏 而与硅藻形成电位中和产生沉淀作用,凝集成较大的 絮花,借助重力沉淀至底部,加上硅藻巨大的表面积, 巨大的孔体积和较强的吸附力,把细微和超细微污染
物质吸附到硅藻表面 [5] 。其工艺流程如下:
中水回用是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在 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以后在建 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要将污水处理与回用紧密结 合,互相促进,推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事业的 发展。同时加大中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积极发展与 国外有关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 国外中水处理的先进技术。
参 考 文 献
1 柯崇宜,石淑倩,杜斌,推进中水回用的措施建议,建设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污水处理专用设备 消毒 中水
硅藻精土
科技,2002,1,48~49.
2 韩剑宏,中水回用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2006年增刊 中水回用技术 · 21 ·
处理方法 比较项目 处理水量回收率 原水水质 水量变化适应性 间歇运行适应性 水质变化适应性 设备气密性 臭气产生量 污泥产量 占地面积 基建投资 运行管理 处理成本
社,2004
表1 中水回用处理技术比较
物化处理法 >90% 优质杂排水 较大 稍好 较适应 稍差 较少 多 较少 中等 较容易 较小 少
生化处理法 >90% 综合排水 小 较差 较适应 差 多 少 多 较大 较复杂 小 多
膜生物反应器处
理法 50%~80% 综合排水 大 好 适应 好 少 很少 小 大 容易 大 少
硅藻精土处理法
>90% 综合排水 大 适应 适应 稍差 较少 多 小 小 容易 小 少
运行经验
3 王庆生,中水回用浅析, 安徽建设,2003,2,89~90. 4 侯瑞波,陈晔,中水回用的处理工艺,建筑技术开发, 2002.29(10),39~40
5 田立安,韩慧,江建兴,纳米微孔硅藻精土水处理技术在 中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工业水处理,2004,24(5),65~ 67
(上接第 17 页)
5 刘晓清. 水污染治理及对策. 建设管理专刊,2001(20)
—————————————————
作者简介:白振光(1976~),男,工学硕士,助理工程师,
2004 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现主要从 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环保设备的研制开发。
———————————————————————
作者简介:刘家勇(1976~),男,助理工程师,2001年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 术研究与环保设备的开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