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晓明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9期
文 朱晓明
1942年6月9日,冀中八路军22团两个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在深泽县宋庄打了一场村落防御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顽强固守15个小时,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冀中根据地反“五一大扫荡”中最典范的战例。
日军对冀中发动大“扫荡”
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最艰难困苦的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抽调大批兵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当年4月开始,陆续展开冀东“1号作战”、冀南“12号作战”、冀西肃正作战等,以掩护配合5月开始的冀中“3号作战”和晋冀豫边区“C号作战”。
对作为重点的冀中地区的作战,日军计划要在青纱帐起之前取得肃正作战的成果。从5月
初开始进行突然袭击的包围作战,然后长期坐镇,一面进行“扫荡”作战,一面实行治安建设。
为什么会选定冀中地区为1942年主要作战目标,日军在2月的华北方面军参谋长会议上曾有过讨论,最终判定“冀中地区是河北省中部的粮仓地带,在战略上、经济上居于重要地位,中共势力已经在此根深蒂固。由于该地区已成为对缺乏农产品的太行山区中共根据地供应、培养战斗力的基地,因此,可以认为只要扼杀该基地,就会收到很大成效”。
在冀中“五一大扫荡—前,我冀中区被敌伪包围的约有30个县8000个村庄,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军区部队有10个团、14个地区队及直属单位,共计35000余人。而日军直接参加作战的部队有41师团主力(6个步兵大队)、独立混成第9旅团(2个步兵大队)、110师团白泷部队(4个步兵大队),配属26师团坂本支队(独立步兵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指挥的2个步兵大队)、骑兵第13联队、独立混成第7旅团1个步兵大队,共计步(骑)兵1 8个大队为基干。配合作战的另有27师团、1 10师团、第29独立飞行队及特务机关。再加上伪治安军及各县警备队等,敌人投入总兵力达5万余人。
1942年5月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这5万大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几百辆,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而后再转向分期进剿。
我八路军冀中军区和区党委对敌人的大“扫荡”估计不足,在反“扫荡”初期,蒙受了一定损失。主力部队不得已转移到外线,留下地区队、区武装,在各分区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敌人进攻兵力对深、武、饶、安四县,展开了大逮捕、大屠杀,清剿“共军地下势力”,进行“匪兵分离”。根据地群众遭到疯狂屠杀,房屋被烧毁,财产被抢掠,但这吓不倒和征服不了冀中人民,只能激起更加强烈的反抗。
为了保护群众,保卫根据地,5月下旬,冀中军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决定各军分区派遣有力部队返回原地区坚持战斗,这一决定几乎是致命的1许多部队屡遭敌追击、合击,损失达50%以上,甚至连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都壮烈牺牲。但也有一些部队打了胜仗,创造了不少奇迹,表现突出的就有7分区22团。
该团前身是七七事变后由中共河北定县县委组建成立的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2路第8支队,后沿革为吕正操人民自卫军第6团、八路军冀中军区兼3纵队之8支队兼2分区第23大队。1939年9月,改称第22团,为冀中军区整编的第2批主力团之一。1940年1月,2分区改称7分区。1942年1月,7分区确定1 7团为分区主力团(即甲种团),22团为基干团(即乙种团)。22团撤销了各营建制,直辖4个步兵连,加上团直警卫连和侦通连,全团共6个连700余人,部队更加精干。时任团长左叶,政委梁达三,总支书记、代政治处主任贺明,政治特派员扈俊英。
左叶带22团两个连来到宋庄
日军“五一大扫荡”开始前,22团一直坚持在晋(县)深(泽)极(无极)地区。“大扫荡”开始后,日军以万余重兵压迫我7分区主力和机关向滹沱河南转移。22团由团长左叶和政委梁达三各率一部分散活动,在无极、深泽、定县、安国相机打击敌人。初期采取速战、速决、速走的“三速战术”,只求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求缴获,以打击气焰正盛的敌人。
5月1日,部队先后在无极县的小陈、大陈、泗水、崔村和深泽县的贾村连续伏击,予敌火力杀伤后迅速转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5月13日,左叶率3个连配合17团1个连和藁无县大队在无极县城东北10里的小吕村、王村一带伏击日军骑兵110大队,毙伤敌100余人。5月23日,左叶带两个连在藁无县大队的配合下,坚守无极通往定县道路上的赵户村,与敌激战7个小时,毙伤日伪军180余名,创造了成功的村落保卫战。6月6日,22团总支书记贺明带第2连和藁无县大队一部进驻无极县城西北15里的里贵子村,又遭敌人围攻。1连奋起抵抗,与敌激战至晚21时,胜利突围。
6月7日,贺明带2连到东、西宋村与左叶带的1连会合,两连约300人,掩护晋深极县委机关和大批群众向北转移。8日拂晓前到达小召村,又遭敌合围。22团这两个连趁敌火炮炸膛混乱之际,迅速跳出合围圈。当日晚,左叶带两个连在转移途中与冀中军区警备旅1团2营营长林文辉率领的一个混合连在定县七级村与晋深极县大队政委赵涛率领的1个中队会合,总兵力已有500余人。还没喘口气,便侦知日军企图合击该村,敌情紧迫,走!马上走!这三支小部队于6月9日凌晨3时转移至深泽县城东北15里的宋家庄(以下简称宋庄)。
宋庄是座有400余户人家的中等村落,南北长约2里,东西约1里,分南北两部,北部大,南部小,相距不过50米。各种房屋1500余间,周围是土坯墙,房屋坚固并有地道,群众基础很好。连续的行军和作战,已让八路军指战员非常疲惫,但长期的战斗经验和感觉告诉22团,不能休息,必须马上构筑工事,以防日军可能的偷袭。
左叶带着各连连长察看地形,划分任务,制定作战方案;贺明召集各单位的指导员布置政治思想工作;宋庄村党支部及村干部动员年老体弱的群众向村外转移,民兵和大部分群众都主动留下来配合部队作战斗准备。
宋庄的防御部署为:22团1、2连和3个区小队驻北宋庄,1连在村东北,2连在村西北:警备旅混合连和晋深极县大队1个中队驻南宋庄;区小队、民兵同本村的男女青年都自动分散在各连参加战斗。战斗动员时,22团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多挖一锄头,少挨一弹片”等口号,大家明白工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他们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连、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其工事是无形的掩体,叫壁里藏身,即人身在墙里边,一般枪炮打不着。
战斗在清晨打响
6月9日清晨7时30分,警戒哨向左叶报告,在村东北方向发现有日军的骑兵!此时,我刚刚做好防御工事仅半个小时!左叶立即用望远镜在村围墙头进行观察,发现日军30多名骑兵成二路纵队正顺着北治庄头通往宋庄的道路向北宋庄东北角的三岔路开来。前面是5、6个尖兵,尖兵后面的军官们说说笑笑,毫无防备。左叶命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加强东北角的火力。
北冶庄头距宋家庄5里地,从望远镜中看到的日军越来越近,骑兵的后面是大队的步兵。左叶注意到日军骑兵前排有个带值勤带子的,正在跟后面的军官说着什么,并向四周指指划划,好像在介绍什么情况。近8时,日军更近了。“擒贼先擒王”,左叶命令1连特等机枪射手邬纪斌先打日军值勤官后面的那个军官。八路军沉着地隐蔽着。待日军骑兵距我阵地30米时,左叶对1连长吴浚池一挥手:“打!”顿时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和1个掷弹筒及上百支瞄准已久的步枪一齐开火。邬纪斌的机枪一响,值勤官后面的军官被打倒下马。敌先头骑兵人仰马翻地躺倒一片,活着的都躲进了道沟里。此时我掷弹筒向道沟里又打了几发,30来个日军骑兵没有几个活着的。后面步兵见此情景,慌忙将那个受伤军官抢走。
被22团1连打伤的日军军官是第26师团独立第12步兵联队的大佐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几小时前,他率领300余日军奔袭宋庄北10里的西固罗村,但扑了空,便经北治庄头南返深泽县城。他们也是利用道沟向宋庄行进,尽管这样,骑在马上的身体还是暴露在沟外,刚一接近宋庄,就遭我伏击。
不一会儿,定下神来的日军开始反击。后面的步兵从东、北、西三面向我22团阵地猛扑过来。这支300余人的精悍卫队,装备崭新,每个分队配有轻机枪、掷弹筒各一,战斗力很强。他们以分队为战斗单位,端着机枪,步枪上了刺刀进行小集团冲锋。但一接近我阵地就被我一阵手榴弹击退。几次败阵后,便由直挺身躯改为弯腰冲锋,继而又变成了连滚带爬。经过几个回合,始终不能突进我阵地,不得不暂时停止冲锋,改用火力严密封锁宋庄。
在部队与坂本卫队激战的同时,周围的日军据点闻讯陆续派出了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干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
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左叶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而且白天突围,将失去村落依托,无法抵挡日军的野战合围。遂调整部署,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8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宋庄成了日军的“关家垴”
上午11时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8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7班长李清斋,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2连的副连长庾治国抓住远处敌机枪射手和弹药手接运子弹的机会,把这两个敌人打翻。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军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战后
统计,22团共消耗手榴弹2130余枚、步枪子弹仅千余发,就是因为以手榴弹与刺刀打近战的缘故。
两个小时内,1连打退了敌人7次冲锋,2连打退5次,1连副连长韩培申在墙头观察时被击中牺牲。战斗虽然残酷,但战士们个个情绪激昂,信心百倍。从13时到下午14时,22团又打退了敌人3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南宋庄。南宋庄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项之上坚持作战。日军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在14时30分涌入了南宋庄。
南宋庄防守部队退到院落内利用地形同日军展开巷战,最后,在四处受敌、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与之展开了肉搏战。16时,部队无法再继续支撑,晋深极大队政委赵涛率残部向南突围而去,警备旅混合连残部在22团接应掩护下,突围到北宋庄,至此,南宋庄被敌人完全占领。日军还沿老磁河堤不断地向南宋庄增兵,同时对北宋庄的包围圈一点点地缩小。
北宋庄阵地显得非常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左叶和贺明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掷弹筒。因炎热和干渴的折磨,许多八路军战士嘴唇都裂了一道道血口,既渴又饿。但敌人始终无法靠近我阵地一步。我们的指战员从清晨到达宋庄时吃的早饭,午、晚饭又是在阵地上,许多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给伤员端水送饭,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每一个伤员。
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毒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于17时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北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有些±兵在指挥刀的威逼下滚着爬着地向前冲,但当他们一到长官看不到的地方便把子弹埋在土里往回跑。
至天黑前,部队共打退了30余次敌人的进攻。晚20时,枪炮声还在不断地响着。左叶召集各级指挥员、政工人员及县区领导同志讨论布置突围。决定:由团长左叶及扈俊英、1连指导员冯若勇带1连的两个排及团直、县区武装民兵掩护宋庄的群众从宋庄东北角突围;总支书记贺明及2连连长王国旺、指导员曹霆九带2连从西南突围;1连连长吴浚池带1连另一个排,从1、2连接合部向北突围。最后到定县的赵庄汇合。战士们一边监视敌人,一边做突围的准备工作,将伤员拾进地道里,留下医护人员及药品和足够的给养,封闭地道口,做好伪装。
此时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精疲力竭的日军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10日零点40分,天空中乌云阵阵,月光时隐时现,还下了毛毛雨,敌人的篝火有一部分被淋灭。突围开始了!1连在穿越火堆之时与
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顺利突出了重围,但连长吴浚池不幸牺牲。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连长王国旺负伤。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由西南折向正南,沿着村边的沟道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摆脱了日军。
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几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一夜没有睡好。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对手的实力。至此,宋庄战斗落下帷幕。
双方战斗伤亡
宋庄战斗在当时就是一场闻名的大胜仗,而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等媒体的不懈宣传,更是名声大震,诸如“宋庄战斗体现了八路军的真正战斗力”、“宋庄战斗八路军两个连打得两干日军精神崩溃”之类的帖子非常多,对于参战的八路军指战员英勇无畏、不惧强敌、敢打敢拼、以劣胜优的精神,我们非常赞扬和尊崇,但越来越厉害的不顾事实的吹捧,则会陷入盲目满足和主观自大,与某些抗战神剧并无二致,对纪念先烈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毫无益处。经历过血与火抗战历程的中国军民,都深深知道日本侵略军的残暴与凶狠,日本兵不是那么好打的。宋庄战斗如此值得关注,就在于两个对比,一是八路军与日伪军的兵力对比,二是双方战斗伤亡对比,特别是后者。
实际上,22团在战报中只承认此战消灭日伪军400余人,自身牺牲32人,负伤41人,合计73人。即便如此,这也是一场以少胜多、大量歼敌的经典战斗,值得称颂。但根据当时中国军队的战绩公布规定,为鼓舞土气,一般以战绩加倍进行公布,这也是战时进行新闻报道的普遍行为。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初始对外宣传的就是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3000余人,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改为1000余人的辎重部队。
为鼓舞士气,扩大抗战宣传,《解放日报》前线记者周游对22团宋庄战斗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1943年4月9日和10日,刊发了战地通讯《冀中宋庄之战》,就将歼敌400余人变成了歼敌1200余人以上,将打伤日军坂本支队长改为击毙日军旅团长坂本少将。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各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鼓舞和振奋作用。此后,22团团长左叶在各种回忆文章中也一直将该战斗歼敌数字定在1200人,并给出了具体分配。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在1988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也延续了左叶的说法,更加扩大了影响。而当时的22团总支书记贺明则在回忆文章中一直坚称“歼敌400余人”。1994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表册》中,收录有“宋庄战斗”条目,确定该战斗“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我方伤41人,亡32人”。
从还原历史事实的角度,双方的真正伤亡情况是怎样的呢?先看日军方面,22团战报称歼灭日伪军400余人,这只能是个估计数字,因为八路军最后突围出庄并未控制和打扫战场。日军坂本支队战报中说:“500-600的敌人在宋庄建立了坚固的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支队昼夜连续发起攻击,到10日早晨为止,占领敌阵地,地上遗留敌人尸体264具,虽然地道也有顽抗的敌人,支队因为收到了返回原驻地的命令,中止了更为精细的‘扫荡’,这次战斗的损失为战死26人,伤27人。”乍一看,日军只伤亡53人。实际上,这个战报既不包括连续几批增援的日军伤亡,也不包括随同的伪军伤亡。如果只是损失50来人,何必调集那么多部队增援?又怎么会进攻那么久却毫无进展?可见自身伤亡缩水和无视援军伤亡相当严重。因此,22团的战报歼敌400余人只少不多,基本符合事实。
再看八路军方面,22团战报中的伤亡73人,其实只是左叶和贺明带领的22团两个连的伤亡,并不包括冀中警备旅1团2营混合连及县大队地方武装的损失。日军战报中讲八路军撤退后,宋庄遗尸264具,显然涵盖了参战八路军各部乃至未及撤走的宋庄百姓的死亡人数,虽不
乏夸大战绩,但也不至于把22团的32位牺牲官兵的数字乘以8倍之多。因此,宋庄战斗,八路军的伤亡要大于73人。南宋庄首先失守,防守部队的损失要大干北宋庄,如以百人计,则宋庄战斗我方总伤亡也在200左右。
22团打了这么一场硬仗、胜仗,一时名震冀中,但对自身处境和反“扫荡”形势并无大的改变。此后,该团又坚持了3个多月的游击战,于1942年9月底奉命向西转至北岳山区,划给晋察冀军区4分区建制。1943年7月,22团和兄弟部队奉命继续西进,调归120师兼晋绥军区3分区建制领导。22团和17团合并,部队缩编为17团的第1营。此后不断发展沿革,至1949年2月,已演变为第一野战军第3军7师19团1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