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公布

2020-08-29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尸移碱城建设 建设部《绿色建筇评价标准》公布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建筑。曾捷认为,之所以考虑建 筑的全寿命周期,就是为了使建筑对 自然的消耗、破坏降到最低,达到绿色 近日,建设部公布了“绿色建筑评 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 建筑的标准。 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 由 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 上个世纪8o年代,伴随建筑节能 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 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曾捷介绍, 问题的提出,绿色建筑概念开始进入 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 虽然绿色建筑有很多优点,但是社会还 我国,在2000年前后形成讨论热点。由 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目前, 擞有充分认识到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 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 该“标准》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重要意义,缺乏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基本 和人均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对绿色建 参与编写 标准 的中国建筑科学 知识和意识。 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曾捷指 研究院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 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 出,中国的绿色建筑有它自身的特点, 捷认为,该 标准》的制定,将廓清被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积极引导大力发 建设部把其归结为“四节一环保”,即: 商家过度炒作而变得模糊不清的绿色 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建筑概念,给真正的绿色建筑一个权 共建筑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Ⅸ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的制定,虽 威的评价标准。 义。同时,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确立, 然将廓清被商家过度炒作而变得模糊 “之所以提倡绿色建筑,是因为它 也将终结市场中的伪绿色建筑。 不清的绿色建筑概念,给真正的绿色 集成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 标准))中,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 建筑一个权威的评价标准,但是任何 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 标准的推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曾 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 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 捷表示,此时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植 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台理、资源利用高 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 是非常必要的。(世界建筑建材总用) 我国城市人均 孵 咖 I!=界之首 据了解,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 方公里,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城市 后中国达到16亿人口时,如果大部分 口的国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之多,甚 用地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从1986— 人城乡两头占地,我国土地资源将难 至超过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纽约, 1991年的2.13增加为2.28,已大大高 以承受。 总量已达世界第一。然而与这一骄人 于1.12的合理水平。我国现有城乡建设 为解决“城乡两栖”现象,刘文甲 数字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在城市化过 用地从总虽上来看,已足够16亿人口达 建议用共有制形式实现“农民集体所 程中,出现了“平地建城植树,基本农 到世界发达水平的用地需要,但从结构 有”,这种制度明确每个农民有相同的 田上山”的怪状。对此专家指出,这种 上来看,总量的s/6是分散在农村的农 一股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体现的经济 城乡建设占地的粗放模式亟待调整。 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直接用于工 收入,除一部分用作经营管理费用外 据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 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 按股分配到农民,充分体现每个农民 任刘文甲介绍,目前,我同城乡建设用 建设用地陕速增长不光是没带来什 那股所有权的价值,可以继承、赠与、 地约24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建设用 么好处,相反,还带来了一种所谓“平 买卖,在所有权股权流转中,使农民共 地已达13o多平方米,远远高于发达国 地建城植树,基本农田上山”的奇陉现 同共有发展。同时,通过家庭承包、专 家人均8 2.4 m。和发展中国家人均 象,地方政府为_r城市化,人晕占用平 业承包、“四荒地”拍卖、集体非衣建 83.3m。的水平;2004年全国村庄建设 原、I 坝良田建设城市、集镇和村庄。 设用地租赁等各种方式取得的土地使 用地2.48亿亩,按当年农业人几计算, 刘文甲指出,当前在发达地区农村 用权都必须与农民集体土地的经营管 人均村庄用地2l8m。,高出国家定额最 土地所有权的臣大价值已经显现出来, 理部门签订合同,严格执行合同法,在 高值(150m。/人)45.3%。而包括郊区在 农民不愿意因身份问题而放弃已经到手 遵守合同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人有 内,纽约人均占地为112.5m。。 的土地使用权,于是出现了“城乡两栖” 权通过继承、赠与、买卖等方式处置土 然而,过快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长 的中国特色。一些农民,即使在城里找 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一次确定后,增 并没给我国带来多少好处。据刘文甲 到了很好的工作,拥有了很丰厚的收 人不增宅基地,减人不减宅基地,允许 介绍,1990—2004年,我国城镇建设用 入,买了车和房子.也不愿放弃“农民” 宅基地继承、赠与、买卖。 地由1.3万甲方公里扩人到近3.4万平 身份,仍坚持“城乡两栖”。等2O多年 (烃济垂考报) 啊 21 00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