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例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2020-05-12 来源:九壹网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李 平 峰 身份证号: 342622197710088178 准考证号: 所在城市: 合 肥 市 庐 江 县 所在单位: 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初级中学

一例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姓名:李平峰

单位: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是针对一名初三学生,因早年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她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使来访者充分认识父母对她的爱,改善了亲情关系,对学习动机重新认知,又通过放松技术,使之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亲情纽带 焦虑 控制 完善。

一、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唐某,女,16岁,某初中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1.68米左右。该求助者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是客车司机,帮一运输公司开长途汽车,母亲为个体经营者,都是高中文化。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江淮之间的一小镇上,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从出生2岁后随外祖父祖母一起生活,至小学四年级。此间,每逢周末由父母亲接回家,但唐某就愿意在外祖父祖母住。为此,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其母亲放弃做生意回家陪读,此时唐某成绩较好,在小学升学考试时,因作文离题没考出理想的成绩,收到父母的批评,在初中分班考试中由于紧张,把英语选择题答案移抄到答题卡上时,对错了题号,结果未能进入重点班,受到母亲的训斥:“英语怎么考这么点点,那以往的成绩不会是抄袭抄来的吧?„„你要是不抓紧时间努力,考不到好成绩,将来别人都看不起你„„”。初中一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两次期末考试成绩都没有达到父母预定的目标,父母认为学习不十分刻苦努力,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父亲也在旁边帮腔,因此唐某一到周末便去外祖父母处居住。在初二年级学年期末考试前,突然感到头痛,恶心,被同学老师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休息了两天好了,由于身体原因,在此次考试中,只考了一般的成绩,与父母的要求差的很远,自己感到在同学中很没有面子,回到家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也很自责,听到父母的唠叨,又很恼火,同父母吵几句,又觉得理亏。在读初三上半年的期中考试中,在物理考场上又出现头痛难忍,以至于无法考试,被老师送回家。父母带她到两个有权威的大医院检查,做了脑CT、核磁共振检查,都没有查出器质性疾病。但由于学习紧张,担心不知何时又要犯病,自己感到很不安,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

1、SAS:总粗分:54,标准分68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18分。

2、SDS: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7分。 3、EPQ(T分):E:38;N:60;P:41;L:3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考试,担心考不好。

个人陈述:我平时坚持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上的课程都懂,习题也做了很多,而且都会做。但是一到考试前,我就会头痛、恶心,身体不舒服。在考场上,我心跳加快,手脚出冷汗,有时甚至发抖,开始还能忍着,勉强答题,到后来就难受的没法考试了。

三、观察和她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该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偏瘦、身材较高、话语很少,沉默时间多,不主动和别人说话,很少抬头看人,情绪低落,两只手相互撮动,显出焦虑的神情。

母亲主诉:她近一段时间,心情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明显。性格内向,不爱谈笑,在家里话也不多,平时在家喜欢待在房间里,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一考试病就犯。她平时不好好吃饭,吃的很少、忌口多、挑食、不怎么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虚弱。我们想让她有出息,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有个好的工作,现在她连考试都考不了,马上要中考了,像这样能考好吗?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虽然稍偏内向和不稳定,但基本属于中间型人格。其情绪低落,主要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焦虑,造成生理机制一定紊乱,身体虚弱。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探索的时间程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考试焦虑。

问题主要表现:

1、由于早年跟外公外婆生活,现在父母家,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

2、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

3、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食少、忌口多、身体虚弱等; 4、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她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 以实际行动增强来访者跟父母的亲情关系,使之感受到和认识到父母对她的爱;

②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 ③ 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②改变求助者的升学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按行为理论解释: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她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会与周围环境互相影响和支配,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过程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定习惯或行为模式,其中一些人可能获得一些不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不适行为或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个体带来极大烦恼或痛苦。这些过分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都是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些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形

成的,并非偶然。求助者的情绪、生理、行为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强化,又作用于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家长长期的对求助者在前途观上有失偏颇和同学间交往等等,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因此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求助者清除反常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并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共同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所以应采取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另外,求助者尚处在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不甚严重,也比较适用于上述咨询原理与方法。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约定6次。 咨询收费:免费

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免费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SAS) 免费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SDS) 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的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第2次咨询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 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第3次咨询: 目的:

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 2.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第4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本人和其她人的评价

(1) 唐某焦虑情绪明显好转,自述“考试焦虑得到明显改善,能

正常发挥平时水平了”。

(2) 朋友和同学说:“唐某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心情好转了”。

2、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了解唐某本人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焦虑情绪得到控制,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3、心理测验评估:

使用SAS 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测量,SAS标准分34分,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