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很少。究其原因,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首先,就高等教育而言,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己经跨越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阶段,高校的规模扩张需求并不强烈,产权相对明晰,自治能力也较强,大多数高校的扩张与发展相当理性,从而高校教职工的薪金水平、基建规模、招生规模增长也有限。因此,高校对资金的需求相对稳定,很少需要直接向银行贷款,从而降低了国外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国外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其办学经费一般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和个人捐赠以及学生的学费三个方面,在管理体制上,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一般都能做到校董事会职责明确,董事会领导下的基金会运作也比较成功,应该说国外的高校,已经形成了一种类企业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不仅为高校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办学经费,而且使得其资金的使用也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财务风险极低。鉴于此,国外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并不多,即使有些成果,也由于国情的不同,高校管理者的能力、素养、观念以及选拔任命方式的差别,能适合于我国的、可直接供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研究的借鉴也较少。
因此,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教育运营方式差异,国外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并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们只能借鉴国外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因此,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本文将更侧重于借鉴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多见于2005年之后,学者们从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财务风险相继进行了研究。 在高校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研究方面,龚建英(2006)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高校财务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异同,从政府和高校两个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丁毅(2006)对高校贷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并以重庆市高校贷款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针对当前高校贷款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的内、外部两方面对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和高校贷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谷文林(2008)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面临着多种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资金运作风险和校办产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拨款不足,缺乏宏观指导和调控,银行因高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而主动放贷,是造成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张梅(2009)论述了高校债务形成的原因以及引发的思考,并对化解高校债务提出了相应措施。徐莺(2009)认为扩招之后高校出现债务风险,高校政策执行不当是直接原因,但政府负有更大责任。高校债务风险在现实层面上有可能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危局,在理论层面上损害了高等教育公共物品的属性。
第 1 页 共 7 页
政府以合宜的方式增加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对解决高校债务问题最为有利。高校应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多方面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在高校财务风险定量分析方面,杨周复和施建军(2002)建立了包括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本结构、资金动用程度三方面的高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李永宁(2004)运用方程法、边际贡献法、图形法、比率法、趋势分析法和比率预测法等方法分析筹资过程的风险和筹资结果存在的风险。谢立本(2005)则通过构建高校贷款额度,风险评价模型来计算现有高校贷款风险指数以确定高校贷款风险所在的风险区间并引入当前系数概念对该模型做进一步调整。 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方面,齐向丽(2003)结合高校财务工作的实际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高校财务风险,并给出具体的预警界限和发出警报的原则。吴玉娥(2006)对高校新校区建设贷款风险识别与预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运用净现值法对高校的贷款额度进行测算,对未来的可能出现情况的分析得出不同的贷款额度,建立高校的贷款风险预警模型,为确保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从高校、银行和政府三方面提出贷款风险控制建议。尹中晓(2006)在创建的高校财务预警模型中,引入层次分析及功效系数相结合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以陕西省省属16所高校2004年和200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财务风险预警分类,实证研究表明该预警模型能够近似地计算出高校的得分状况,准确地预测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钟冲(2007)以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财务数据为基础,结合目前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Fisher判别法模型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刘丕平(2007)根据PS方法的原理、原则和技术,构建了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宏观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一系列反映资金安全管理的指标的综合检验,考核高校对其负债的承受能力,评价资金运营的风险状况,一旦存在安全隐患或风险预兆,系统将自动根据实际情况向资金管理部门发出相应的警报。吴智鹏(2008)提出基于PS方法来确定高校财务风险指标的预警临界值,PS方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和系统决策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多个观测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对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起到关键作用。杨剑耕,袁春燕(2009)从已有财务数据中导出评价高校合理负债水平所需要的基本指标,形成合理的评价方法,以期完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刘宇(2009)在对全国部分高校进行了财务困境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与企业财务困境并不相同的高校财务困境的特征和指标体系,考察了高校财务困境与过度负债贷款融资之间的关系,通过借鉴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等相关理论,探究了高校财务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解除高校财务困境的对策和高校财务预警机制。贾际(2009)在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危机进行了界定,并对高校财务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了BP神经网络模型所运用的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神经网络模型对高校的实际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度。最后,提出了应对高校财务危机的防范策略。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实证研究的还有,李素红(2005)、郑鸣和黄光晓(2008)等。
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方面,黎凯(2006)在分析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和高校借
第 2 页 共 7 页
贷办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借贷办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了高校贷款风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政府、银行和高校的二方博弈模型对贷款风险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王征(2007)基于财务视角提出高校银行贷款风险测度及化解方法,具体风险化解措施是保证学生规模稳定增长,化解高校经营风险,积极筹措资金,减少债务本息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刘英姿(2007)在对高校财务而临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可以将一些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杜绝在萌芽之中,内部控制建设是抵制风险最好的办法,高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搜集的大量财务信息,比较分析得出引发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可提醒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及时采取预警措施,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损失,此外,预警系统还能够及时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状况恶化的根源,帮助管理者对症下药,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高校风险预警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也具有重大意义。孙元利(2008)分析发现高校财务风险具有评价困难、破坏性高、潜伏期长的特点;指出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调度资金,通过自有资金的有效运作减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成本,拓宽筹资渠道,健全融资支持体系,增强高校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效能,化解财务风险。史华梅(2008)研究指出我国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贷款增长过快,贷款存量过大;学校贷款的还款责任不明确,贷款动机不当;贷款决策的非理性化,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贷款的管理和使用缺乏科学性;还款渠道单一、还贷负担重,还贷计划形如虚设。基于此,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要求:明确政府和高校各自权利与责任、建立健全高校责任人贷款行为的经济责任制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对高校贷款资金的监管工作等措施,同时,各高校自身也应积极加强和树立风险意识,做到适度、科学、理性举债,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开源节流,增强还贷能力,从而将贷款风险降低到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马莹(2009)从现有文献入手,利用以往理论,深入剖析了其中的问题,对实际情况予以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特点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的设计进行初步设定。朱腾明、丁长华和翟岱云(2004),于志刚(2005),刘莹莹(2010)等也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
其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王一春(2006)以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问题加以研究。卫中(2008)提出建立起高校债务风险长效监控机制。黄少容(2007)还对高职院校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将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分为经营性财务风险、负债风险及投资风险三类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提出高职院校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和建议,对于经营性风险,应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拓宽办学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生源稳定和增长,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工作;对于债务风险管理,应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规划,适度举债,切实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科学规划负债期限,合理安排资金投入时间,严格安排还款,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对于投资风险,要对校办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张向东(2009)
第 3 页 共 7 页
以高校办学的资金流转及其效率和风险为线索,结合高校实际,构建了由高校资金筹措、高校资金效率、高校贷款风险和高校资产管理四个部分组成的高校财务问题研究框架。梁燕华(2009)认为高校管理层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科学的贷款决策程序,多渠道筹集还款资金,优化贷款资源配置,建立贷款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赵晓娟(2010)研究指出:现有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过于侧重财务性因素;高校财务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并且透明度低;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主体意识不强;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主体责任不清;高校贷款风险化解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建议:政府应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增加高校经费收入;应该根据贷款用途进行分类,划清还贷责任;采取措施增强高校筹集经费的能力,提高还贷水平;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部分债务严重的高校可进行转制;应重视社会舆论在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政府可以对无力偿还的部分高校贷款实施减免或豁免政策;建立全国性高校贷款项目管理机构势在必行。王正青(2007)等还从高校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高校具有能激发创新思维的独特人文环境,大跨度的学科间交叉、渗透以及数量巨大、源源不断地脱颖而出的创新人才,使其在探索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方面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而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是高校各项工作在经济中的集中体现。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财务问题逐渐成为核心问题。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地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招生人数的增多,使得学校原有的资源已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开始出现匮乏,于是很多高校开始了征地扩建等大规模的投入活动,同时当学校建设达到一定周期时,基础设施必然需要大面积更新和改造,这些都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经费投入和学费等收入满足不了大规模扩建的资金需求。从而扩建的高校不得不向银行申请贷款,由于预算软约束等原因,高校的债务规模有的已超出自身的承受范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在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至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的高校贷款高达10亿至20亿元。北京大学2007年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05年底,76所直属高校贷款总额达到336亿,校均贷款额4.4亿,平均年度增幅达76%。截至2008年3月,我国高校的负债总额高达2400亿左右。巨额的资金大大地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贷款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些高校偿债非常困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不能偿还本金,达到资不 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98. 2
王娜.76高校财务全景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8-15
第 4 页 共 7 页
2
1
抵债的境地。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流动的复杂,高校面临的财务环境也更为复杂,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方式还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大多数高校对财务风险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由此导致高校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沉重,资金困难,直接影响了办学效益,为其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高校法人资格的取得不仅明确了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也使其要对自身的行为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因此,高度重视财务问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加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由此可见,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套适合当前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升其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该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将高校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财务管理风险,并分析各类风险的现状。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指出筹资风险是由于预算软约束,风险意识不足,投资风险是由于“职责不清,所有者缺位”,财务管理风险是由于内控不完善等原因造成。
第四部分,系统地提出解决高校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深入系统分析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指出筹资风险根于预算软约束和不完善的治理结构;根据样本高校的财务风险现状,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内部控制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并将高校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剖析各类风险的成因,最后借鉴国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结合各类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改善这一状况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保证我国高校的财务安全。
第 5 页 共 7 页
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第一步,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步,分别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的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第三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深入探讨三类财务风险的成因。
第四步,运用比较法,借鉴国外高校财务管理的经验,结合国内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一系列改善财务风险现状的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龚建英.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 2. 丁毅.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 谷文林.高校财务风险现状及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6). 4. 张梅.高校债务形成原因及其化解对策思考[J].经济师,2009(12). 5. 徐莺.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问责与化解途径[J].江苏高教,2009(5). 6. 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李永宁.谈高校贷款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用与实证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
2004(4).
8. 谢立本,陶永勇.高校负债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北方经贸,2008(6). 9. 齐向丽.高等院校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D].天津大学,2003.
10. 吴玉娥.高校新校区建设货款风险识别与预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11. 尹中晓.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12. 钟冲.Fisher判别法在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13. 刘丕平.高校资金安全与预警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
14. 吴智鹏.基于PS方法的高校财务风险指标预警临界值的确定[J].教育财会研究,2008(4). 15. 杨剑耕,袁春燕.高校负债能力评价方法探讨[J].财会月刊,2009(12). 16. 刘宇.我国高校财务困境成因与预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 17. 贾际.我国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18. 李素红.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模型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05. 19. 郑鸣,黄光晓.我国高校财务困境预测研究[J].经济纵横,2008(5).
第 6 页 共 7 页
20. 朱腾明,丁长华,翟岱云.对高校筹资均衡点和偿债能力的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2).
21. 于志刚.高等学校负债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22. 黎凯.中国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风险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6.
23. 王征.基于财务视角的高校银行贷款风险测度及化解[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6).
24. 刘英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厦门大学,2007.
25. 孙元利.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其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26. 史华梅.高校贷款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7. 马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及实务设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28. 刘莹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以黑龙江省属高校为例[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9. 王一春.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0. 卫中.公立高校债务风险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1. 黄少容.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7. 32. 张向东.我国高校财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3. 梁燕华.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会计之友,2009(7). 34. 赵晓娟.我国公办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与化解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5. 王正青.部分OECD国家高校财务危机与治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7.
36.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98.
37. 王娜.76高校财务全景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8-15.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