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4春《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一_0010

2023-03-30 来源:九壹网
14春《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一_001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1.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B)。 A. 物产 B. 物力 C. 资源 D. 技术 满分:3 分

2.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由( B)提出的。 A. 杜能 B. 内尔森 C. 赖宾斯坦 D. 韦伯 满分:3 分

3. 区位论对( D)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

的转化。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市场 满分:3 分

4.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 B)学科。 A. 实用性 B. 应用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满分:3 分

5. 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B )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

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A. 条件 B. 制度 C. 政治 D. 经济 满分:3 分

6. A

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空间,区域经济也因此成

为经济社会活动主题普遍关注的问题:

A. 区域 B. 城市 C. 国家 D. 团体 满分:3 分

7.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 C)提出的。 A. 杜能 B. 韦伯 C. 赖宾斯坦 D. 廖什 满分:3 分

8.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C ) A.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B.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C.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D.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满分:3 分

9. 1993

年( D)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

心地理论。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克里斯塔勒

满分:3 分

10. ( B)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A. 社会学 B. 区域经济学 C. 政治学 D. 经济学 满分:3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1. 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 ABE)。 A. 自然资源环境

B. 人力资源环境 C. 人文环境 D. 社会环境 E. 制度环境 满分:3 分

2. 区域开发的特点有:( ACD)。 A. 开发的明确性 B. 开发的时间性 C. 开发的时效性 D. 开发的综合性 E. 开发的经济性 满分:3 分

3. 以(AC )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

20世纪90年

代。

A. 克鲁格曼 B. 韦伯 C. 腾田昌久 D. 杜能 E. 胡佛 满分:3 分

4.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ABC )。 A.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C.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 国民经济的发展 E.

人口的增加

满分:3 分

5. 德国学者(AB )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廖什

E. 克里斯·塔勒 满分:3 分

6. 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CDE )。A. 区域 B. 区域经济学 C. 区域开发 D. 区域利用 E. 区域发展 满分:3 分

7. 自然资源的特点有:(AC )。 A. 稀缺性

B. 经济性 C. 区域性 D. 可生性 E. 自然性 满分:3 分

8. 艾德加·胡佛构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

的三个基石即:(ACE )。

A. 生产要死的不完全流动性 B. 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 C. 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 D. 生产的完全可分性

E.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满分:3 分

9. 人力资源的特点包括:(ABCDE )。 A.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B.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C.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D.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E. 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满分:3 分

10.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

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ACE )。

A. 工业部门结构

B.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

C. 区域发展问题 D. 区域政策问题 E. 区域文化问题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判断正误)

. 在区域经济环境条件中,社会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A. 错误

满分:2 分

2. 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人力。 A. 错误

满分:2 分

3.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B. 正确

满分:2 分

4. 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的存在。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要确定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通用的方法是自然资源综合

优势度评价方法。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发达地区的低水平

均衡现象。

A. 错误

满分:2 分

8.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区域经济学的母体是区位理论。 B. 正确

满分:2 分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试述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区域经济发展一门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首先由西方发展起来。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等。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基于主导产业的上述五个特征,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主导产业对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能作出最大的贡献。当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实现全局发展目标的主导产业部门,因为建立地域分工的最高目标是最好地实现全国总的发展目标。尽可能按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选择主导产业。在当前发达国家的区域中,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产业支柱是信息、金融、科技三大部门。它们既是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可以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因此已成为一些处在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的主导产业。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时使区域的限制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区域拥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可能发展多种主导产业部门,但只能选择发展其中的几个部门,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该区域同时还存在着限制一些主导产业部门过多、过大发展的因素。如交通运输的承担能力,电力与原材料的供应,可供工业发展使用的土地,等等。因此,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将限制因素充分利用,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区域经济存在的有利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