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朵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2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之一,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现象,本文从多方面,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之一,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学,教师难教”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阅读应用题有困难。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就说明他们根本没把题读懂,由此可见,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教给分析法。如:李师傅计划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 分析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证明他的思维是理顺的。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 三、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基本采用新课程教材,该教材把应用题分散编排,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下的应用题又有不同的编排意图。比如三年级的“平均数”是编排在“统计”这一节,作为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改变传统的平均数教学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强调“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而是强调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四、加强培养学生对于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水平,那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第一,让学生读题后能够逆向思维找出数量关系。因为同类型的题解法可能不同,但是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五、注意有效设计应用题,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能不能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一个重要因素是问题设计是否符合要求。\"问题\"设计有三个基本要求:思考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同时应注意发掘其思想品德价值。还要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应用题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对原来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要使总是问题具有现实性,对问题的加工不应太精细,例如,可以保留多余条件,也可使一部分问题的结果具有开放性。同时,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节有趣。 六、注意练习巩固
教师在授课之后,再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练,设计的习题要具备启发性和趣味性。我在讲解应用题时,一般设计三种类型的练习题:一是基本训练。应用题的类型与例题类似。指名到黑板前做(好、中、差生),其他同学在下面做。二是对比训练。出一组应用题:(1)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2)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比舞蹈队的3倍少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讓学生对这两组题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再列式计算。三是改错训练。其形式是把错题当“病号”,让学生当“医生”,看看哪个“医生”能勇敢地给“病号”治病,怎样对症下药。学生解题时,教师借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总之,通过练习,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江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4). [2] 钟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