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6-19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朱波

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3年第11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应该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师的角色应从“主宰者”转变为“引路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有过多的预设。除此之外,新课改背景下的语言课堂还应该是灵动的、充满生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在师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含英咀华的过程中让学生品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课堂美。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思维启迪 放飞生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9 一、引言

新一轮的课改在贵州全面铺开,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都对自己的执教方式进行了改革。可以说,现如今的语文课堂历经了一次颠覆性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已显得“黯然神伤”,分组讨论、学生执教、表演模拟、辩论竞技等教学形式一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繁华散尽,一切趋于平静之后,这堂语文课真正能够留给学生多少值得回味咀嚼的东西,这才是值得语文教师深深思考的。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并不只是追求形式的热闹、表面的繁华、应景式的表演,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吃透课改理念的精髓,在平等、互动、灵活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的常态中寻求突破,即在“庸常中突围”。把方法单一、索然寡味的语文课堂转换为“融情设境,情感共鸣”的新课堂模式;把“照搬故纸堆”、因循守旧的课文传授转换为个性鲜明、饱含哲思、喷薄情感的文本解读;把一讲到底、大包大揽的课堂授课转换为思维碰撞、灵动生成的生命课堂。一堂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有碰撞与生成、激情与趣味的语文课才是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的语文课。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用“疑”驱动学生的求知欲。

要想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我们要用“疑”来引导学生学习。《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就要求我们设计问题时将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问题结合起来,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由浅人深,层层设疑,曲径通幽。例如《项链》这一课,旨在揭示我们严肃的思考:一个社会的风气,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对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意义的影响是何等巨大、何等深刻!围绕这个中心,我层层设疑: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有哪些?从这些心理描写可以看出玛蒂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有什么性格特点?她的那些梦想是凭空臆想,还是现实社会风气的折射?佛来思节夫人是个怎样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通过层层设疑,小说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越来越清晰,达到了曲径通幽的效果。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高中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表现为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对于课本之外的事物缺乏思考,对教师的观点、讲解亦无任何异议,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在惰性思维中逐渐消失了。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一是要告诉学生何为正确的学习动机,即并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进行灵活运用,且这一过程离不开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三个阶段;二是要利用一些名人事例来激励学生,如用毛泽东的诗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来感染学生,用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来激励学生;三是要明确提出问题对于端正学习动机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有问题并不是丢脸的表现,而是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的表现,对于善于提问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表彰与鼓励。

3.创设“有问”的新型教学模式。

想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让学生有问题问。第一,要注重课前的温故,预习,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能与新知识发生矛盾,才可能产生问题,因此,温故、预习是产生问题的前提,温故、预习的越充分,产生的问题就越多;第二,巧用对比,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小说 4.深刻理解文章内涵。

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其中,理解文章的内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的设置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问题设置得恰当、巧妙,就能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吸引学生陕速进入角色,直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受出作者的悲喜,从而产生共鸣,顺利完成对课文的解读。例如《合欢树》这一课,由人及树,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你的记忆中,你做过让你的母亲伤心的事没有?母亲的反应如何?你后悔过没有?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学生们娓娓道来,由母爱这个话题进入作者的世界,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理解了母爱的真正内涵。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的教学中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它如同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兴趣和智慧的大门。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重点层层设疑,适时提问,从中展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从而奏出最美妙和谐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刘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1. [2]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