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小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上涂黑。
24.孟子曰:“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与这句话理念一致的思想是
A. “刑过不避大臣,赏罚不遗匹夫” B. “兼爱、非攻、尚力”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5.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A. 昭君出塞 B. 文成公主进藏 C. 张骞凿空 D. 班超投笔从戎 26.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 户数 口数 东汉157年 10677960 56486856 西晋280年 2459840 16163863 下降比例 77% 71.4% 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 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 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 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27.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A. 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 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8.《天朝的崩溃》记载:“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调兵速度为临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英国军舰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需60天;从印度开过来,需30至40天;从英国本土开过来,也就是4个月。”材料表明
A. 清朝调兵速度优于英国 B. 英国交通通讯方便快捷 C. 清朝交通运输缓慢落后 D. 英国战略战术使用得当
29.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A. 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B. 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C. 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 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30.1935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准备
A.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B. 转向战时经济体制 C. 建立官僚资本垄断 D. 防止西南军阀做大
31.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3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2条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这表明当时的罗马法
A. 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 B. 隐含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 C. 对民间既有习俗缺乏尊重 D. 对解决社会矛盾具有滞后性
33.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表现有 ①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 ②世界市场形成,贸易遍布全世界 ③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④新物种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4.乌克兰号称“欧洲粮仓”,以3%的苏联国土面积占比长期承担苏联30%以上的粮食征集总量。1932~1933,乌克兰不堪重负,终于爆发大饥荒,损失400万~500万人口。造成此次大饥荒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B. 经济危机冲击了乌克兰农业生产
C. 为支持工业化对粮食过度征购 D. 苏联政府对救济工作消极应对
35.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它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
A. 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 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 D. 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本部分共5道大题,其中41题-42为必做题,43题—45为选做题,共52分,请将所写在答题卡中。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代表,他们被誉为妇女楷模。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冼太夫人,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被隋皇朝敕封为“谯国夫人”。
——摘编自《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谯国夫人传》
材料二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欧内斯特·拉维斯《法国史》
材料三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她对丈夫廖仲恺照顾得无微不至,并在丈夫遇刺后继承其未竞的事业。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他们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何香凝被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摘编自《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民国政府卷》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妇女楷模的内涵有何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2分)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香凝成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时代背景。(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品质?(5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共分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见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7.会师歌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21.到敌人后方去 09.西江月·井冈山 22.游击队歌 13.遵义城头霞光闪
25.保卫黄河
27.团结就是力量 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分布在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湖北、糊南、陕西、甘肃等省明代藩王的田地,在农民战争期间,大部分被各地佃农夺回耕种。顺治年间,清政府对于明代藩王的田地主要采取变价的处置办法,即将其变价出卖给原佃农。虽然清政府对于明代藩王田产变价所索取的价银只有数钱以至一、二两每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增再增,以至于原佃农无力购买,大大损害了佃农的利益。康熙七年(1668年),清政府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并承认明代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更名田”。第二年,鉴于更名田内原“废藩自置之地”,“输粮之外,又纳租银,重征为累”,所以“与民田一例输粮,免其纳租”,从而减少了税种。
——摘编自陈支平《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实行“更名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实行“更名田”的内容和意义。(9分)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4个多月内,占领东北三省 并扶植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1937年7月7日夜,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到1945年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华中、华南以及台湾,共26省1500余县市,国土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造成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5600余亿美元。
——摘编自胡德坤《中日战争史》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言论:日本自民党“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会长奥野诚亮宣称:“大东亚战争是自卫战争,日本当时没有侵略意图,虽然曾经与英美交战,但并没有打算侵略亚洲”。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也曾说:“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当时日本真心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公然叫嚣:“人们都说日本(在南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这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一直要污损日本的形象”。日本右翼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导致日本先后三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将“侵略”改成“进入”,把“帝国主义战争”改成“大东亚战争”。
——摘自王向远《日本右翼言论批判> (1)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右翼势力言论的核心观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9分)
4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是“泰山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的影响甚大。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
佛教、道教,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据《宋史•石介传》编
(1)根据材料,概括石介生平主要活动。(7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8分)
【答案】(1)主要活动: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泰山学派”创始人;宋代理学先驱;反对佛教、道教;抨击宋初浮华文风。
(2)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唐宋时“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中,儒学在融合的趋势中向理学发展。
答案
24.【答案】C
【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因此材料强调的是“仁政”,故C选项正确;“刑过不避大臣,赏罚不遗匹夫”的意思是法不偏袒权贵,贵族犯法也应该受到法律制裁,赏罚分明,故A选项与题干无关;“兼爱、非攻、尚力”是墨家思想,强调反对战争等思想,与材料无关,故不选B选项;“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与材料无关,故不选D选项。 2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主要是为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张骞凿空,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即所谓的欧亚大陆中西部地
区,西域开始纳入汉的版图,C符合题意;D与题干无关。 26.【答案】B
【解析】表格内容反映了东汉到西晋人口数目出现大幅度下降,并不能体现西晋时期对地方控制力的强弱,也没有说明人口下降的原因,故排除A、C项;人口的大量减少势必造成土地的集中,所以可以说明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比较突出,故选B项;人口数目的下降与自耕农经济的是否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 2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康熙认为开海贸易有助于沿海民生改善、国家财政丰盈,于是由政府设海关进行管理对外贸易,反映了当时对外贸易管制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为封建政府传统政策,故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表述不符合史实,也从未放弃重农抑商,故排除A、B两项。D项,闭关锁国政策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正式确立,故排除。 2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邻省调兵“约30-40天”,而英国从南非至印度“需30至40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作为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落后于工业发展的英国,得出清朝交通运输缓慢落后于西方,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英国从南非至印度仅需30至40天,而清政府邻省调兵都用30-40天,说明清政府交通运输远落后与英国,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交通运输先进于清政府,“英国交通通讯方便快捷”不是材料所体现的本质,故不选B选项;材料通过比较两国调兵速度和航海速度的比较,得出清政府是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而英国是先进的工业强国,与英国战略战术使用是否得当无关,故不选D选项。 2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与“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认为建立共和为社会进化的公理,是真正的近代政治文明,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的观念,故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只表明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的观念,并未体现其已经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即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故排除。C项,维新变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而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孙中山首创民主共和思想,故排除。 30.【答案】B
【解析】根据“1935年”、“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蒋介石的做法明显是为持久抗日做准备,即转向战时经济体制,故选B项;国民政府的做法并非是为了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更没有体现出是为了建立官僚资本垄断,故排除A、C项;国民政府大规模转移经济的做法明显不是为了防止西南军阀做大,因为这样大规模的转移经济反而有可能导致西南军阀做大,故排除D项。 3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行登记的目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无关。 32.【答案】B
【解析】“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的前提是“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所以不是保留了无节制的同态复仇,故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的规定表明,若能实现和解则不必进行同态复仇,隐含了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故选B项;题意没有体现民间既有习俗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可知《十二铜表法》对民间矛盾的解决有了相关规定,没有体现其滞后性,故排除D项。 3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的交流,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故①正确;出现“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等的传播,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新物种引进中国,故④正确;世界市场形成是在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②错误,故A、B、C错误。①③④正确,选D选项。 3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1933为苏联一五计划时期,苏联实行高积累,多投资,以牺牲农业及轻工业为代价发展重工业,乌克兰爆发大饥荒在于苏联过度的粮食征集,故C项正确。A项,乌克兰由于不堪重负造成饥荒,人口大量减少,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并非自然灾害,故排除。B项,西方经济危机主要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巨大影响,乌克兰属于社会主义苏联,影响不大,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苏联是否实行救济措施,故排除。 3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两个组织的建立均体现了国家间的合作,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B符合题意;在集团内部的合作,对集团以外的国家不再适用,实际上也是新的壁垒的形成,A不正确;两大组织形成时没有明显的国际格局的变化,
C不正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旨在摆脱大国的控制,D不正确。
点睛: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二者是密切联系的,集团化的全球化的表现,有利于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是集团化的归属,这也是近年高考的常考点,要求学生对全球化的表现,实质及存在的问题等有所掌握。
41.【答案】(1)相同:都具备杰出的才能;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对国家做出贡献;都忠于自己的君主。
不同:冼太夫人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圣女贞德是对外抵抗侵略;冼太夫人主要是得到统治者肯定,圣女贞德主要是得到人民的认可。
原因:(中国)冼太夫人:政治: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化:中国古代儒家纲常伦理的影响;冼太夫人的爱国忠君的思想迎合了封建专制的需要;
(西方)圣女贞德:政治:近代民族国家兴起;文化: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圣女贞德的爱国行为和自由精神适应了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
(2)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文化: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教育:近代教育的发展。
(3)品质:追求自由、追求进步、忠于爱情、关爱子女、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解析】(1)一问根据材料一“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材料二“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个人才能、贡献及忠君思想进行概括其二者共同点;二问,从二者主要贡献及对其认可的主体进行回答,并结合所学从中西政治体制、文化传统、二人思想特点分别阐述二者不同点的原因。
(2)问根据材料“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并结合所学从当时的政治局势、经济特征、社会思潮、教育发展进行阐述。
(3)问可结合材料及“新时代”女性形象从自由观、爱情观、家庭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即可。
42.(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概述和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了,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4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 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45. (1)背景:明末农民战争摧毁了明代藩王的势力,佃农耕种明代藩王之田;顺治年间对明代藩王田地处置失当,加重了百姓负担;康熙初期,统治者鼓励垦荒,增加税收。 (2)内容:承认佃农所耕作对原明代藩王土地的所有权;免除纳租,只需向国家交粮。 意义:佃农成为自耕农,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巩固了政权。
46.(1)否认侵华史实;美化侵略战争;拒绝承担战争罪责;纂改历史教科书。(答对三点即可)
(2)早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就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说明它对中国和亚洲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二战期间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大片国土,并制造了一系列战争罪恶,惨绝人寰;日本在被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如中国汪伪政权)或直接进行殖民统治,疯狂掠夺资源,推行奴化教育等,亚洲多国人民饱受苦难;1941年1 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等等。(言之有据,答对三点即可)
47. (1)主要活动: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泰山学派”创始人;宋代理学先驱;反对佛教、道教;抨击宋初浮华文风。
(2)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唐宋时“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中,儒学在融合的趋势中向理学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