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2022-06-21 来源:九壹网


“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学校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制定我校“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办学理念

“阳光教育” ——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阳光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师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二)培养目标

造就智慧型阳光教师;培养自信型阳光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阳光教育,出台《阳光教师多元评价标准》和《阳光少年多元评价标准》。

3、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化研究。

4、注重“阳光少年和阳光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师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5、搞好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阳光课程”,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和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阳光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4、提炼“阳光少年”和“阳光教师”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各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趋向成熟,凸显风格。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8、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三、发展内容 (一)阳光课程

开发并实施阳光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阳光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阳光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三字经》、《论语》《传统文化》等。

3、开发并实施“阳光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阳光课堂

1、以教学活动营造阳光氛围。

①全面落实“上好每堂课”的指导思想,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阳光有效课堂”教学评选和展示活动。

②建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校级的研讨,教研组的开课、年级组伙伴合作式的探讨等,让教师在多个层面上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鼓励老师风格课堂和主题课堂研讨。

2、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品质

①人人开展课例研究,在级部开展一课多上或同课异构,多次改进,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改进中感悟教学,在感悟中升华对教学的设计和理解。

②在完成教案电子化共享的基础上,把教师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和实践改进上,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现存方案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③强化课后反思,规定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反思稿的撰写,逐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

④开展主题反思活动:

活动一:“追寻一位心目中的阳光教师”。通过“角色模型简介”,让每位教师在目前自己身边的同事中选出最能代表最值得你学习的老师,去研究他,提出敬佩的原因所在,说明哪些特征、哪些行为是自己最想借用的,自己如何去学习或落实,真正让我们学校的阳光教师成为大家的榜样。

活动二:“回忆一次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学片段”。在学年中期,让教师回忆描述自己教学经历中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育片段,进行讨论,开展反思,提炼总结。活动三:“认真写好每一次的教学日记”。一学期要写出一定数量的、质量的教学日记,反思内容要具体,围绕三个方面:教的怎样?学的怎样?互动得怎样?3、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①以“流畅的表达、自由的思维、大胆的质疑、快乐的互动、有效的合作”作为“阳光课堂”基本的表征来完善我校课堂教学评价。

②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加强对说课、评课、课堂反思的训练,让教师在学会评价中改进教学。

(三)阳光教师

1、指导教师修改完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好年度计划,使每位教师的规划切合自身特点并有效实施。

2、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成长过程。 3、大力实施阳光教师“211”计划——

“2”即两项基础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写一手好字。 “1”即一个主攻方向:开发一门第二课程。

“1”即一部教育经典:每人每个季度阅读一本教育经典。 4、制定并完善阳光教师多元评价激励机制。

5、每学年进行两个专题月活动(4月师能展示月,11月师德活动月),通过系列专题活动,润师德,促师能。

6、实施教师团队管理,提升教师队伍凝聚力。

7、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教师健身活动,开展太极拳学习运动。 (四)阳光学生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2、构建《阳光少年评价标准》。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育人教育。

4、制定《阳光班级创建实施细则》,营造“班班有特色,处处显精彩”的班级氛围,创建“阳光班级”。

5、利用讲座、主题班会、法制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等活动。

(五)阳光文化

1、制度文化。建立完善公正严肃、奖惩分明、维护众益、激发干劲、凸现理念,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2、精神文化。对阳光教育理念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渗透;加强理论研究,构建阳光教育的实践体系;是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

3、师生文化。培养教师团队文化,团结协作、乐业善思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行为文化,知书达理、乐学乐群。

4、环境文化

墙壁文化:主要介绍办学理念、学校重大活动、优秀教师团队、阳光经典系列内容。

广播文化:开辟“校园之声”、“名曲欣赏”等,以涵养师生性情,陶冶师生情操。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规范教室布局,统一区域文化版块。以个性化班级创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执行领导小组,规划执行实行项目负责制,由副校长带领各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各项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对规划的执行定期调度、指导、点评。各项目负责人每学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项目完成情况。

(二)加强过程管理 1、分解目标

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落实部门任务及职责,以校委会例会、月汇报交流等形式定期进行情况汇总。

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以学期、学年为单位,依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详细具体,可行、可测的阶段工作计划。每学期、学年度对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与调整。

2、关注过程

(1)时间保证:每学期一总结,各部门进行交流分析。 (2)人员保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监督小组,及时监控规划实施情况。

(3)制度保证: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制订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201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