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盐城市冈中小学 徐慧琴
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它使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内在动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学生对哪个学科没有兴趣,那是根本谈不上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分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只有学生对某学科学习有浓厚兴趣,才能引起“爱好”,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才能“如饥似渴”地去钻研,去探索,刻苦攻读,获得良好成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呢,如何去培养这种兴趣呢?根据实践中的体会,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培养和提高,将学生一时的兴趣与爱好转为永久兴趣,转化为学习上的孜孜不倦,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学习的兴趣。
一、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性教学,能起到化难为易、形象具体、记忆深刻的作用。只要想办法,结合教学可以让学生看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挂图可以看,模型可以看,实物可以看,演示可以看,幻灯、投影可以看,录象、多媒体课件都可以看。利用电教设备教学,图片设计要简洁、明快、清晰,令人赏心悦目,学生就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我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多使用直观性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小
朋友在草地上干什么,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来看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怎么写的。又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这是一个古代的传说,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给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于是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大禹治水的录象,让学生看,录象很好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学生看得十分投入,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这篇课文。再如《我们成功了》一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课文声情并茂,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完全置身于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欢乐场面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语文,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语言有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我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四人一小组去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思维非常活跃。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还真多!有的学生说:“三人一同看日落是‘春’字”。有的学生说:“双木不成林是‘相’字”。还有学生说:“不正就是‘歪’,上小下大就是‘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能力,我提前把一些生字的谜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谜面去分析这些字的构字特点。如“鸣”字小鸟张口叫。“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又如“思”字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动脑。学生尝到了编顺口溜和猜谜语的甜头,以后只要学习生字,都争先恐后地编。枯燥无味的识字课堂变成了无拘无束的自由学习空间。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游戏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思维活动中,以迸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不断获取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疑问,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学习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很开心。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当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时,老师说“三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多有趣啊!同学们也想来商量商量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接着说:“那就先请大家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吧。”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一个个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在学生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小朋友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了,采用三人小组学习的形式商量商量,特别是要把自己说的话给记住了,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度过冬天的。最后,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这时,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已经跃跃欲试,准备交流各自的过冬方式了。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多样,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学完课文《乌鸦喝水》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乌鸦扔小石子喝到水的实验,验证课文中乌鸦所用的办法,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低年级语文教村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
的表演,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学完后,让学生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有些课文描写的景象十分优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把美景画下来,如《水乡歌》、《夕阳真美》等课文,在画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学了《乡下孩子》,我让学生也当诗人模仿着写一段。学了《有趣的发现》后,我布置学生课外去图书馆、上网阅读有关达尔文的故事,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利用活动课时间来讲给同学听。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五、开展竞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教学中如能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恰当地多组织一些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开展知识竞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有的学生不仅课内知识掌握得扎实、牢固,课外知识也很丰富,在知识竞赛中就能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对于课外知识贫乏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学生的兴致很高,主动到图书馆借来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扩大了阅读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如,在班中开展写字比赛,表扬写得好的同学,鼓励有进步的同学,辅导后进生,激励每个学生把字写好。
还有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可以随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每个小学生都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表扬,那么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应用在恰当之处。例如:当一名学生很好的回答上一个问题时,我会投去亲切的目光并且说:“你回答得太棒了。”当学生没有回答对问题时我同样也会亲切的对他说:“你很勇敢,下次努力”“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回答正确的”仅仅几句简单的话,激励着学生前进,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也唯有如此,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才不是一句空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