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2023-06-09 来源:九壹网
CASE STUDY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机构案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 知识图谱探析

刘晓婷 佟泽华 孙杰 薛晓娜 刘阳如冰

山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淄博 25500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要:文章以2005-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1613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 V为研究工具,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期快速清晰地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从而为未来时期内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建议。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Citespace V;知识图谱;研究进展;研究趋势中图分类号:C932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LIU Xiaoting TONG Zehua SUN Jie XUE Xiaona LIU Yangrub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1613 related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from 2005 to 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Citespace V as the research tool to analyze the time distribution, author distribution,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periodical distribution, keyword cluster and burst keyword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to quickly and clear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frontier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field and provide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 for domest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period.

Keyword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Citespace V; knowledge map; research progress; research trend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GL012);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支持计划项目(4072-114035)。

作者简介:刘晓婷(1994-),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网络与学科评价;佟泽华(1975-),通讯作者,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E-mail:zehua007@sina.com;孙杰协同创新,(1995-),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网络与学科评价;薛晓娜(1994-),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网络与学科评价;刘阳如冰(1993-)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网络与学科评价。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095机构案例CASE STUDY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着眼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2005年,我国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2]一词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相关实践的开展,特别是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该领域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体系建设、指标评价、功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或是结合图书馆、博物馆、大学等属类功能来进行讨论,或是以某地区为例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是,以绘制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脉络,直观揭示该领域研究状况的文章却鲜有涉猎。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便完整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一方面,为后来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研究热点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这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也将更具指导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取自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由于CNKI收录的期刊众多且期刊差距较大,因此,为保证研究数据具有较高的

096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2019年·第5卷·第5期

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代表性和权威性,本研究限定期刊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以及CSSCI。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全面性,本研究以“主题”为检索途径,设置“主题”为“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考虑到2018年的数据尚不完整,因此,本研究的期刊检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检索共得到两千余篇相关的文献。为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整理,删除期刊会议征稿、会议通知、卷首语、简讯、书评以及无作者或其他无效数据,最终得到1613篇有效数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助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一款基于JAVA环境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V,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首先,通过发文时间分析、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期刊分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整体上的概括;其次,通过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热点领域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判断;最后,通过对突现词(burst term)的突现强度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梳理。

2 “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献统计

分析

2.1 发文时间统计分析

学术论文数量的时序变化是衡量某领域研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究进展的重要衡量指标。笔者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1613篇文献按年度分布状况绘制相应的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从文献起始时间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出现(因此,本研究均以2005-2017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分析)。从文献总量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上呈逐年稳步增加的态势,表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另外,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发文量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2005-2006年的研究萌芽阶段、2007-2010年的研究探索阶段、2011-2017年的研究深化阶段。

2005-2006年,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正处于萌芽阶段。2005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概念[2]。同年,平玉娜在《图书馆杂志》中发表一篇名为“依托联合图书馆网络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刊论文。此后,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开始兴起,在2006年,又出现了部分研究,但此阶段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力度不大。

2007—2010年,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指出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发文数量(篇)3002001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自此,众多学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多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3-5],发文数量增加,研究主题范围不断拓展。总的来讲,这一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2011—2017年,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处于深化阶段。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确指出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以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一系列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围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研究热潮,研究成果增幅快速。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张,仅仅依靠政府无法提供充足且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关于社会力量参与以及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也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6-8]。总体来看,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主题范围进一步拓展,呈现出深化与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1年份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图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年度发文数量统计图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097机构案例CASE STUDY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2.2 发文作者统计分析

通过Citespace V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作者进行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作者共现图谱,以此反映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图谱中共有452个节点,195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9。图中节点越大,表示作者

出现的频次越多;连线越粗,表示作者共线强度越大。其中,部分学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大多数学者之间的连线较少,合作网络呈现分散的状态。这表明,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学者较多,但主体之间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网络。

图2 2005-2017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发文作者知识图谱

表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Top20高产作者

序号12345678910

作者柯平肖希明李少惠吴理财傅才武李国新陈通陈波曹爱军颜玉凡

发文量26262120161412998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

作者陆和建郑建明刘辉罗云川完颜邓邓叶南客陈雅阮平南冯佳段小虎

发文量8887776665

098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从作者发文量来看,发文数量最多的两位学者分别为柯平和肖希明,其次为李少惠、吴理财、傅才武、李国新、陈通等,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上,发文top前20的高产作者情况如表1所示。同时,统计也显示,共有61位学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文数量在3篇以上,说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群贡献较大。从作者群角度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几个核心研究团队(如图3),但各团队之间的联系强

度较弱,仍处于独立研究状态。首先,相对集中的几个核心研究团队有:以南开大学的柯平为中心的学术团队;在武汉大学形成了以肖希明、傅才武等组成的学术团队;甘肃地区形成了以兰州大学李少惠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华中师范大学由吴理财领衔的学术团队;以北京大学李国新为核心的学术团队等,这些学术团队通常由同一机构的作者组成。其次,不同作者群、不同学术团队之间互引关系较弱、学术联系较弱,合作网络呈现分散的状态,长期来看将不利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图3 2005-2017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发文作者-机构知识图谱

2.3 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将检索到的1613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V中,设定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阈值,得到如图4所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发文机构

知识图谱。图谱中共有379个节点,114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16,表明我国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呈现“百家争鸣、多点开花”的局面。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公共文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099机构案例CASE STUDY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化服务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家图书馆等,这6个研究机构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而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共计15个科研机构,其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18.29%,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机构集中度较高。另外,从研究机构分布来看,

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图书馆单位等。从机构合作角度来看,发文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比如,国家图书馆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连线较粗,表明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强,但就总体来看,各机构间的合作强度不大,合作机构的形成也主要由作者学缘关系主导,不同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4 2005-2017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发文机构知识图谱

2.4 载文期刊统计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1613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三点结论:第一,从发文的期刊特点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上(如表2),说明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图情领域的研究内容,学科较单一,并未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第二,我国刊载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刊共有300多种,其中有14种期刊的发文

量在20篇以上(如表2),共计为709篇,占发文总量的44%,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文献较集中,有较稳定的期刊来源;第三,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高频期刊中,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通过统计得出公共文化服务主题的文章在这三种期刊中所占的比例均在2%左右,所占比例不高,表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只是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很小的分支,相关论文的研究数量有限。

100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2019年·第5卷·第5期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表2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载文量20篇以上的期刊分布

序号1234567

载文量101796964555244

期刊名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艺术百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

序号891011121314

载文量43424238292922

期刊名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新世纪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人民论坛中国图书馆学报

3 “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献内容分

关键词可以反映出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比较直观的呈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与知识结构。本研究将检索到的1613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V中,利用软件的数据转化器转换成Citespace V可识别的数据,设置时间跨度为2005 —2017年,单个时间分区长度为1a,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选取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0个关键词,运行之后对网络进行标签阈值调节,只显示频次在20以上的关键词,由此得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按照词频排序统计,提取前20个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

序号12345678910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图书馆文化建设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均等化文化治理

频次467219194162815452514332

中心性0.510.490.300.100.070.050.050.130.030.02

年份2005200620072006200720092006200720082012

由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图5)并结合表3的统计结果可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多,是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的重点。从高频关键词出现的年份来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购买、社会力量等首次出现的时间较晚,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

图5 2005-2017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关键词知识图谱

表3 前20个高频关键词

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

关键词文化权利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工政府购买文化馆免费开放社会力量

频次32272726262522212019

中心性0.030.020.090.020.020.020.010.040.020.01

年份2006201420072006201120122014200820082015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101机构案例CASE STUDY3.1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将得到的聚类按照节点数量排列,节点数量表示某个聚类所包含的文献数量,其中节点数量最多的前5个聚类如表4所示,聚类标题分别为公共信息资源、绩效评价、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扶贫、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每个聚类均由若干子聚类组成,通过对聚类标题和各子聚类的结合分析,从而更为深入地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热点领域进行分析和探讨:

(1)聚类#0的标题为“公共信息资源”,聚类内文献数为49篇,包含农村图书馆、示范项目、全民阅读等子聚类。全民阅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9]。倡导和推进全民阅读,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现实需求,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均在摸索中前进,仍存在许多挑战,其中,建设和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10]。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政府、图书馆界和民间团体在农家书屋、民间力量援建农村图书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示范项目,成为当前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主要内容[11],以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与发展。

(2)聚类#1的标题为“绩效评价”,聚类内文献数为38篇,包含信息服务、保障机制、均衡发展等子聚类。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

102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必要性,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12]。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之一便是均衡发展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如城市与农村非均等的矛盾日益彰显,严重制约着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平等性[1]。因此,众多的学者提出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如李国新(2015)提出要重视经费、人才和法律保障机制[13],胡锐根(2015)所提出的通过政策监督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绩效评估工作以及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14]。政策建议虽多,但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持续不断加强。

(3)聚类#2的标题为“基本文化权益”,聚类内文献数为32篇,包含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权益等子聚类。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概念,以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步伐[15]。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发展要求。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16],同时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与档案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同时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通过普及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6,14]。因此,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有序发展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4)聚类#3的标题为“文化扶贫”,聚类内文献数为26篇,包含“十三五”规划、新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常态、公共图书馆等子聚类。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为尽快实现文化扶贫的重要指示、摆脱文化贫困现象、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提高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自身素质,我国设立了大批的文化建设或文化扶贫项目,如“万村书库”工程、“手拉手”工程、春雨工程等[17]。但我国文化扶贫还面临几个复杂的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偏离扶贫需求[18]、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滞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19]等。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需进一步紧密结合文化扶贫的重要指示,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共同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服务。

(5)聚类#4的标题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聚类内文献数为23篇,包含公共文

化产品、保障法、西部农村等子聚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亟需建立一套完整且具体的法律法规,以期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20]。201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21]。自此,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解读与实施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相比于前几个聚类,国内学者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研究数量较少,特别是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方面有待加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研究,从而真正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发展要求提供制度与法律保障。

表4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热点词聚类表

聚类编号

#0#1#2#3#4

聚类内文献数

4938322623

聚类标题公共信息资源绩效评价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扶贫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子聚类名

农村图书馆;示范项目;全民阅读,等信息服务;保障机制;均衡发展,等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权益,等“十三五”规划;新常态;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产品;保障法;西部农村,等

3.2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变性关键词(Burst Detection)是某段时间内频次变化率高的词,表示待考察的关键词在短时间内跃迁的现象,强调突变性[22]。通过对突变性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利用Citespace V来检测关键词的突变性,设置时间切片为1a,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阈值选择Top 30,点击Burst Terms运行,得到如表5所示的关键词突

现表。从表5中可以看出,突现词突现时间在2013年以后,并且到现在还在被研究者继续关注的突现词有7个,分别为农民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公共数字文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对应的突现强度分别为4.0683、7.9984、6.1613、3.0062、3.5572、5.4969、6.1613,中心度依次为0.02、0.02、0.01、0.01、0.01、0.01、0.01。根据突现词出现的时间分布、突现度分布以及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103机构案例CASE STUDY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中心度分布的情况,可以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3个渐增性前沿:农民工与公共文化服务、现

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表5 2005-2017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关键词突现表

关键词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益性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文化需求农民工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社会力量公共数字文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强度3.91596.47344.20553.03953.30382.84655.50626.24172.78594.06837.99846.16133.00623.55725.49696.1613

起始年2007200820092009201020112011201120122013201420152015201520152015

骤减年2011200920122010201420122012201320142017201720172017201720172017

2005-2017年▁▁▂▂▂▂▂▁▁▁▁▁▁▁▁▁▂▂▁▁▁▁▁▁▁▁▁▁▁▁▂▂▂▂▁▁▁▁▁▁▁▁▁▂▂▁▁▁▁▁▁▁▁▁▁▁▁▂▂▂▂▂▁▁▁▁▁▁▁▁▁▂▂▁▁▁▁▁▁▁▁▁▁▁▂▂▁▁▁▁▁▁▁▁▁▁▁▂▂▂▁▁▁▁▁▁▁▁▁▁▁▂▂▂▁▁▁▁▁▁▁▁▁▁▁▂▂▂▂▂▁▁▁▁▁▁▁▁▁▂▂▂▂▁▁▁▁▁▁▁▁▁▁▂▂▂▁▁▁▁▁▁▁▁▁▁▂▂▂▁▁▁▁▁▁▁▁▁▁▂▂▂▁▁▁▁▁▁▁▁▁▁▂▂▂▁▁▁▁▁▁▁▁▁▁▂▂▂

(1)农民工与公共文化服务

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努力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自此,关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逐渐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首先,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绝大多数呈现“荒漠化”的状态,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影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就外部因素来说,城市中的相关部门往往忽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23];同时,城市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上的偏见更是将农民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置于千里之外[24];而农民工长期游走于城乡之间,他们既很难享受到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基本享受不到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就自身因素

而言,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对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了解以及农民工收入低下和超负荷劳动制约着农民工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23]。因此,如何帮助农民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研究趋势。

(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2015年,相关部门出台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两个政策的提出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浪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处理好若干关系,比如基本与非基本、共性与个性、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

104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的关系等,把握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位与方向,努力推进传统文化事业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转变[25]。其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把握好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与价值[26],公共图书馆应秉承向全社会公平开放的理念,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缩小信息鸿沟,传承社会文明,努力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27],凸显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价值与优势。再次,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未来走向的问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向基层倾斜、服务体系建设重视行业协调与统筹规划、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念进一步植入等[26],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可能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

(3)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已不再局限于从单一来源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而更希望从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亟需在打破传统文化服务方式的基础上融入“数字化”的优势[28]。而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以及数字博物馆等将“数字”与“公共文化服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弥补传统服务方式的不足,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29]。而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仍面临数字资源整合难的挑战,如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方式不统一、资源类型与资源格式无统一标准[30]、分类标准与规则习惯差别巨大[31],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32],我国公共数字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全面[33],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34]等。因此,如何有效整合数字化资源、建设高效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将成为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 V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识别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研究的时间分布、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重要的载文期刊以及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以清晰地把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

通过对2005-2017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1)从发文时间分布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始于2005年,并经过了研究萌芽阶段、研究探索阶段和研究深化阶段。文献产出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可以推测未来时期内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产出将持续攀升。(2)从作者分布来看,我国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学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虽然相关学者众多,但主体之间较为分散,发文也主要集中在以柯平、肖希明、李少惠、吴理财、傅才武、李国新等为中心的学术团队,且不同作者群、不同学术团队之间互引关系较弱、学术联系较弱,合作网络呈现松散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研究者应抓住机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强大的科学共同体。(3)从机构分布来看,我国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集中度较高,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105机构案例CASE STUDY主要集中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家图书馆等高校科研院所或图书馆单位,但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较小,机构间的学术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形成相互融合的学术科研氛围。(4)期刊分布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有较稳定的期刊来源,但学科较单一,并未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应尝试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接轨,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外延。

通过对2005-2017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笔者得到以下三点结论:(1)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分别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图书馆等。涵盖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大多数领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2)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标题分别为公共信息资源、绩效评价、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扶贫、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再结合各个标题的子聚类可以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视角多元,研究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3)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得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分别为关注于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其中,关于农村、农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持续突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最强劲的研究趋势。

106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doi:10.3772/j.issn.2095-915x.2019.05.009本研究再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际价值。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所存在的不足与挑战:(1)如何保障农村居民以及农民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一直制约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因此如何帮助农村居民以及农民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将在未来实践中进一步持续努力。(2)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学者大都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各作者与各机构间的合作强度不大,这将不利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在未来研究中要注重合作,共同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3)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公民的公共文化权益,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以及普遍性,还需要社会力量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同时本研究观点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熟练掌握多种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以扩展分析视角,如进一步借助Bibexcel、HiteCite、Ucinet、NWB Tools等软件进行分析;其次,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丰富数据来源,如增加对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重要的报纸论文等的统计与分析,从而为研究提供更为有利的佐证。

参考文献

[1] 夏国锋, 吴理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 理论与改革, 2011(1):156-160.

[2] 付春.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基本思路[J]. 农村经济, 2010(4):105-109.

[3]

刘俊生.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趋势的知识图谱探析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DOMESTIC

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39-42.[4]

许建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图书馆发展路向——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图书馆事业改革的启示[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6(3):44-48.[5] 闫平. 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 理论导刊, 2007(12):112-116.

[6] 马艳霞.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7):137-144.

[7]

吴理财, 贾晓芬, 刘磊. 以文化治理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6):85-91.[8] 杨松, 孟兰. 北京西城区: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创新实践[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24(4):3-8.[9]

汤更生, 朱莺. 全民阅读活动的背景、特色与推动[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3, 22(3):60-64.

[10] 游祥斌, 杨薇, 郭昱青. 需求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H省B市的调查[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7):70-75.

[11] 黄体杨, 张静梅, 刘婕,等. 可持续发展之路:近

年来中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研究评述[J]. 图书情报知识, 2013(6):55-61.

[12] 王学琴, 陈雅.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基本理论辨

析[J]. 图书馆, 2015(7):18-21.

[13] 李国新.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

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41(3):4-12.

[14] 胡税根, 李倩.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研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2):43-53.

[15] 柯平, 宫平, 魏艳霞.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评述[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24(2):10-17.[16] 柯平, 朱明, 何颖芳. 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24(2):24-29.[17] 段小虎, 张惠君, 万行明.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制度安排与项目制“文化扶贫”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6, 36(4):5-12.

[18] 陈建. 文化精准扶贫视阈下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

堕距问题[J]. 图书馆论坛, 2017, 37(7):74-80.

RESEARCH 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19] 廖恳, 袁华, 陈立华,等. 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和

对策探讨[J]. 行政管理改革, 2017, 9(9):23-27.[20] 孙红蕾, 经渊, 郑建明.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之内容分析——基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视角[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7):34-41.

[21] 李国新.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制度构建与实现

路径[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6):8-14.[22] 王云, 马丽, 刘毅. 城镇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基

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图谱量化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239-254.

[23] 张卫枚.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及改善

途径——以长沙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3(7):64-68.

[24] 庄飞能.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转型与重

构——基于武汉市农民工及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90-96.

[25] 祁述裕, 曹伟.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2):119-123.

[26] 徐益波. 新形势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与公共图书馆——基于《意见》和《标准》的文本分析[J]. 图书与情报, 2015(1):131-133.[27] 巫志南, 冯佳.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

书馆[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5, 41(3):34-41.[28] 唐义.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的调查分

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11):6-12.

[29] 肖希明, 唐义.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动力机制研

究[J]. 图书馆建设, 2014(7):1-5.

[30] 郑燃, 李晶.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

源整合研究进展[J]. 情报资料工作, 2012(3):69-71.[31] 杨蕾, 李金芮.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元数据

互操作方式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5(1):15-21.[32] 陈一, 肖希明.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知识产

权风险与管理对策[J]. 图书与情报, 2015(4):57-62.[33] 沈妍, 肖希明.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现状与

实现条件——对几个典型项目的剖析[J]. 图书馆, 2015(9):6-10.

[34] 肖希明, 完颜邓邓.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

会参与模式及其启示[J]. 图书馆, 2016(7):26-30.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2019年·第5卷·第5期

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