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课题: 舐犊情深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基于阅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基于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五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书写楷书,需要进一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养成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课文属叙事性作品,学生之前已经有阅读此类文章的经验,加之故事情节简单,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等感受。默读已经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意。
(3)基于习作: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学生乐于表达,分享习作的快乐,需要做到语言规范,情感丰富。
3.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选编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评价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表述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激趣导入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指名读文,自由表述,整体感知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脉络。(评价任务一) 4.理清脉络层次。 (完成任务一)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品析描写人物语言的精品细读,(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语句,体会并交流说话人感悟表达 会。 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达方式。(评价任务二)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体验交流(完成任务二)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拓展延伸 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拓展交流(评价任务二)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完成任务二)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全文总结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布置作业 六、作业:小练笔
板书设计: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批评共存 “精彩极了”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和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 “糟糕透了” 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口语交际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口语交际 主题:父母之爱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3.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之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忽略细节,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评价任务
1. 通过阅读故事、交流讨论、表演等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 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倾听理解等方式,学习听和说的方法。 3. 通过表演故事、讲故事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课文导入 引入课题 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回顾课文,父母之爱是(困境中的承诺),是(宽容理解),是(鼓励是批评),是(爱的放手)..... 2.导入板书课题 活动一 评价要点 学生能回忆课文说出父母爱的不同表达。 环节二 自由阅读三个小故事 阅读故事 说自己见解 阅读。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110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活动二 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组内交流对三个故事的看法 活动三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见解,表达有条理。 全班发表见解。 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板书:交际要求:㈠认真倾听;㈡表达清楚;㈢文明有礼;㈣大胆发言。) 环节三 创设情境 得体应对 活动一 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活动二(4分钟) 1.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2.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1.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2.小结。 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你能把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针对不同故事表达不同看法 轮流劝说,注意说话语气语调 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发言 环节四 走进生活 分享体会 环节五 讲事例 悟深情 诉心语 环节六 作业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经历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回忆事例,感受父母之爱 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自由地表达,朗诵古诗,表达深情 板书设计: 认真倾听
父母之爱 表达清楚
文明有礼 大胆发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