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4-05-23 来源:九壹网
医蒸翟昼 融 £旦 受 文◎ 安文于晶(河海大学苏南经济发展研究所展速度会继续快于行业整体水平 2、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对策 盛 江苏常州) 和引导力度,组织和整合现有科技力量与 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船舶配套业是我国船舶行业发展 的瓶颈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船舶配套业发 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船配业发展的 对策。 资源,逐步健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船舶重 工配套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要依托 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船舶重工配套技 术中心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建设计算机网 络系统、基础机试验台、关键部件试验台、 针对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提出下列发展对策。 关键词:船舶重工;配套产业;现状; 对策 2.1构建船舶配套产业集群 我国船舶 配套企业数量众多,但过于分散,形成不了 规模优势,缺乏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因此, 应在我国造船业集中的区域建设相应的船舶 1、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现状 2003年以来,在国内外船市快速发展 试制、试验、检测、工艺研究设备及配套公 用设施等产品研发和工程化公共条件平台, 的带动下,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及市场快速发 展,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 高,呈现出以下特点。 1.1行业发展迅速 主要表现为:重点 产品研制取得一定突破,实现了大功率低速 柴油机及其曲轴、大型锚绞机及螺旋桨等关 键设备的自主生产;部分船型本土化装船率 明显提高,其中散货船已超过65%;上海、湖 北、重庆、江苏、辽宁等地船舶配套生产基 地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自 此轮造船景气周期的2003年以来,我国船配 业收入平均增速为46.08%,比行业整体快了 2,47个百分点。 1.2总体水平不高 从数量看,我国三 大主流船型船配产品的本土化装船率平均仅 为46%,计入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装船率平 均只有40%左右,与日韩90%以上的水平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从质量看,优势产品产能不 足,二级配套能力弱,高端产品基本空白, 缺乏自主品牌,大型铸锻件、船舶分段难以 满足造船总装化和大型化要求等问题比较突 出;从结构上看,产业集中度低且缺少完善 的产、销、服务体系。按照2009年3月社科 院发布的2009年工业现代化蓝皮书的统计数 据,我国15个重点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指数为 41.4,其中船舶工业最高达62.77,金属船 舶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达84.5,船舶修理 和拆解业为53,但船舶配套业仅为39。很明 显,船舶配套业的现代化程度远低于造船和 修船,甚至低于国内整体现代化平均水平, 现代化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很大。 1.3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世界造船产能 过剩已渐成业内共识。与此同时,我国国产 船舶配套业装船率仅40%,和韩、目90%以上 的装船率的水平相比距离很大,远未达到过 剩的程度,进口替代还有很大空间。2009年5 月发布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 “2OU年,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用配 套设备的平均装船率达到65%以上,船用低速 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 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80%以上”。此外,从 船舶配套占船价费用看,船舶配套设备费用 股占总船价的30%一40%。综上可见,我国船 舶配套业发展空间巨大,预计未来船配的发 68 配套集群区,形成船舶配套产业园。在产业 园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能够刺激企业不断 完善内部管理,寻求生存空间;同时还可以 增强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例如联合 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共同建立售后服 务网络等。总之,构建船舶配套产业集群的 作用在于,通过集中生产形成规模优势,并 通过集群区内配套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 配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最终推动我国船舶 配套业的整体升级。 2.2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 船舶行业要 全面推行分段总装建造法。要加快推进船舶 中间产品专业化配套体系的建设,增强配套 企业和造船企业的协作衔接能力,降低外部 交易成本,努力实现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 作的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要统筹考虑总装 造船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专业化协作企业的 规划与发展,加快建设钢材加工中心、分段 制造中心、管子加工中心、上层建筑加工中 心、单元模块加工中心、大型铸锻件加工中 心、轴系加工中心以及其他各类舾装件加工 制造企业。无论是新厂建设还是老厂改造, 都要在设施布局、流程设计、资源配置等方 面确保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企业与总装造船 企业同步、协调发展。 2.3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船配企业应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根 据我国配套业发展的实际水平,采取技术引 进、中外联合设计、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 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重工设备研发、 设计、制造水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增加 品种规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 牌产品。在积极引进境外先进船舶重工设备 制造技术的同时,要注重把引进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我国船用设备设计、制 造、工艺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生产自 主化。鼓励企业以资本合作与技术合作相结 合方式、许可证方式、联合设计开发等途径 引进一批重点技术,开展引进技术消化、吸 收和二次创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研 制,迅速解决一批关键产品技术瓶颈,加快 优势配套产品技术与世界同步更新换代。 2.4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大政策支持 力争建成船舶辅机、机舱自动化系统等公共 研发体系。同时,船配企业要强化研发人员 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加强技术攻关,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 严格按照研发程序完成产品的试验,在质量 达到规定标准时,再正式推向市场。 2.5建立船舶配套产业售后服务网络 我国配套企业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 步阶段,大多数船舶配套业企业没有足够的 规模与资金去承载国际化网络的高额成本, 这是目前外国船东不愿采购我国配套设备的 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船舶 配套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采取直接投资 与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并协调我国船配企 业发展战略联盟,联合建立和完善我国船配 产业的售后服务网络。 2.6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政 府应为造船及其配套业制定长远规划及相关 的产业政策。具体地,政府要有重点地扶植 一批配套企业,可将基础较好、产品急需实 现国产化的部分企业指定为专业厂,重点加 以保护和扶植,为其设备投资和流动资金使 用提供优惠贷款,对专业厂生产的产品品种 严格限制进口。同时,政府要指定重点发展 产品,有步骤地逐步扩大生产品种,每年应 指定几十项产品作为当年重点发展产品,为 其研制和技术引进提供方便条件;其次,政 府可对先进船配业给予低息贷款、减免税费 等政策扶持;再次,政府应完善并充分利用 行业协会的功能,建立船舶重工企业协会, 增强配套企业和造船企业的协作衔接能力, 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努力实现专业化分工、 社会化协作的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家国.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 及障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 6 (07). 【2]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ht tp:// www.cans i.org.cn/. [3]中国船舶网.htt P://www. china shiP.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