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2020-05-20 来源:九壹网
实验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实验中的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 实验中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改变转动力矩? 3. 实验中刚体转动过程的角加速度如何测得?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对于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它为一恒量,以J表示,即

Jmiri2

i式中,mi为刚体上各个质点的质量,ri为各个质点至转轴的距离。由此可见,物体的转动惯量J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有关。对于几何形状规则、对称和质量分布均匀的刚体,可以通过积分直接计算出它绕某定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或非匀质的任意物体,则一般要通过实验来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电机的转子、炮弹等。

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有多种实验方法,主要分为扭摆法和恒力矩转动法两类。本实验介绍用塔轮式转动惯量仪测定的方法,是使塔轮以一定形式旋转,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该方法属于恒力矩转动法。

转动惯量是研究、设计、控制转动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校理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转动惯量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2. 研究作用于刚体上的外力矩与角加速度的关系。 3. 验证转动定律及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仪器

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及其附件(霍尔开关传感器、砝码等)和MS-1型多功能数字毫秒仪。

三、仪器介绍

精选

1.滑轮 2.滑轮高度和方向调节组件 3.挂线 4.塔轮组 5.铝质圆盘承物台 6.样品固定螺母 7.砝码 8.磁钢 9.霍尔开关传感器 10.传感器固定架 11.实验样品水平调节旋钮(共3个) 12.毫秒仪次数预置拨码开关,可预设1-64次 13.次数显示屏 14.时间显示屏 l5.次数+1查阅键 16.毫秒仪复位键 17.+5V电源接线柱 18.电源GND(地)接线柱 19.INPUT输入接线柱 20.输入低电平指示 21.次数-1查阅键

图4-3-1 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和MS-1型多功能数字毫秒仪结构示意图

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主要由绕竖直轴转动的铝质圆盘承物台、绕线塔轮、霍尔开关传感器、磁钢、滑轮组件、砝码等组成。

样品放置在铝质圆盘承物台上,承物台上有许多圆孔,可用于改变样品的转轴位置。绕线塔轮是倒置的塔式轮,分为四层,自上往下半径分别为3cm、2.5cm、2cm、1.5cm。磁钢随转动系统转动,每半圈经过霍尔开关传感器一次,传感器输出低电平,通过连线送到多功能数字毫秒仪。传感器红线接毫秒仪+5V电源接线柱,黑线接电源GND(地)接线柱,黄线接INPUT输入接线柱。

MS-1型多功能数字毫秒仪通过预置拨码开关预置实验所需感应次数。每轮实验开始前通过复位键清0,直到输入低电平信号触发计时开始,次数显示屏从0次开始计时,直至达到预置次数停止。计时停止后,方能查阅各次感应时间。

四、实验原理

1. 任意样品的转动惯量测定

设转动惯量仪空载(不加任何样品)时的转动惯量为J1,称为系统的本底转动惯量,转动惯量仪负载(加上样品)时的转动惯量为J2,根据转动惯量的可加性,则样品的转动惯量Jx为

JxJ2J1

2. 系统的转动惯量测定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刚体的角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刚体的转动定律。

MJ

利用转动定律,测得刚体转动时的合外力矩及该力矩作用下的角加速度,则可计算

精选

出刚体的转动惯量,这是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塔轮的转动是由挂线加上砝码通过滑轮带动的。改变砝码的质量或改变塔轮的半径,可以获得不同的转动力矩以满足实验需要。

给系统加一个外力矩,即加适当的砝码,在重力的作用下,砝码会通过挂线带动塔轮作匀加速转动。该系统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此时系统所受合外力矩有两个,一个为绳子张力T产生的力矩MTr(r为塔轮上绕线轮的半径),一个为摩擦力矩M。由转动定律得

TrMJ (4-3-1)

式中为加速过程系统的角加速度,此时为正值,J为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M为摩擦力矩,数值为负。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设砝码m下落时的加速度为a,则运动方程为mgTma。因为ar,则绳子张力T为

Tm(gr) (4-3-2)

当连接砝码的挂线脱离塔轮后,系统所受张力T0,故外力矩M0,此时系统只受摩擦力矩M的作用,作匀减速转动。根据转动定律得

MJ (4-3-3)

式中为减速过程系统的角加速度,此时为负值。 由式(4-3-1)、式(4-3-2)、式(4-3-3)解得

Jmr(gr) (4-3-4)

利用以上方法,分别可测得空载及负载时系统的转动惯量J1和J2。式中,m、g、r都是已知或是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关键在于如何测定角加速度和。 3)和的测量

设转动体系统在t0时刻初角速度为0,角位移为0,转动t时间后,其角位移,转动中角加速度为,则

0tt2 (4-3-5)

精选

12若测得角位移1,2,与相应的时间t1,t2,得

212120t2t22

22(2t11t2)2(2t11t2)所以  (4-3-6) 22t1t2(t2t1)t2t1t1t210t1t1

实验时,角位移1,2可取为2、4…等,实验转动系统转过角位移,计数计时毫秒仪的计数窗内计数次数+1。计数为0作为角位移开始时刻,实时记录转过角位移的时刻,计算角位移时间时应减去角位移开始时刻,应用上述公式(4-2-6),得到角加速度。

在求角加速度时,注意砝码挂线与绕线塔轮脱离的时刻,以下一时刻作为角位移起始时刻,计算角位移时间时,减去该角位移开始时刻,在该时间段系统角加速度为负。

4)验证平行轴定理 将已知质量为M、转动惯量为J0 的物体依次插入承物台上与轴心相距

d0,a,2a,的小孔,测出Jx,作Jxd2曲线,若为直线便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JJ0Md2 (4-3-7)

五、实验内容

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1)合理放置仪器,滑轮置于实验台外3-4cm,调节仪器水平; 2)连接传感器与计数计时毫秒仪;

3)将砝码连线的一端打结,沿塔轮上开的细缝塞入(任选一层挂线,结头在下),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垂下砝码,调节滑轮的方向和高度,使挂线与绕线塔轮相切,挂线与绕线轮的中间呈水平;

4)转动铝盘绕线(务必使得绕线整齐,减少摩擦),将砝码提升到一定高度,调整霍尔传感器探头与一磁钢相对,间距为0.3-0.5cm,可见毫秒仪低电平指示灯亮; 5)复位毫秒仪,转动铝盘缓慢放线,直到挂线与塔轮恰好脱离时即刻停止,此时次数显示屏上所显次数即为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分界处,根据分界处设定加速过程的三个时间点(保证小于分界时刻),减速过程的三个时间点(保证大于分界时刻),根据选取的时间点设定预置次数(大于等于最大时间点),并填入表格表头部分。 2. 测量空载时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J1。

在空载的情况下,重复挂线→绕线→复位毫秒仪→释放砝码→查阅相应时间点→记录数据的实验过程,要求测量10组左右的数据,从中选取较为稳定的五组填入表格1。 3. 测量加载钢环时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J2。

将金属钢环置于承物台上,使其转动轴位于圆心位置,重复挂线→绕线→复位毫秒

精选

仪→释放砝码→查阅相应时间点→记录数据的实验过程,要求测量10组左右的数据,从中选取较为稳定的五组填入表格2。

4. (选做部分)以金属盘偏心孔d = 3.0,4.0,5.0cm为转轴,重复以上步骤,求出相

22应的Jx,作Jxd曲线,验证平行轴定理,JxJ0Md。

六、注意事项

1. 实验中,砝码置于相同的高度后释放,以利数据一致。实验中,做好保护措施,防

止砝码直接砸落地板引起磨损。

2. 挂线长度以挂线脱离绕线塔轮后,砝码离地3厘米左右为宜。

3. 实验中,砝码置于相同的高度后释放,以利数据一致。霍尔传感器放置于合适的位

置固定不动,每次绕线到相同高度,保证指示灯亮,按下RESET键,以0初速度释放砝码。从指示灯亮到刚灭,系统转过约角位移后,毫秒仪开始计数计时。 4. 实验中,在砝码挂线脱离绕线塔轮前转动体系作正加速度,在砝码挂线脱离塔轮

后转动体系作负加速度,须分清正加速度到负加速度的计时分界时刻。

七、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要求,将有关数据填入对应表格中,按所学的理论对数据进行处理。 选择r________m进行绕线,分界处为 ;选择时间点:加速过程选 、 、 ,减速过程选 、 、 ;预置次数定为 。

22J1______gm2, J2______gm, J3_______gm

精选

0.3379gm2 ∴相对误差E=_______% ∵理论值J3[课后思考题]

1. 挂线的长度太短会如何,太长又会如何,应怎样调整?

2. 用该刚体转动惯量仪来测刚体的转动惯量,其主要误差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

小?

精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