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01-02 来源:九壹网
第二单元检测(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阅读题(共6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并加以变化运用,既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

“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C.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作品。

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思路解析:由原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C项最准确。 答案:C

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诗偏于“风骚”,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 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 1 -

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

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 思路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来看,C项属强加因果。 答案:C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的作品。

B.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思路解析:D项,表述不准确。原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 答案:D

二、课内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7个字。(3分)

思路解析: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琵琶女少年时“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青年时“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年纪大了时“嫁作商人妇”。 参考答案:(1)年少红极一时;(2)年轻闲度风月;(3)老大独守空船。

5.“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备感悲伤?(4分)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考虑抒情方式,“美好时光”“备感悲伤”应为以乐景衬哀情;然后结合诗人的处境分析。

参考答案:这句诗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这句诗由“春江”“花朝”“秋月夜”三个名词短语组成,每个短语都是一种美好景象,每到此时,诗人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朋友的欢宴等,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所以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4分)

- 2 -

思路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可知,白居易泪湿青衫有两方面的原因:同情琵琶女的处境、身世,感伤自己的遭遇、处境。符合这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①感伤琵琶女的身世,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琵琶女对苦楚身世的倾诉,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感伤自己的遭遇。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江州司马青衫湿”既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不尊重人才的抗议与控诉。 三、课外诗歌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10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

7.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做简要分析。(6分)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抓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从诗歌的整体感知。第一种方法可以从李诗中找出“愁心去”“好月来”等,从杜诗中找出“坼”“浮”“老病”“孤舟”“涕泗”。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出李诗是乐观的,杜诗是悲怆的。

参考答案:李诗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所作,诗人所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心情。大雁高飞,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仿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君山有意,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既“老”且“病”,心中无限辛酸,眼望万里关山,天下动荡不安,诗人不禁声泪俱下,悲愤满腔。

8.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

思路解析:此题灵活性较大,可选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诗句鉴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

答案:示例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在云间“连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看似平常,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国家昌盛,久闻洞庭大名,心向往却未能一游,十分遗憾。而今,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已到暮年,此时登楼,不禁感慨万千。

古风(其三十九) [唐]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 3 -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②③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两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两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上,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思路解析:A项,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昂扬奋发”显然与诗歌的意境不符。 答案:A

10.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思路解析: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应明确诗人“难”在何处,因何而“难”,进而回答问题。开头四句写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第五、六句写他的不顺遂,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第七、八句,说明他不顺遂的原因,到最后表达对现状的无能为力。

参考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杜甫在夔州

①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竖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②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③除了歌咏山川和反映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跃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

- 4 -

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④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作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⑤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首诗,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这些诗篇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的内容。

B.“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何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在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辞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D.“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思路解析:C项,原文“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答案:C

12.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既要做到通读全文,紧扣文本,更要做到“瞻前顾后”,不遗漏任何必要信息。第③段中“除了歌咏山川和反映人民生活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点出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些内容含有关键的信息点,不要遗漏。

参考答案:(1)有的诗歌颂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2)有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3)有的诗歌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歌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

- 5 -

1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4分)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作答。

参考答案:(1)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贫富之间有巨大差异的生活。(3)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4)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

14.第④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6分)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抓住全文的内容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观点态度。抓住第④段中关键语句“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展开,结合文本中具体的例子阐析。

参考答案:(1)“变”在注重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2)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而忽略了它的内涵,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

表达题(共60分)

五、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孟浩然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就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寂寞就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寂寞就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就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孟浩然、杜甫、陈子昂、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置身当代,又有多少人大喊“寂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上述材料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寂寞”,从材料的立意取向看,古今都有寂寞,但古人却在寂寞中体味了生活,取得了惊人的文学成就。那么,今人也应该能耐得住寂寞,坚守寂寞,把寂寞当成一首歌。从文体角度看,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比较容易出彩。

参考例文 寂寞是一首歌 苏华民

置身于现代纷乱的生活,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寂寞,超脱寂寞,享受寂寞的生活。

寂寞不是无聊,无聊只能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寂寞是远离喧嚣寻找自己、拥有自我的宁静,寂寞是形单影只时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寂寞不是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庸俗,寂寞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寂寞更不是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欲哭无泪的无奈茫然。

寂寞是一种意境,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隐逸淡泊;是深秋的梧桐,叶落满院的宁静。是静夜的虫鸣,于万籁俱寂时刻,唱出缠绵的相思;是雪中的寒梅,独放孤高的幽香。寂寞是一杯酒,是微醺他乡的日子,梦里梦外,炊烟如歌。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数不胜数的名人,翻开他们的传记,不禁让人有些惊叹,仿佛他们生来就注定寂寞,即使置身于喧闹的街市,他们也能在熙熙攘攘中寻觅到一个独自徜徉的思想空间,破茧成蝶,翩翩浪漫。史铁生独坐轮椅,那份孤独和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这种寂

- 6 -

寞,使他萌发了写作的冲动,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这是他耐得住寂寞的结果。还有众所周知的贝多芬,他在寂寞的无声的世界里,却创造出辉煌的英雄交响乐。

寂寞是避开尘世的纷扰,拒绝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净化心灵,升华自我。也许正是寂寞才会使你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拥有一片宁静,获得积极的人生思考。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教诲人们:千万记住,所有那些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自身环境中一尘不染的纯洁。

寂寞是人生中一颗蓄积力量、萌发希冀的种子,终究会在心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耐得住一份寂寞,人生也就多了份稳重。寂寞中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思索。懂得思索寂寞,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在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不妨唱一首“坚守寂寞”的人生之歌。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