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题报告】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2-10-20 来源:九壹网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名 称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过程简述、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课题: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 2月29日 地点:中心学校会议室

主持人:课题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评议专家:中心学校校长、学校教导主任) 参与人员:课题组成员 过程简述:

本课题2021年1月正式通过并获得市级立项。2月29日在中心学校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负责人围绕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安排、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方面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概况。会议特别邀请了林校长、乐教导主任作为课题指导专家,就课题进展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相应的工作。最后,课题组成员做表态发言要全力配合,积极完成个人的相关任务。课题组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研究微信群,便于大家随时交流课题研究的情况。

二、开题报告要点(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安排、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

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我们面对的学困生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导致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缺点。如果学困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2、校内背景

我校现有学生4000多人,大多数学困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巨大差异,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用多种多样化去关心,开展活动,矫正学生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改掉他们的习惯和心理。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困生身心发展失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起点和达到素质教育奋斗目标的“高速公路”。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从学困生心理辅导开始,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3、家庭背景

由于我校学困生的家长多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对其子女的思想状态关心较为淡薄,加之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等)、“留守学生”的增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而言,小学阶段也是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启蒙时期,所以,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困生的调查分析,探索一种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于提高学校的日常管理水平、促进学困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4、学校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就整体而言,学校目前的教育远不能满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需求。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仍然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其原因在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德育化、知识化和狭隘化,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

正是由于上述的现状与背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小学开展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的研究和探索。 (二)核心概念

1、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赐与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

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

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比较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关于“学困生”,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困生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困生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研究价值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是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我校各班学困生的人数及类型。

2、通过跟踪、研究,总结我校教师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

3、通过辅导、训练,寻找出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对策,使我校学困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六)研究内容

1、分析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 2、弄清学困生心理素质低下的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 (2)学习基础薄弱。 (3)家庭教育不当。 (4)社会环境影响。

3、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使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为学困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5)加强家校之间密切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6)发掘学困生闪光点,建立正确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学生、老师和家长,对学困生心中有数并抓时机关注他们的心理。 (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好地为研究提

供理论支撑。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操作性,立足学困生心理特点上好每一节课,搞一些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

(4)个案分析法。不断地整理学困生的典型案例,及时采取必要的心理补救措施。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八)组织分工 姓 名 在 本 课 题 中 承 担 的 任 务 指导课题研究,协调各项工作,检查与督促课题研究的开展进程等。 负责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及课堂实践,撰写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 撰写课题的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的各项教研活动。 协调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过程,负责课题组活动记录。 (九)进度安排

本课题拟用一年时间完成,共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2月)

学习教科研的一般方法、一般程序,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把握有关课题的本质内涵,调查论证课题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召开课题开题会。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转变。

2.实施阶段:(2021年3月—2021年10月)

(1)以提高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为核心,教学、学习、教研互为依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观念、理论、方法、技术多方面取得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 (2)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控进程,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每学期每个成员都要推出观摩课、实验课。充实、丰富和改造学生的知识经验。

(3)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资源,以优秀课例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4)通过多种思维的联系,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及论文。收集、分析、管理实验表格的制作和实验数据,为我们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思维提供理论基础。 3.总结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1月)

(1)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学困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2)收集各种实验成果,归纳统计。全面地介绍成果的操作方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3)筹备课题总结会议,撰写结题报告,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十)经费分配

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十一)预期成果

问卷调查与分析报告,阶段性总结,中期实验报告,课题论文,优秀案例,结题报告等。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该课题选题有研究价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强调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实践研究,形成符合我校提高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思路清晰。如本课题的行动研究法:去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资料。总而言之,该课题的操作性比较强。

本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的实验中,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教研教改有很强的组织和实施能力。课题负责人业务水平高,软件应用与制作水平出类拔萃。课题组其它成员,有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既有专业的知识,又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还有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曾多次参加课题实验。

本课题已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积极为本次实验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持、活动经费和研究设备等。课题组以“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制定了详尽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