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语语法该如何教

2023-08-26 来源:九壹网


英语语法该如何教

传统的语法教学只注重对语法机构进行讲解,而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交际的需要。新《课程》也对语法教学提出新的规定。本文对传统的语法教学弊端进行了剖析,并对语法教学的目的、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的方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近年来,功能语法和交际语法不断地发展,培养学习者的英语交际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语法教学存在极大的弊端。2001年在全国27个省38个试验区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对传统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那么,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看法。

一、语法教学应为交际服务

以往我国的英语教学大纲一直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首位,而其中语法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从根本上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翻翻中小学的英语教科书,大都把语言结构或句型结构列入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较注重采用句型操练和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的基本结构,但当真正用于实际对话、交谈、讨论等互动交际活动时,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开口,如何改变说法,如何利用恰当的交际策略进行自然交流,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可见,对传统语法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说明现代教学的重点是注重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淡化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但是淡化不等于不掌握,因为语法在语言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语法教学必须促进并提高学生参与交流的能力,这也让学生适应以英语为交流媒介的各类人际交往,从而体现出学英语的目的。

二、注意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片面性

1、注意语言形式、意义、语境和功能的和谐统一

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语言形式、意义、语境和功能的和谐统一。学生不能脱离了情景和语境,只是公式化地记忆某一语言形式,而是应了解语言的内部规则,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语法教学不能过于机械,语法知识的理解应与语言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一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其表现出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如:How cold the weather is! 在寒冷的冬天表达出的是一种抱怨,但在炎热的夏天里表达的则是一种高兴、赞叹。又如祈使句的使用:单从语法的角度考虑表达的是一种命令、建议、请求。但是又如何用于实际呢?请看:

Go and close the door, please!(表达一种命令。)

Why not go and close the door!(可以表达命令、建议,也可表达一种责怪之情。

如:Captain:we’re discussing something important.Why not go and close the door? (表达一种命令。)

Mother:Your little sister is sleeping.It’s very noisy outside.Why not go and close the door? (表达一种责怪、埋怨之情。)

所以,教师在基础过程中不应该仅教学生一些语言结构,而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把语言形式同交际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应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操练某个语法要点,其结果只是让学生知道这种语法现象是正确的,而不知何时用或在什么场合下用。语境变了,语言形式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教学中应达到语言形式、语法意义、语言情景和交际功能几者的和谐统一。

2、注意改变教学中的思维定式

传统的语法时态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如遇到tomorrw、next year用将来时,遇到yesterday、last year、two day ago用过去时,遇到often、usually用一般现在时。这种方法帮学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如果一成不变,这种过于公式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式往往会误导学生。如:He always goes to the place to look for the girl who has dreamt before when he was in England.

一看到题,学生会思考:老师归纳过always提示用一般现在时,故用goes。做梦发生在过去,已完成,并对现在造成影响,故用现在完成时has dreamt,结果全错。实际上,这是受了思维定式的误导而且未充分考虑语言环境“when he was in England”。此处的always,表达一种过去的动作频繁发生,故应用过去式went,做梦在之前已结束,用过去完成时 had dreamt。

再如:不少教师在教被动语态时很少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被动语态,而是先给学生出示一些主动句,然后再由主动句变为被动句。这种机械性的操练导致了学生产生一种掌握定式:被动语态用by+动作执行者。结果让表达出的语言不符合英语习惯。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他们明白“how to do it”,还要明白“why or why not”。如:

I will increase overtime rates.(老板决定给员工加工资时有意用主动语态,符合逻辑。)

Overtime rates will have to be reduced.(老板给员工减工资时,采用被动语态,推卸责任,避免与员工产生直接的矛盾。这里不要再加by me,否则不符合老板

的心理因素。)

综上所述,不同的语言形式用于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出的功能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定势,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还会误导学生,更不用说应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交际。

3、注意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文化差异,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使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不应简单地重复某个知识要点,或说“外国人就这样说”,要让学生明白“what to say,to whom,and when and where,and why and how”。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文化休克”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如:在教学“introuduce”一词时,可用句子“always introduce a boy to a girl,a man to a woman,and a junior to a senior.”引出“男士给女士让先”或“男士进电梯时常让女士先行”等西方礼仪。

又如:讲到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时,可列举:New York was attacked by terrorists on sep.11.2001.When America was under attack,many Americans were in blue mood.这样不仅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了世界信息,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而且提高了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语法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语法教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只能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掌握一门外语。而语法在语言教学中是无法回避的。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并不是掌握语言的唯一途径。语法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帮助学习者不断进行反思,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新《标准》也强调,教师要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出发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中要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应尽可能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网络信息资源,下载时代感和实用性较强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或是将语法教学与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融合起来,让语法内容自然地渗透其中。再如:单纯的传授语法知识较为枯燥,课堂上可创设英语生活情景,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如:在讲到some、any、a little、a few等词的用法时,可创设一种购物情景,把市场搬到课堂上来,让不同的学生表演不同的角色。

S1:motherS2:the sonS3:the daughterS4: the seller

S1: There’s little food in the fridge. I want to goshopping and buy some.

S2: I don’t have any pencils. Could you buy a few for me?

S1: Sure.(to S3)Do you have anything to buy?

S3:Yes,Mum.There’s only a little orange juice in my bottle.Please buy some for me if possible.

S4:Can I help you?

S1: Yes,I’d like…

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单词的用法,又亲身体验了购物的方式,更主要的是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目前,我国对外交往日益扩大,这意味着英语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使用的机率也越来越高。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方法读、写或机械练习,就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教师必须破除传统观念,解除教材对自己的禁锢,根据课程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开发课程资源,灵活使用教材,调整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较高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建芳:《美国外语教育改革及其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Nunan,D.1998.“Teaching Grammer in Contest.”.ELT Journal.Volume 52/2. Oxford University.

4、Foreign Language and Their Teaching. Dalia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