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 1、什么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和作用。
答:特征 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开发导向。 作用 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3、简述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答:产生背景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产生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出现重大变革,由无偿无限期使用转向了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进入市场,土地的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大背景下。
发展历程(20余年) 三个阶段-———从形体设计走向形体示意,即通过“摆房子”的形式制定规划管理依据,以约束不合实际的高密度开发及见缝插针式的盲目发展;从形体示意到指标抽象;从指标抽象逐步走向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类似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类型的规划的介绍,试比较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它们的异同。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核心指标? 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高度/层数 绿地率 公建配套项目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 社会停车场库 配套停车场库 地块出入口方位、数量和允 许开口路段 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 市设计内容 指 标 分 类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规定性 用于一般建筑/住宅建筑 用于沿道路的地块 用于地块之间 用于城市分区、片的社会停车 用于住宅、公建、地块的配套停车 主要用于重点地段、文物保护区、 历史街区、特色街道、城市公园以 及其他城市开敞空间周边地区 注 解 13 引导性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有哪些?
答:城市整体强度分区原则法;人口指标推算法;典型实验法;④经济测算法;⑤类比法(经验归纳统计法)
3、什么是土地兼容性?简述土地兼容性适用条件和确定方法。
答: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指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土地共处的可能性,即表现为同一
块城市土地上多种性质综合使用的允许与否,反映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二指同一土地,使用性质的多种选择与置换的可能性.表现为土地使用性质的“弹性\“灵活性\",“适建性”,主要反映该用地周边环境对于该地块使用性质的约束关系。即建设的可能性和选择的多样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主要由用地性质和用地上建筑物的适建表来反映,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及深度要求有哪些?
答:(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深度要求 包括基本要求和内容深度,(一)既能深化、补充、完善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又能落实到每块具体用地上;能充当土地租让、招标、标底条件和管理的依据与建设的指导;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个案设计.(二)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三章 规定性控制要素
1、确定容积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地块使用性质;地块的区位;地块的基础设施条件;④人口容量;⑤地块的空间环境条件;⑥地块的土地出让价格条件;⑦城市设计要求;⑧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
2、容积率、建筑密度的关系如何?
答:容积率=用地内所有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用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总和/用地面积 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即,在建筑密度确定的条件下,容积率与建筑平均层数成正比,在建筑平均层数确定的条件下,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成正比。 3、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高度计算如何确定? 答: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含45°)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
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 45°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见表图4)。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4、绿地率和绿化率、公共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如何区分? 答: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面积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化率-—为绿化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和住宅用地中的绿化面积,不包括树冠覆盖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公共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仅包括公共绿地,不包括其他绿地、住宅中的绿化用地和树冠覆盖其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为所有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其他绿地、住宅中的绿化用地和树冠覆盖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四章 引导性控制要素
1、控规中包括哪些引导性控制指标? 答: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
2、如何在控规中体现对建筑高度和体量的引导和控制?
3、如何在控规中体现对建筑形式与色彩的引导和控制?
4、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