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
【摘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问题令人忧心。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做些探讨,并试图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习动机 解决问题的建议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下降,而生源质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中考成绩中低以下学生的涌入,使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就学习问题中的学习动机问题做些探讨。
2.学习动机理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动机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本身的理解、掌握和作用于实际运用的要求。这种学习动机一旦为学生所形成,它不但是学生对所学的对象或内容富有较强的指向性而表现为学生对所学对象或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注意力和态度持续下去的动力,并具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产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学习动机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效果及其质量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也就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成功;②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也就是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③成功的诱因值,也就是结果对与人们有多大的价值。
根据”期望――价值”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①学生多大程度上希望取得学业上的成功,这个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取得好成绩;②学生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取得学业上的成功;③学生认为学业的成功对自己有多大的价值。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笔者身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调查与亲身感受,深深感觉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普遍不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
因:
3.1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对比中,我们认为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把高考作为自己的目标,直接而且明确;而不少职校生对于学习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不甚明确,对于这些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的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工作的目标既抽象又显得遥远。
3.2基础薄弱,学习自信心不足。多数职校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成绩处于中低水平,属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当遇到更为复杂而抽象的学习内容时,很容易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尤其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有些学生就认为自己学不好这门学科,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可能。
3.3学习热情不高,认为学科学习无价值,实用化倾向严重。这种情况体现为学生看不到学科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学习上急功近利,只关心与自己将来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有限的几门学科,而看不到其他学科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3.4自我评价能力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干扰。职校生都是处于青春期或青年初期的学生,这种年龄的学生往往缺乏稳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夸大自己的成绩;而遇到一点挫折又容易情绪低弱,夸大自己遇到的困难,但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正是这种自我评价的不稳定使得学生的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稳定。
4.分析与对策
4.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心理学上把目标分为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对职校生来说,远景目标就是将来更好地参加工作,而近景目标就是当前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者如果具有稳定的远景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会表现出持久地推动学习的力量,而不易为学习情境中的偶然因素所改变。在学校教育中,应帮助树立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而在学校的教育中,远景目标教育往往被弱化。为弥补这一缺憾,学校应该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业生涯辅导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既可以开设专门课程,也可举办相关讲座,或邀请行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就目前来看,将生涯辅导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相融合,在学科专业学习中渗透生涯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
4.2通过调整课程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难度中等的学习内容更适合多数学生的学习,因为这种难度的学习内容既能让学生有较大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能,又能使学生得到较大的成就感。针对职校生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帮助学生:①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从安排中低难度的教学任务入手,再逐步提高难度,不宜安排较高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免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感;②加强基础内容的教学,职校生大多是初中学习的成绩较差者,可以适当补充教学基础内容,使其尽快适应更高的学习要求。
4.3根据学生要求适当调整学习内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设置较多,既有理论学科,又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往往认识不到某些学科的价值,特别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学科没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某些学科的”无用,浪费时间”。对于这种情况,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思想可以给我们启示。他认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因此,对于学生的这种想法,我们既要给予适当的强制性要求,也要给予理解和调整。①提供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切身认识到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性;②加大奖励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③突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学习注重实际的特点,可以多安排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科目;④把一些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生设为选修课;⑤多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4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在激发职校生的学习动机中始终占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用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来激励学生,可给学生讲述已毕业的校友中的优秀人物和优秀事迹,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培养学习意志;同时教师也应用心从学生周围选取典型,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他们周围有的是现成资源:同班的,同级不同班的,……同村的,同乡(镇)的……当然最好也(曾)是职高生。因为,惺惺相惜可以产生极强的对比度,从而促使他们找出差距,奋力追赶,实现:坚持就是胜利。
4.5开展合作性的活动。有研究表明,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职校生对事物的看法更符合实际,更合群,更喜欢共同工作,活动性更强,更爱露面。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多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多布置活动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学校也可以通过社团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亚男.《中专学生与高三学生的人格特征之比较》[J].《社会心理研究》.1999年第四期.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江如春.关于建立情感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7(3).
[4]吴锡山.师范生厌学心理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