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课堂实录
朱则光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议论怎样做学问的文章——《怀疑与学问》。哪位同学来写一下标题和作者?(生板书)
师:你写得真漂亮!你把这个字(指“颉”字)注上音,再领读两遍好吗?(生注音、领读)
师:今天我们尝试一种阅读议论文的新方法。老师先不说出来,一会儿由同学们自己总结怎么样?(生:好)先请同学们细细默读全文,画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生默读、勾画)
师: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我指定一排同学依次回答。(依次屏显)
生1:学者先要会疑。
生2:学则须疑。
生3: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生4: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生5: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生6: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师:假如把第六段的中心句拆成两个句子,这样文章就由六个段落压缩成了七句话。请同学们把它们连起来大声读两遍。(生连读)
师:这样做,简洁是简洁了,可各句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读起来也不顺,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加关联词。(屏显: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可见_______________。其实怀疑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上面七个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或稍作改动,一个空可以填两个句子,一个句子可以用两次。下面采用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开始!(生分组合作探究)
生:我们组讨论的结论是:“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可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其实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师:完全正确!(屏显)请各自大声读两遍。(生读)齐读一遍。(生读)
师:今天教给了同学们一把阅读理解课文的金钥匙。什么金钥匙?
生:先找各段的中心句,再用关联词连缀成文。
师:对!这样既能整体把握内容,又能弄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高效阅读的方法。
你给取个名字吧!
生 1:连句成文法。
生2:压缩提炼法。
师:非常正确!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屏幕上的七个句子,哪一个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
生:“学者先要会疑”和“学则须疑”。
师:正确。这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朗读时需重读哪些词?
生1:“会”、“须”。
师:你读一下吧!留意要传达出我们对论点的理解。(生1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论点的意思?
生1: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生2:不会怀疑的人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师:(板书: 疑
会 学问)须
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板书?
生:您大概是把“怀疑”比作了一支射向“学问”大门的神箭。
师:还可以怎么设计?
生1:设计成钥匙形。因为怀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生2:设计成“?”和“!”。因为只有经过满脑问号的怀疑,才能走向令人赞叹的成功。(掌声)
师:深刻而且富有创造性,真是太出色了!齐读一遍。(齐读)齐背一遍。(齐背)
师:论点解决了一个“是什么”,下面就要论证“为什么”。假如采用大屏幕上的写法,行不行?为什么?
生1:太简单了,不像是文章。
生2:太概括了,说服力不强。
师:对。要写出言之有理、让人心服的议论文,既要从道理上分析“为什么”,还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实,即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板书)比如第三段。谁来读举例论证部分?(生读)谁来读道理论证部分?(生读)
师:再看第四段,老师来读中心句,男生读举例论证,女生读道理论证。(生读)
师:什么是怀疑精神?
生:事前的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
师:这一段末句说:“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追问”,即“为了弄清问题而询问。”你能否换个说法,比如成语、俗语、歇后语等。
生1:寻根究底。
生2:刨根问底。
生3:打破砂锅——纹(问)到底。
师:李洪志的歪理邪教——法轮功使众多人上当受骗。假如让你给他发个电子邮件,怎么叫他“不攻自破”?
生1:我问他:“你生病是不是也从来不吃药?谁可以证实?
生2:我问他:“既然自焚可以‘圆满’,可以去自由的天国,你为什么不赶紧自焚,省得东躲西藏?”
师:问得好!李洪志听了肯定哑口无言,理屈词穷。第五段中心句由一名同学读,举例论证由女生读,道理论证由男生读。(生读。第三句不知谁来读,欲言又止。)
师:第三句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它属于道理论证。看来这一段并没有举例论证。请女同学齐读一遍。(女生齐读)
师:“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
生:完全相信书本还不如没有书本。
师:正确。不过孟子说的“书”是“五经”之一的《书》。这位同学拓宽了名句含义,使他更具有普遍性。课下以它为中心句,写一段话,讲点道理,举个事例好吗?
以上讲的是“怀疑”在“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作用,即怀疑可使你免受伪学妄说的骗,不让自己因此上当吃亏,是一种保护行为;不仅如此,怀疑还可能使你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行为。为此,在第六段,作者举了什么事例加以证实?
生:大学问家戴震求学时好问的事例。
师:举例有具体举例,像第6、7、8句,还有概括举例,是哪一句?
生:第十句。
师: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事例吗?
生1:我举一个科学上的例子:“哥白尼不迷信有1800年历史的亚里斯多德建立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生2:我举一个美术上的例子:“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对前人成就‘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师:哲学上也有不少事例,请同学们课下留意收集。下面请男同学读道理论证,女同学读事例论证,老师来读中心句。(生读)交换过来再读一遍。(生读)下面我们再读得细一些。在道理论证的几句中,哪几句是正面讲?哪几句是反面讲?
生:第4、5、9、10句是正面讲;第2、3、11句是反面讲。
师:第9句中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样”指什么?是个什么句式?
生:指四个“经常”。是排比句式。
师:用了哪四个动词?试试看顺序能否颠倒?
生1:“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它们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颠倒。
生2:它们是按照人们熟悉事物的一般规律排列的。
师:试试看这句中的“一切”和四个“经常”能不能去掉?
生:“一切”强调“所有”,无一例外。“经常”强调“经常”,并非偶然。所以不能去掉。
师:谁把全段读一遍?朗读时要通过重音和停顿传达出你对文章深刻的理解。(生读)
由本文我们知道,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读书贵有疑”。有名科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我们现
在就做个小练习,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内容、写法、结构等提出自己的怀疑。看谁最具有怀疑精神!
生1: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不是太绝对了?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反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对治学肯定百害而无一利。
生2:我认为怀疑的作用不仅是文中说的两点。至于还有什么作用嘛,我……还没想成熟。
生3:我觉得文章语言不够生动;写法缺乏变化;举的例子不新、不丰富,所以……(语塞)
师:你想说“说服力不强”是吧。(生点头)同学们的怀疑颇有道理,有些发言还很有见地。假如从结构上看,老师觉得文章并不完整,似乎少写了一个结尾段。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动笔给本文写一个结尾段如何?可以结合刚才同学的发言,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生写)
生1:我写的结尾段是:“当然,提倡怀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反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
师:好!这样文章的论述就正确、严密了。
生2:我写的是:“‘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怀疑是射向伪学妄说的神箭,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青年学子们,以‘勤’为‘径’,以‘疑’为杖;以‘苦’作舟,以‘疑’作‘桨’,驶向成功的彼岸吧!”
师:写得太出色了!这正好可以作为本课的结语,送给所有的同学。下课!
教后反思
1.撮要——创新阅读方式:在课文的整体把握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先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再用关联词连缀成文”,特殊是在“填空”时对句子的斟酌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最好的理解过程。正像实录中教师所说,“既能整体把握内容,又能弄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高效阅读的方法”。这要比单纯运用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完成整体感知,更为扎实,更为生动,也更具有思维的含量。
2.朗读——增强感性熟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频繁地运用朗读的手段。如对中心论点和第六段的讨论:朗读时需重读哪些词?要求朗读时通过重音和停顿传达对文章的理解。如要求男女生分读相关语句,在对比中加深对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感性理解。
3.改写——促进深度对话:如为“追问”一词,换个说法;如把概括举例的句子改写成具体的事例。试试动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一切”和四个“经常”能不能去掉。运用改写策略最成功的莫过于为本文添加结尾,不但适时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且补充、总结了本文的论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