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2021-12-14 来源:九壹网
7

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知道原则 D.前提条件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的是(A)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4.相对静止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5.时间是(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泛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现象 6.意识是人们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滋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的有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9.事物的质是指(D) 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反面 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1

7

D.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10.芹菜,韭菜,白菜,菠菜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2.现实可能性是指(C)注:不确定的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

B.现实中虽有一定的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实现的可能性

13.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直接反映。”这种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主观唯心主义论

1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B)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16.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17.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C) A.个人心理 B.社会心理

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 D.道德、艺术和哲学 1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2

7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的影响 20.资本就是(D)

A.货币 B.一定数量的物

C.金银 D.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C)

A.单位商品价值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总的价值量不变

22.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货币是(A) A.观念上的货币 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金属货币 D.纸币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24.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C)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超额色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3

7

25.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 A.生成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6.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D)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7.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著作是(C)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费哥达纲领批判》 2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注:不确定的,有人选D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联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9.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总过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 A.按劳动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二、多选题

31.下列各项中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是(ABC)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 C.不彻底性 D.局部性

3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事感觉的集合 C.天得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有(AB)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BC)

4

7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水滴穿石,绳锯木断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5.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注:不确定的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3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CD)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3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B)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BCD)

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40.社会主义民主(ABC) A.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C.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的区别 三、材料分析题

41、“掩耳盗铃”:请问,这个盗铃人犯了什么错误?

铃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5

7

42、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认识具有主体特征? 42题

西施,是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相传越王勾践采用谋臣范蠡的计策,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致使夫差因而荒淫误国,西施的名声因此流传,成为后世“美女”的代称。“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是说,恋人之间产生了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无比。正如古人诗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道理。

意识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既然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什么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的头脑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呢?这是因为,反映是被反映者和反映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不但为被反映者所决定,\又受到反映者的制约。不同的反映者,由于社会地位、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等不同,或者由于年龄、性别和心智的完善程度等;对于同一事物的反映会有差异。所以,“反映”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又具有主观的特征。一句话,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或者说,对于同一客观对象,由于主体的不同,所形成的映象也不完全相同。“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个女子,在素昧平生的人的眼里,可能是相貌平平,但在情人的眼里,就可能成为像西施一样的美丽佳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富有迷人的魅力。这正是由于反映者的主体因素对“反映”制约的结果。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虽然表现了意识中所具有的主观的特征,但这种特征的根源仍然是客观的,因为反映者的不同认识都是由于社会环境、实践经验、生活条件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而所有这些原因,归根到底都可以在物质的过程中得到解释。不认识到这一点,把认识的主观性绝对化,那就确实是主观主义地凭感情用事了。

43、为什么“画蛇添足”只能是歪曲事物? 43题可以在书上30页找一下

“画蛇添足”是一个比喻做多余的事、反弄巧成拙的成语。这个成语揭示了

6

7

深刻的哲理。蛇本来没有脚,可那个自作聪明的人硬给它添上几只脚,结果,从胜利者变成了失败者。这里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就是,客观事物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否则,人为地或主观任意地添枝加叶,歪曲了事物的实际面貌,就必然得到相应的“惩罚”。从广义上说,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怎样的,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或认识不足,但决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它。“画蛇添足”虽是一个久远的故事,但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有些人在处理问题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不是依据实际情况订计划、想办法,而是自作聪明,任意标新立异,硬把自己的空想强加于客观实际,从而招致工作失误。这与“画蛇添足”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主观任意性代替客观实际的哲学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屏除或尽力避免这种思维方法。 四、论述题

44.论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最后一道论述题答案要点: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3分)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分)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2分)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这是主流。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4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