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之人物传记(解析版)

2024-07-08 来源:九壹网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2015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句子。(1分)

2.与“其妻曰”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如土石何 B.植然其言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其真无马邪 ..3.解释加点词(4分)

A. 邹忌修八尺有余 : B.吾与许公孰美 : ..C. 面刺寡人之过 : D. 时时而间进 : ..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理由不充分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疆域辽阔,城市甚多。 B.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 C.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 D.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王。 5.翻译(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1.窥镜而自视 2.B

3.长、高 谁 规劝 偶然 4.A

5.①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②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解析】 试题分析: 1.熟背课文。

2.掌握代词“其”的义项。

3.都是课文中的常见词。要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很重要的实词。 4.A文中没有该内容。

5.注意“美”“私”“谤讥”“闻”等词发解释。 考点:古诗文默写 实词理解 文意理解 翻译

点评:平时学习文言文,要理解文意,对经典名著要背会。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中较易得分的题,一些学生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是在准确度上打折扣,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归纳整理。要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很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的实词,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须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须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要在整体理解全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作出合乎题旨的答案。应试时,细读材料,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或着眼于整体或着眼于局部,或概括或分析,来获取文章的信息。要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其基本步骤是:第一步,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第二步,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第三步,调整润色,尽可能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12分)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注]弃市:一种刑罚。

6.下列加点的“以”与“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固以怪之矣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可以一战 D.皆以美于徐公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御史中丞。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 ②罔不肃然 罔不: ...③恚望滋甚 恚: ④帝益忿之 益: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2分) 答:

(2)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2分) 答: 【答案】 6.B 7.B

8.①写书信(仅答“写”不得分) ②无不 ③怨恨、恼怒 ④更、更加

9.⑴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偷盗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之刑。⑵(鲍勋)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人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解析】 试题分析:

6.“以”的用法。原句的“以”和B句的“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7.抓住人物所做的事,仔细与原文对照,辨析其异同点。 8.都是教材中的常见字。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9.注意“为”“断盗”“法”“二旬”“崩”等词的理解。 考点:虚词用法 句意理解 文言实词解释 翻译

点评:学习文言文,要积累虚词迁移课外。学生要大量积累课内的虚词,学好课内的文言文,这是本,是关键,也能使学生面对陌生的文言文时,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通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然后再读与题干有关的情节。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要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其基本步骤是:第一步,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第二步,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第三步,调整润色,尽可能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答案】

【小题1】①通“悦”,高兴。②恼火,恼怒,生气。③超过。④道歉。

【小题2】①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②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③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或: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 【小题3】示例:李生经常劝说王生,可见他是一个对朋友极其负责的人(或:李生是一个诤友,勇于当面指出朋友的缺点错误)(2分,意思对即可);王生能“惊觉”,说明他是一个能接受别人合理意见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的人(或: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得以进步;或: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勤于思考) (2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要理解准确、识记牢固。注意第①小题的“悦”为通假字。

【小题2】翻译句子要注意每个句子中关键字的解释要正确,翻译要通顺,不要漏掉关键字的翻译。第①小题注意“悉”“志”“是”“乎”的翻译。第②小题注意“但”“何以”“谓”的翻译。第③小题注意“夫”“耻”“下”的翻译。 【小题3】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经常劝说王生,可见他是一个对朋友极其负责的人;王生能“惊觉”,说明他是一个能接受别人合理意见的人。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启示可以结合文意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如: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得以进步;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勤于思考。

考点:文言文阅读 实词理解 翻译句子 文章感悟

点评:点评: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另外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句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不同的词语。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要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11.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三易马而三后( ) ②术未尽也( ) ..③先则恐逮于臣( ) ④夫诱道争远( ) ..12.翻译 (6分) ①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4分) 【答案】

11.①交换 ②穷尽 ③被 ④发语词

12.①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②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③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13.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解析】 试题分析:

11.解答此题注意第③句,被动句,“于”表被动。 12.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关键词要翻译到位。

13.要想正确回答此题,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概括总结。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意把握 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

【点评】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注意课本中重点词语的注释,平时多积累实词虚词知识,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题。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

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觉: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 ..③故欲杀之 故: ④天下无冤狱 狱: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16.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答案】

14.①觉:(被)发现 ②忿:愤恨 ③故:所以 ④狱:案件

15.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16.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4.回答此题,注意第(1)题被动句。

15.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关键词要翻译到位,(1)题:敕—下令;死,处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题: 判断句 存:保存。

16.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的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 阅读感受

【点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的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注意课本中重点词语的注释,平时多积累实词知识,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即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开放性题目,可选好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7.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表现了齐王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勇于革新,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B.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兴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C.邹忌不被赞美所迷惑,与徐公比较后找到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可见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

D.邹忌讽谏齐王,从生活小事入手,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的道理,表现出高超的讽谏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除蔽”,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狮蝎“王之蔽甚”。 C.本文全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答案】 17.C 18.A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17.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8.通读全文,认真理解,此文主要是写邹忌的为人及他是怎样“讽齐王纳谏”的,所以A项概括有误。

19.从虚处着眼,实写邹忌之“蔽”;说理从实处着眼,虚写“王之蔽甚”。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 文意把握及写法

【点评】:文言文阅读,全文的整体把握是做好断句的前提,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理解进行概括,从而把握文意,分析文章的写法。

(共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0.解释加点的词。(4分)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于:___________ .(2)术未尽也 尽:____________ .(3)先则恐逮于臣 于:____________ .(4)夫诱道争远 夫:_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1)向(2)穷尽 (3)被 (4)句首发语词 21.(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22.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解析】 试题分析:

20.考查的是解释词语,要注意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21.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1)句中“尽”、“过”(2)句中“调”、“速”(3)句中“心”“何”所表达的意思。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及主题思想的把握,学生应该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对主题思想归纳。

考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翻译文言文语句 文言文文意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感悟

点评:对于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应在分析字音,辨明字义,注意找出通假字,将词义带进原文,看是否通顺,判断词意是否相同。对于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注意词类的活用、倒装、通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翻译,粗知全文大意,翻译句子是要与上下文相对应,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对于文言文文意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感悟,应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总体把握文意。

(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4题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D.作者认为书中有足够多取乐的事。 2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2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D.文段内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26.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好不羡慕,是因为他从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南,奔走之苦,住读之苦。 C.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答案】 23.A 24.B 25.B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23.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以”、“足”所表达的意思。 24.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把握,认真阅读文章,进行归纳概括。

2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及主题思想的把握,学生应该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对主题思想归纳。

26.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认真阅读文章,进行归纳概括。 考点:文言文阅读 翻译文言文语句 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文意的把握

点评:对于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注意词类的活用、倒装、通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翻译,粗知全文大意,翻译句子是要与上下文相对应,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对于文言文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以及文意的把握,应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总体把握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

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

②③④

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

王辅嗣说。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过:过人之处。 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2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①师大奇之 ( ) ②师谓其父母曰( ) ..③如是者凡更三师( ) ④手抄归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A.怡然称快(《幼时记趣》)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尝 从 日 者 家 见 《书》 疏 义 2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从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7.⑴①对……感到惊奇(惊讶)②对……说 ③更换 ④用手 (4分)⑵B(2分) 28.尝 从 日 者 家 / 见 / 《书》 疏 义(2分)

29.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今后一定能大大超过其他人,我不能做他的老师。 ⑵聪敏而又努力学刁,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30.热爱学习;刻苦勤奋。(意对即可。每点1分,2分) 【解析】 27.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然”的用法;实词“奇”“手”的词类活用现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8.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9.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0.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分)

初,赵盾常猎于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

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首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②示眯明:人名。③宦:为臣隶。④宰夫:厨师。⑤甲:士兵。

31.下列句中的“而”和“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拔山倒树而来 C.言和而色夷 D.学而时习之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

B.示眯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晋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以此作为使人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C.晋灵公不仅没有反省示眯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表现出晋灵公的不行君道。 D.示眯明是个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的人。他和晋灵公的甲士们英勇搏斗中,最终不敌身亡。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已而,为晋宰夫: (2)恐盾醉不能起: ...(3)欲以去赵盾: (4)灵公伏士未会: ..⑤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3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2分)

(2)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2分) 【答案】 31.D 32.D

33.(1)不久(2)担心(3)使……离开(4)聚集 34.

(1)(我)已经为臣隶三年了,不知母亲是否还在人间,希望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

(2)赵盾说:“抛弃人,使用狗,虽然凶猛有什么用呢?”可是,(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做了暗中保护他的事。

【解析】 3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中的“而”和D项中的“而”都表示承接。A项是表示转折,B项表示修饰,C项表示并列。

考点: 3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人物的形象,再做出正确的判断。D想示眯明是个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的人。文中并没有讲到他死去了。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去”是“使……离开”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第(1)句中“遗”在古文中一般指先人留下的才能,翻译为“遗留”;第二句“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可是”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分)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35.下列句中“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 B.辍耕之垄上 C.渔人甚异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6.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 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3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素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 要: ____________ ..3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5.B 36.A

37.①素:向来,一向 ②亡:逃亡,逃跑 ③活:使……活 ④要:同“邀”邀请

38.①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关键词:所以、非常。判断句“……者, ……也”句子通顺)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②期望项伯详细地说我不敢背叛恩德。(关键词:具、倍,句子通顺) 【解析】 35.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题干中的“之”和B项的“之”都是动词,去、往的意思;A音节助词,C代词,D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作答的关键是熟读全文,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A项应为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沛公的军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7.

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活”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8.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所以”“非常”。 判断句“……者, ……也”要翻译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3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谤讥于市朝( )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2)上由是益贤太尉( ) .40.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卿虽称其美 ..B.皆朝于齐 莱公数短于上前 ..C.臣之妻私臣 臣在相位久 ..D.上书谏寡人者 莱公数短于上前 ..41.翻译下面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2.邹忌与王太尉均善于劝谏,邹忌_______________劝说齐王,王太尉_______________打动宋真宗。(2分)

43.以现代人的角度,结合两文,就用人之道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39.(2分,一个1分)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益,更加 40.(2分)C

41.(2分)所有大臣老百姓,能当面挑剔我的过错的人,将受到上等封赏。 42.(2分,一空1分,意对即可)类比说理,形象委婉; 直言坦诚,对比劝谏

43.(2分)紧扣任人唯贤(选贤任能、取人之长)、坦诚相待、大胆谏言、有所作为等关键词,语言流畅、优美,有一定的说服力。

【解析】 39.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益”,更加,与精益求精的“益”是一个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0.

试题分析:C项的“臣”都是臣子对大王的自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句中的“过”“上”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4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上课时老师所讲,我们知道邹忌采用的是类比劝谏,比较委婉。寇准则是直谏,但是也通过了对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3.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紧扣任人唯贤(选贤任能、取人之长)、坦诚相待、大胆谏言、有所作为等关键词,语言流畅、优美,有一定的说服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2、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虽然)欲言 皆朝于(向)齐 ..B.意犹(还)不足 遂(于是)致亡 ..C.百姓何(怎么)得不安乐乎 乃(于是)下令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助词的)过者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译:

16、【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1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1 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动∕而枝叶茂荣

【小题4】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②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太平。

【小题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善于纳谏 。 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项中“虽欲言”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这也是“虽”在文言文中的常用意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穷兵黩武”中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此句意思是:治国好比种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可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闻”在这里是使动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谤讥”“夙夜”“惟”是重点字词,要解释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甲文通过齐威王的例子论证了广开言路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则用“治国犹如栽树”论证要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译文】

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①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②,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③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攸深密有智防,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注】①殆:大概。 ②秉政:掌握政权。 ③桓文:齐桓公、晋文公。 4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异也 异:对……感到惊异 B.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谢:感谢 ..C.会卓死 会:正碰上 D.进急攻之 急:猛烈地 ..46.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吕布勇而无谋”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寝而思之 B.引而入塞 C.既济而未成列 D.登轼而望之 ....4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攸察觉张权脸色不正常,随即告诉了叔叔。

B.荀攸入狱后很善于自保,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因此被免罪。 C.吕布的士气还没恢复,曹军趁势攻击,吕布打败被俘。 D.曹操对荀攸赞赏有加,认为他的智慧超过颜子、宁武。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答案】 45.B 46.C 47.B

参考译文: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祖父昙,任广陵太守。少年时父亲去世。到昙死的时候,生前的部下张权要求守昙的墓。当时荀攸年仅十三,认为此事可疑,就对他的叔叔荀衢说:“这个官员的脸色不正常,该不会有什么阴谋吧?”荀衢醒悟过来,于是向张权追问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杀人后亡命天下。荀衢由此以荀攸为异。后来大将军何进当权,征集荀攸等国内有名气的人士二十多人。等到到达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后来董卓作乱,虎牢关以东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被迫迁都长安。于是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划说:董卓无道,比之于古时的商纣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有强兵保护,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如今应当杀了他来谢百姓,然后占据肴关、函谷关来辅佐皇上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义举啊。”后来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时被发觉了,何颙、荀攸被捕入狱,何颙畏罪自杀,而荀攸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正赶上董卓死了被免罪。这一年,曹操又领军讨伐吕布,一直推进到下邳,吕布战败退守在下邳城里,曹操的军队久攻不下,因为连续的作战士兵都很疲惫,曹操准备放弃进攻返回许都。荀攸和郭嘉对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如今他连续三场战斗都失败了,现在是他的士气最低落的时候。三军士气已主将为主,如果主将的的斗志都没有了他的军队就更加不用说了。虽然吕布的军师陈宫也有些才华但是太晚了,吕布的士气还没有恢复,而陈宫得的计策还没有决定,趁现在我们全力进攻吕布的军队,一定可以将它打败。”曹操大军引沂水、泗水,水淹下邳,城墙崩溃,吕布大败被俘虏。 后来荀攸在白马救了刘延,用计策杀死了颜良。看的出荀攸的计策有攻有守,曹操每次称赞荀攸的时候都说:“荀攸表面看起来很笨,其实他是很聪明的,没用用什么力气,全部用他的智慧就可以解决了,颜子、宁武都比不果他。”

【解析】

45.试题分析:谢:告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6.试题分析:“吕布勇而无谋”中的“而”是转折关系。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7.试题分析:被免罪的原因是:董卓死了。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后面题目。(14分)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

②③

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

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 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4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①为村中童子师( ) ②置行人大道旁( ) ..③如是二十余年( ) ④此书方告蒇(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而粉饰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4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5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2分)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2分)

51.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2分) 【答案】

48.(1)①做,成为,担任。②放,安放,放置。③这,这样。④才。(2)D 49.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50.(1)饮食贫乏,自给自足,不向别人求助。(2)略

51. ①用笔精简,寓意蕴藉(语言简洁,含义深刻);②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③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长期从民间大量地搜集整理素材);④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持之以恒,著书立说)。(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2点即可,答对1点给1分)

【解析】 48.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是”的意思:这,这样。文言实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句子意思,平时学习注意积累整理,古今意思差别较大的,更应注意识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例句中的“而” “而”表示顺承关系,可翻译为“就”“便”。答案A中的“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却。B中的“而”是 \"然而,却\"的意思,C中的“而”是“但是”的意思。所以答案为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9.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节奏的确定方法有五个: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0.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语言答出《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

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竞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詹适弹琴 .(2)担头常囊此 .(3)受工之直而已 .(4)即老人所贻 .

53.与“詹予以金”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以献公 B.以啮人 ..C.以君之力 D.以塞忠谏之路 ..54.翻译句子。(6分)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微斯人,吾谁与归?

55.作者写“木工”,是觉得他是一个奇人。根据记叙说说他奇在哪里。(3分)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答案】

52.(1)适逢,正值 (2)用袋子装 (3)同“值”,报酬,工钱 (4)赠送 53.A

54.(1)木工站在门外,抬起头指指点点,好像在议论(詹懋举)弹得好坏一样。 (2)(跟我)说笑来往的,都是很有学问的人,没有见识浅薄的人。 (3)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55.①木工琴技“甚妙”;②詹懋举给他钱他不接受;③把“良琴”送人并授琴技。(每点l分) 【解析】 5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直”是通假字,“贻”是赠送。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3.

试题分析:A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解释为:拿来,用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立、若”的含义,2句中的“鸿儒”的含义,3句中的“归”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这两个人物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两人的品性即可。从琴技、不收钱等方面理解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晏子仆御》(16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①,其夫为相御②,拥大盖,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④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窥:暗中查看。②御:驾马车。③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④ 志念:志向,意念。⑤ 自下:谦卑,认为不如别人。⑥抑损:抑制,克制。

5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①晏子为齐相( ) ②夫问其故( ) ③然子之意( ) ④晏子怪而问之( ) 5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晏子怪而问之

A.然子之意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58.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其 御 之 妻 从 门 间 而 窥 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既而归,其妻请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试说说文中晏子和仆御的言行分别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6.①做,担任 ②原因、缘故 ③神情、神态、表情 ④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分) 57.C

58.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2分)

59.(1)(车夫)回家之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2分)

(2)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2分) 60.①晏子带给我们的启示:做人应该谦虚、善于发现、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②车夫带给我们的启示:做人要知错能改、从善如流。(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5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其中晏子为齐相“为”的意思是“做,担当”,夫问其故“故”的意思是“原因,缘故”,然子之意“意”的意思是“神态”,晏子怪而问之“怪”,意动用法,解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释为“以……为怪”。

5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理解能力。其中例句“晏子怪而问之”中的“之”字的用法是“代词,他”A.然子之意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的“之”解释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中的“之”解释为“代词,代小石潭”D.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 5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停顿的处理能力。句子“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可解释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依据句子含义处理断句。 5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1)“既而归,其妻请去。”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车夫)既而归,其妻请去”,翻译的时候补充上。句子(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翻译的时候注意词语“怪”“之”的含义。

6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发现晏子是一个懂事理,明大非的名相,从他的言行上可以清楚的知道作人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车夫开始很骄横,认为自己的地位身份很高贵,后来听从晏子的规劝后改掉的毛病,最终成为大夫,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与看出,做人要谦虚,知错就改。

考点:解释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辨析文言句子停顿,,翻译文言句子,文字表述。

点评: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文言词的解释方法。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我们解释文言文词语含义的时候可以可以先用组词的方法,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考查范围有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和量词。考查内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学会用翻译文言句子进行断句的方法。通读全句,弄清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根据译文断句就行,或者是根据句子中的关键字学习断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白道理,能用自己的话表白收获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⑥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6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统领,率领 .B.方是之时 这,这个 .C.亲万民,实府库 实用 .D.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不 .62.下列句中加点的“所以”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A.所以动心忍心,曾益其所不能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3.下列对吴起形象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善于与人比较,喜欢争高下 B.性情率真,心胸开阔 C.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D.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答案】 61.C 62.D 63.A 【解析】 61.

试题分析:C中应是“亲万民,实府库 充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2.

试题分析:D中与例句“所以”都是“所……原因”;A.B.C都是“所用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3.

试题分析:“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与“善于与人比较,喜欢争高下”不相符。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