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文化 培养、宣传学院的文化,从建院之初学院就高度重视并进行 了一系列物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特有的文化氛围,增强文 道歉、学会问候、学会道别、学会感激、学会谦让、学会敲门、 学会拒绝。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全 院师生积极向上的风貌、文明的举止成为学院文化最具活 力、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载体,彰显了学院文化,对培养 师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起到了很 好的促进作用。 化的渗透力,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言行。如为打 造学院视觉形象,请专家设计了简洁美观的院徽,确定学院 的基本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学院教学楼内的地板、门、窗、 墙、书桌、板凳、信签、信封、纸杯、招牌、宣传标语、院旗等凡 是可展示学院形象的地方都使用蓝白两种颜色并印上院训 或院徽。教学楼的主要公共场所如门厅、会议室、学术报告 四、加强活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厅等,在墙上精心印制了以蓝白色为基本色调的院训、管理 模式以及体现学院文化、激励师生的名言名句:此外,学院 学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加强文化对学生活动的指 还在教学楼外修建了学生社会技能拓展台,叠泉,孔子塑 像,刻有院训和孑L子像的学院标志石,演讲角,文化地砖(凡 从学院学习毕业或培训结业的班级,学院都会刻一块文化 地砖,写上学习时间、专业名称,镶嵌在学院门前的地面上, 以此作为毕业留念)等。学院还聘请了保洁公司负责清洁卫 生,保证学院随时随地都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总之在环境 建设上学院努力从细节做起,在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方 面都用尽心思,力图使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件教学用 品都成为学院文化的载体,都向来者昭示学院浓郁的文化。 简洁、典雅的学院环境很好地诠释了学院文化,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师生们的言行,激发着师生们爱校爱院的情怀,增强 了学院文化的感召力,提升了学院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豪 感。正如一位来校讲学的专家所说,“走进这样的环境,你会 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对这种环境所体 现的浓郁的文化肃然起敬”。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培养师生文明素养 行为如与精神观念相左,则这种精神、理念是不能称其 为文化的,只是一种装饰、摆设甚至噱头,是没有生命力的。 一种精神、理念只有转化成人们的行为模式,它才会植根于 民众,才会传播开来、传承下去,真正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和 文化的魅力。一种行为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先进行为文化的 形成是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和规范的,即需要外界不断的 约束、规范和教化,人们才能逐渐认同内化并将其外化成自 觉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几年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努力 打造体现学院精神文化的积极进取、勤奋乐观、开拓创新、 严谨文明的行为文化,在行为文化的建设上,坚持做到教师 引领、学生主体、各方配合、点滴做起、形成合力,逐步培养 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对教师的 言行、着装、日常行为、课堂礼仪作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加 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在言行上以身作则,作好引 领和表率。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不厌其烦地加 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和指导,在全院上下大力提倡并 要求努力做到“十会”:学会微笑、学会鼓掌、学会赞扬、学会 2008.9 学皎党建与思擐教育 导,同时把活动作为宣传、培育、传承、彰显学院文化的重要 途径和载体,使校园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 为模式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从而达到教育的功 效。第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和针对性,紧紧围绕为学 生的成长成材服务,坚决不把活动作为形式,走过场,为活 动而活动。第二,在活动中注入学院文化,加强活动文化建 设。即活动要以学院文化为指导,同时通过活动来宣传学院 文化,帮助师生进一步认同内化学院文化并积极参与到文 化建设中来。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自主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第 四,活动要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用最好的形式来反映活 动主题,实现活动的目标。活动形式既要符合内容的需要, 又要美观、大气、庄重,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几年的探索和 积淀,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体 现学院文化的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如x.2工程、阳光社工 行动、演讲角、乐尔剧社、周末文化广场等,每项活动都有明 确的目标和要求。如x.2工程是我院提出的一项旨在提高学 生社会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X表示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 形式,2表示同一种形式至少做两次以上,要求学生每次活 动都要根据个人实际策划方案,要进行真实的角色体验,不 走形式,在活动后进行认真总结,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 流。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学院的文化建设,营造 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 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了学生的 观念、思维和价值取向,很好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R] 中 ̄[2004]16号. [2]王朝庄.试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学刊,2OO4 (7).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400715) 责任编辑余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