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本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21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会更加广泛,跨国合作会更加普遍。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力军。入世将使竞争、合作深入到各个领域,要使未来的主力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因为会合作是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2)近年来,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了以学生个体训练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化过程,而合作意识又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当前少年儿童信息发展特征所表现出的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的现状,本课题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3)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被教师广泛采用。如今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告诉我们多数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仅有形式而无实质,应用的随意性很大,有时合作学习甚至被异化成教师的表演秀。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调查表明因为教师为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重合作操作技术,轻合作精神的培养,以至合作效果不理想。
(4)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值得教
师研究的课题,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提出的一个新挑战。可以说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在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国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已成体系;在国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有形式而无实质的现象,本课题侧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旨在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拓展延伸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端正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提供区域里可借鉴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流程。
二、国内外关于本研究的综述
1、合作是一种古老的思想,在原始社会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合作学习在理论上依据于教育社会学、教学心理学和团体动力学。
2、18世纪末,英国的兰开斯特和贝尔两人,倡导采用合作学习团体施教。
3、合作学习观念在1806年传至美国,到19世纪早期,美国出现了共同学校运动,十分强调合作学习的运用。
4、美国教育家杜威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在教学上的运用。他在20世纪30年代自办了一所大学研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
5、现在合作学习已发展出十几种教学方法,产生了许多流派。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的David·Johnson和Art·Johnson兄弟俩。他们建立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理论模式,并以
二到三年出一本书的速度不断推进课堂理论的研究。
6、21世纪,合作教育思潮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合作学习被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予以倡导。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共同生活”(或译作“学会共处” )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认为这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7、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鼓励提倡的。
8、《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度和质量。
9、《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创设民主平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分享与合作,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本课题的界定
合作学习即英文Cooperative learning。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它依据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作、互相支持,以提
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据此可知,合作是至少二个以上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其要义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或完成任务,也就是说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互动均属合作,共同观察,共同实验,提问、讨论、活动都是合作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是本学习方式的重要内涵。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为课堂教学研究和课外调查两块内容。课堂教学研究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外调查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对社会生活中的学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影响。有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具体操作分三部分:1、合作小组组建的研究。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操作流程的研究。3、课外调查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1、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研究。
课堂教学之前,先以班级为单位,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原有知识组建不同的合作小组。课堂教学时,研究不同合作小组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1)前后桌组合。根据学生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合作小组。(2)自由组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自己来选择学习伙伴。(3)同质异质组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差异组成同质或异质合作小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应用异质小组的合作学习。(4)同性异性组合。
全班同学根据不同需要合理分组后,小组成员还要遵守小组合作的规则,以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合作的自主自为监控机制,让学生自我组织协调,管理合作;建
立合作学习的有序组织,使活动正规化;确立合作集体中学生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学习关系——人际关系,以形式化的人事安排确保互换互动的运作。具体规则如下:(1)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组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信息共享、成功共享。(2)组员分工明确,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计时员等各司其职,负责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定期互换。(3)小组成员尽职尽责,形成交流,掌握合作技巧,形成合作能力,定期评价共同活动情况,以期保持和巩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操作流程的研究。
施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平时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合作小组,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合作技能。若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地进行,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进行认真设计。本课题就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流程的研究。
(1)教师在合作学习前,要精心设计合作问题,观察学生合作需要,创设合作时机。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应是高质量的,有挑战性,有思维张力,能产生多种观点,能引发争论的问题。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然后布置合作任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小组合作形式,明确分工后再开始合作学习。合作问题的设计,合作时机的创设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2)合作过程中,师生共同锁定合作目标合作探究,教师主动参与,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管理和引导。运用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运用“教师期望效应”巧妙地把对学生个体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合作技能和社交技巧。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可不时地参与到某个学习小组中,与他们一起探讨。对学生的竞争加以引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小组的内聚力。教师对合作过程的管理,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3)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评价自身和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对学生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可将小组合作水平、合作的效益、合作的活动项目作为评价的内容。然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验和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检验要围绕合作问题展开:合作问题难度是否适中,是否有挑战性,是否有思维张力,是否能够产生多种观点、引发争论,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合作形式是否合理科学,是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分工是否规范;合作管理是否及时到位等等。找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促进形成更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流程。
3、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对社会生活中农村初中学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影响的调查与成效分析。
随着国际合作化步伐的加快,可预见,未来社会会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这也是我们想延伸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空间。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学生合作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情况,检验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在二年内完成。
准备阶段:2005.7——2005.10理论学习、资料查询,组织选择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教师,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陈海燕全面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预期阶段成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实验阶段:2005.11——2006.9实施研究计划,进行教学研究,积累相关资料。陈海燕、林海华负责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罗海燕负责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郭建路负责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预期阶段成果:阶段性小论文。
总结阶段:2006.10——2006.11,收集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成果。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六、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参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同时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成员都热心于本课题研究,且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又勤于钻研,热爱学生,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和论文情况:
1、陈海燕,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撰写多篇论文参加各级论文交流或在报刊上发表。《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获2004年度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三角色》在2005年2月3日的《台州晚报》上发表;《博览精品,厚积精髓——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点感想》和《谈谈新课导入法》在温岭市参加论文交流,并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2、林海华,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结题课题有《班集体建设中的创新性管理研究》,论文《语文课中应有新理念》在《台州晚报》上发表。
3、罗海燕:主持的课题《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的研究》获市级立项。多篇论文获市三等奖。
4、郭建路:语文教研组长,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师的审美要求》等多篇论文在温岭市参加论文交流或报刊上发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