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11月16日、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济宁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会活动。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本次研讨会分为三个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六位来自济宁市不同地区的优秀教师代表以计算教学为内容的现场授课;第二个环节为授课教师说课、互动研讨、专家点评;最后由济宁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主任申科长作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报告和总结。此次学习体现了真正的互动与交流,听课的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此节课的看法用短信的方式参与进去与专家现场交流。现就此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第一,两天下来,我发现,几乎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进行了独特而又精彩的导入设计,既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游乐场”,又有投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有因地制宜的“航模比赛”。我们常说“情境创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最好的呢?我想,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必须能和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还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促进理解。如果情境结束之后,与教学内容没有关联,则该情境就不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如果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那么,无论它是华丽也好,简约也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浓厚的探求兴趣。“优质的教学绝不是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这么简单,它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既要关注探究,又要关注思考,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我忍不住想,假如我们能从孩子最近的知识领域出发来导入,也许比任何花哨的东西都来得实在,看起来毫不起眼,实则匠心独具。
第二,在计算教学现场授课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现瑞老师上的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这一节课,有很多我学习的地方。她并没有创设过于花哨的情景,而是根据本节课需要单刀直入复习有关简单的口算乘法练习。接着她出示课件分层次呈现主题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再利用学生上台摆一摆,说想法,主动探究口算简便算法,并及时做好方法总结及知识整理,教学例2时,用直观的小棒图动态演示算法过程,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算理;在巩固练习时,加入乘数交换顺序的情况,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教师语言生动到位,言简意赅,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然贴合,学生理解算理清晰明确,对于知识的掌握扎实有效。
第三,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给教师、学生的.感觉就是“枯燥”,尤其是计算教学,更是让人觉得乏味,所以,传统的小学数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提高熟练计算的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绝大多数学生只会做“一种题”,一旦题目发生变化,即使依然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也手足无措。曲阜市实验小学的孔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四年级上册的笔算除法课,这部分内容,我曾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听过,但听下来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累,而且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方法来试商,最终只好老师自己总结,再由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多数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灵活运用于实际。所以,在课前,我对这一堂课十分期待,孔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这样的几句试商的口决:一二舍,八九入;凑十凑五把商试;四舍商大减去1;五入商小加上1。
上公开课的教师面对台下的“观众”,就算是没有任何奖励的诱惑或是惩罚的威胁,哪怕仅仅只是出于自己小小的虚荣,也要将课堂弄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每次听到这样的课,我都忍不住想: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将每节课都上成这样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这样的课,由于教师太追求完美,太注重表现,结果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课”,我不敢妄言这样做的对错,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听课者来说,要听就应当听最“原生态”的课,听这个教师最常态的课,那样才能真正说明问题,因为,教师的课,是为自己的学生准备的,而不是为教室后面的评委或是领导准备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能充当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得到。从这方面来说,任何课前的设计都一定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我们无法预知课堂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如果一切都必须按照我们事先的预设来进行的话,那对学生的创造力来说,就是一种扼杀!这是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都不忍去做的。教师走上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素质,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用心对待教学,用爱对待孩子,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就自己的传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