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级: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影 河流: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第二级: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 气候:
第三级:平原、丘陵,海拔<500米 响 交通:
高原(26%):四大高原 、 、 、
盆地(19%):四大盆地 、 、 、
平原(12%):三大平原 、 、 、
地形复杂多样 丘陵(10%):三大丘陵 、 、 、
东西走向: 、 、 分布位置
南北走向: 、
山地(3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 、
西北—东南走向: 、
弧形山脉:
从南、北半球看在 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在 半球
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在 东部, 西岸
中
国
的
地
形
位 置
四端 南北跨纬度近50度,有 带、 带,相距5000多千米
东西跨经度60多度,从东5至东9五个时区,相距5500多千米
陆地大国:总面积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内海: 海、 海峡
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边缘海: 海、 海、 海
重要岛屿: 岛、 岛、崇明岛
冬季南北温差很 ;夏季普遍高温
气温 我国的温度带: 、 、 、 、
气候复杂多样 空间分布:东南多、 少
气候特征 降水 时间分配:夏秋多、 少
我国的干湿地区: 、 、 、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特点: 、
季风气候的影响:
多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多旱涝灾害 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东部平原地区
干旱对我国影响最大、最常见、分布最广
陆上邻国14个:朝鲜、 、 、哈萨克斯坦、 、 、
阿富汗、 、印度、 、 、缅甸、 、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 、文莱、印度尼西亚
中
国
的
气
候
邻 国
辽阔的疆域
一级: (自治区、直辖市)
三级行政区 二级: (自治县、县级市)
三级: (镇)
23个省
省级行政区 5个自治区 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行政区划
西 东(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等 河水来源:
外流河 北 南(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汛期:夏季 原因:
南 北(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塔里木河 河水来源: 汛期:夏季 原因:
人工河:京杭运河(世界最早、最长)
主要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咸水湖) ( 五 大 淡 水 湖 )
数量世界第一 人口数量 亿(2000年)
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
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原因 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出生率
人口基数
地区差异:以黑河——腾冲为界 东部人口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不均 西部人口 ,人口密度
城乡差异 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人口比重
河
湖
概
况
中游:水土保持(根本)
治理 下游:加固堤坝
众多的人口
6300千米
5464千米
56个民族 族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
少数民族共 个仅占8﹪,其中人数最多的是 族
大杂居与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在 、 、 地区
傣族的泼水节
独特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汉族的赛龙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上游 中游 下游
发源地 ( ) ( ) 入海口
上游 中游 下游
发源地 ( ) ( ) 入海口
长 江
黄 河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开发利用:发电(上游)、航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以北为暖温带,冬季河流 结冰
1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以南为 带,冬季河流 结冰
年降水量 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以北为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线 以南为 区
的地理意义 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长江与 的分水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 阔叶林的界线
定义:存在于 ,能为人类提供 的 。
特征:无限性、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概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