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看看中医怎么说 阴虚怎么治

来源:九壹网

对于阴虚的情况,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吧,如果长期的熬夜就会出现阴虚的情况,阴虚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了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只会令患者遭受到其他疾病的困扰,那么,阴虚怎么治,下面看看中医是怎么说的吧!

阴虚的定义

指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的证候。多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

阴虚的症状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而阴虚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就是说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精液、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

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耳鸣等。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阴虚的治疗重在对症

1.心阴虚证

主证:失眠、多梦、心悸、[1]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症,

辨证: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热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为虚火上炎之症。

治法:滋补心阴,清心安神。

方药:补心丹化裁

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2.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3.肾阴虚证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肾藏精、主骨,骨主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痛酸软无力;肾阴不足,则髓海失充,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蒸,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阴亏血少,故月经量少,经闭。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以上对于阴虚的治疗方面就介绍到这里,当然,中医博大精深,阴虚的症状还是有很多种的,因此出现阴虚症状的朋友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