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学校实训处本学期工作安排,我有幸于本学期后半段时间到企业实习,根据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实施办法,在实习前,我便联系到了与我本人教学、科研和发展紧密联系的企业——广州奥达电子技术开发公司。在该公司采用跟班的方式进行两个多月的实习。
我这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是:深入企业的基层,了解该公司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可以为我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作为借鉴和指导。通过教师亲身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亲身体会企业文化的快乐与残酷,真正实现校企联合,缩短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许多指导和借鉴作用。现将这次到企业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单位(广州奥达电子技术开发公司)的概况
广州奥达电子开发公司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原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属下的一个专业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两方面:一是以糖厂农务管理、原料及物资收购、生产管理、财务结算等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糖厂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推广,以及其它办公自动化(OA)、财务、人事、企业管理等软件的开发;二是生产销售以DCS系列自动包装秤为主的各类自动包装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自动定量控制系统的开发。
公司成立后就以糖厂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自动包装秤为主的自动定量控制系统的开发为研发和推广的重点。我公司开发的“电子衡微机管理系统”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编号工3-2-5-20),同时被列为轻工业部“八五”期间新技术推广项目、广东省“八五”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并荣获轻工业部一九九二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我们一直以糖厂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的数十家糖厂开发编写地磅甘蔗及物资收购系统软件、财务管理及结算系统软件、农务微机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等。近两年开发或升级农务微机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等的客户有南华集团龙州分公司的龙州糖厂、霞秀糖厂、龙州第二糖厂,广西横县新凯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天等俊杰糖业有限公司、欧亚那彭糖业有限公司、廉江华南糖业有限公司、湛江甘化糖业有限公司、湛江金岭糖业集团公司、雷州唐家糖厂有限公司、广东翁源茂源糖业有限公司、四川金沙江糖业有限公司、云南巧家白鹤滩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糖厂等企业。
该公司研发销售的产品主要有DCS型系列电子定量包装秤、DCS-S系列宽量程电子定量秤、DCS-L系列计量秤、输送缝包机、酒精自动计量累计秤、DCS系列液体定量秤、自动检重控制秤系统、合成混合自动定量投放料控制系统、企业生产过程微机监测系统等。我公司研制开发的电子衡器系列等产品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已经在我国100多家糖厂及其他企业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习过程
根据公司的安排,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熟悉公司的情况,了解客户,和公司人员出差
到公司后,能摆正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打工仔为了生计到公司打工,所以能了解更多的公司运作方式。在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我公司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没有出现无故迟到、早退和旷工的现象。以较短的时间熟悉公司的业务,服从公司的安排,并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布置任务,和公司员工一起出差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先后到福建漳州、广西南宁、增城、东莞东坑镇和广州市附近多企业访问,学习到了一些和企业打交道的知识,这和书本上描述的相距甚远。
2、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第二项主要工作就是技术指导和培训活动,和同事们交流过程中,总是感觉到现在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差距,我们先后进行了计算机发展技术、编程技术C/S和B/S的联系与区别、各种常用数据管理系统的比较、各种常用数据引擎的优缺点对比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内容。
3、根据客房和公司的要求,编写部分程序
根据公司的安排,要我熟悉“网上协同办公平台AOD-cOA”方案,并根据需求编写部分文件传送和接收的程序。
网上协同办公平台:是通过信息发布、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在线联系等手段,提高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文档及知识的共享、工作流程的审批以及企业文化的营造,力助企业实现跨地域的网上协同办公平台——企业级的网上办公平台系统。主要功能有:
实现文件流转管理的电子化,建立完善的协同办公环境,加强各类文档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降低办公成本、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文件办结率。
加强对各部门及各业务工作进度进行全程监控,提高内部办公管理、业务管理、报告审批、文件批发等工作的保密性和及时性,加大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宣传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建立一个学习型企业,可以从系统中查询和利用所需要的有关知识,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员工在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中不断获得进步。
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系统覆盖企业各分支机构、内部各部门,实现移动办公,为企业管理和业务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大的支持。
三、收获、感悟、体验、启发
通过为期二个多月的下企业的生产实习,我许多的事情又新的感悟,主要表现为:
1、 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平时我们都是就书本有理论讲理论,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环节很少接触,更不用说去亲自操作一下。所以原来的书本知识是纸上谈兵,想当然,这一次我们可以深入公司的最基层——了解客户、编写代码,将我们的一些理论在他们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找到影子,比如我们《统计原理》中的抽样统计、调查,我们理论上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这一批产品的质量即合格率达到客户的要求,他们IQC质检人员将其抽样样本数量及可接受,不可接受的数量以表格的形式贴在显眼的工作台上,例如这批货数量有10000个,查抽样表应抽300个,假如其外观上要求97%,但内质在品质上要求99%,查对应栏上的3个可以接受,大于3个就要返工,从而控制这批货的质量。
2、 管理工作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计划化、指标化、标准化。我们在教学管理、课堂既可借签,上至各个职能部门;下至各个车间、岗位,都有一个工作流程图,各种型号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建立档案),工艺工程图低、作业指导书,每个部门、员工、车间、生产线都有自己的制度、计划,为了保企业的生命——产品的质量出发,要求整个企业运作必须系统化,只有系统化才能把各项工作岗,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各个员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为一个目的“生死与共”,必须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只要有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出现生产事故,都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
因此企业许多的制度在我们学校看来难以实施,而他们确能实施开展,而且有效。比如他们的厂牌管理制度,其中有一条故意撕烂罚款20元, 卡30元,不戴厂牌不准入厂(上到领导下至员工一视同仁),员工考勤制度;员工上下班打卡,有代打卡者罚100元,代打卡者罚50元,员工出入厂管理制度(包括了人员、车辆、物品),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对我们的学生要求他们有良好仪容形象,但我们的学生不能理解,学校也很难彻底狠抓下去,也就难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到了企业,他们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员工也很自觉,甚至下了班去到大街上都忘了取下厂牌,这就成了良好习惯,当然他们这些制度可以这么容易执行,一方面他们严格要求有关(为了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他们掌握了员工的生死大权——与经济挂钩。
工厂的6S要求员工必须做到:整理、整顿、清洁、清理、安全、素养员工每都能看到,时雕刻提醒了员工必须做到、做好、监督、检查,当然我们的管理最终都必须是以人为本。管人不如攻心,要让他们知道这些制度是为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财产的安全、人身的安全,相信我们的学生与员工一样可以理解。
程序化管理,我们的企业许多作业流程都能画出自己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我认为十分有用,首先是提醒,其次有一个方向感、层次感,按程序逐步进行,这个程序完工了通过IQC质检OK之后(反映信息)才进第二个程序,在教学上我们也可以将每节课的内容先以一个流程图的方式让学生有方向感、任务感、层次感,并做IQC工作,相信教学质量会有所提高。
指标化、计划化、标准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可能也可借鉴,指标达到了后,也有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压力就有动力,标准化这一条就没办法在教学上做到,但企业各种定额标准,有助于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3、责、权、利、效相结合,使企业每个员工都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责任中心,各个职能部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责任,也有相应的权利,同样按照工作考检结果,检算工资待遇效益也体现出来。
那为什么就不能将学生变成员工一样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呢?原因是我们教育的评价制度没有相应的“利”,或者是我们的学生无法看到这个“利”字吧。
4、我们学生的定位应该准确。根据工程部一个赵经理的反映信息,上半年我们的学生到他们企业工程部学习,给他们的印象就是行为散漫、高高在上,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一线员工看不上,因为他们学过了一部分电子电工理论,但想给他们做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人员,他们的理论水平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给他们去一线工人这里,他们又看不上,怕苦、怕累,放不下脸子,其实企业需要人才,还需要能动手的人才。按这间企业经理的分析,他们的管理层的领导大部分还是众基层车间提拔上来的。
如果你是人才,你是金子,终有一天你会被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立足基层,放下架子、面子、能刻苦耐劳,最终你都会被重用。
我们在教学上也深有体会,平时在课堂上讲理论,学生不爱听,或者说难以理解,原因是学生没法看到这个理论后面的“利”字。目的性不强也就难产生动力、压力。更加不要说接受和消化,造成了厌学,而我们有的毕业生一出到企业,企业的管理层因为这个岗位必须要人顶替,一般情况下,企业是要求上一个员工必须带热下一个员工之后才能离职,这就使我们的毕业生有了一个压力、动力,目标也相当的明确,恨不得两三天立即学会,一门心思都放在这项工作上,为了在这个短的一个星期里能胜任这份工,他也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去接受,去学习不懂的就问,甚至找书本,找以前的老师,真正感受到了危机起,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像企业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学校负责理论部分以及企业负责实践操作,给他们提供机会、强加压力,按企联姻,“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现在用工难,企业也看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职业教育更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我们职业教育的动力,有需求就有发展的机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先下订单,我们就为他们的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