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伤工资计算规则及标准

来源:九壹网

本文介绍了工伤职工在工作期间因意外事故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是衡量工伤工资标准的基本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于工伤工资有具体规定,包括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方法。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另外,还给出了十级工伤能赔多少钱的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

工伤职工在工作期间因意外事故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是衡量工伤工资标准的基本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一、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何算?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个人工资,按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来计算。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二、十级工伤能赔多少钱,一口价

1、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本人工资。2、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结语

工伤职工在工作期间因意外事故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是衡量工伤工资标准的基本依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因此,工伤职工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