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责。根据《刑法》第261条,拒绝扶养年老、年幼、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者,情节恶劣者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迅速审查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责时立案,否则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不服可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拓展延伸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确定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在法律实践中,司法机关通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判例,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量多个因素来确定立案标准。这些因素包括遗弃行为的主观意图、被遗弃对象的情况、遗弃行为的方式和程度、社会认可的道德标准等。同时,司法机关还会参考相关专家的鉴定意见,进行综合评估。总体而言,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的,以保证公正、合理、依法处理遗弃罪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结语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的,需要有犯罪事实并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判例,结合案件事实和证据,考虑遗弃行为的主观意图、被遗弃对象的情况、遗弃行为的方式和程度等因素,以及社会道德标准。同时,他们还会参考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评估。立案标准的确定旨在确保公正、合理、依法处理遗弃罪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九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应当依法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成年亲属、所在学校的代表等合适成年人到场,并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场所进行,保障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证人一般不出庭作证;必须出庭的,应当采取保护其隐私的技术手段和心理干预等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