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6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小时前
①<动>存在,与“亡”相对。《归去来兮辞》中提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捕蛇者说》里也有:“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师说》中写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动>生存,活着。《冯谖客孟尝君》记载:“齐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石壕吏》中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动>关心,想念。《屈原列传》中说:“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订鬼》则指出:“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④<动>慰问,抚恤。《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隆中对》里提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在古代汉语中,“存”字的用法多样。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用法外,“存”字还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关怀。例如,在《吊屈原赋》中,屈原的忠诚和高尚品质使得后人对他深感怀念与敬仰,这种情感被表达为一种“存”的状态。
在《史记》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存”字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它不仅代表了生命的存在,更代表了一种精神和品质的留存。例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涉,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其理想,但其反抗的精神却在后人心中永存。
“存”字在古文中还常与“恤”字相连,表达一种对人民福祉的关注。如《隆中对》所言:“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对国家富强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与关切。
综上所述,“存”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与丰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命、精神、品质以及人民福祉的深刻思考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