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一、 利用情感教育目标的培养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课程是很适合情感教育的。中学各门课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方面来说,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课程内容包含中外、纵观古今,更展示了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文变迁。历史是丰富的、系统的,而人的历史又有诸多感情在其中,悲欢离合、成败盛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以史为鉴。了解各国的文化、社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这样深层次的目的需要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来实现,如果单纯是历史内容的传输,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目标,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历史课程是没有生命的。 高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道德感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呵护民情的时代感,刚正不阿、态度鲜明的是非感,不畏强暴、敢于仗义执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一诺千金、关爱他人的友谊感,救死扶伤、济贫解危的人道主义感;理智感即敢于学习、大胆探索、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信奉真理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承认错误和修正错误的精神,矢志于事业、坚持到
底的精神等;审美感即对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热爱和欣赏的情感、对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赞赏和颂扬的情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体验一种悲壮或喜悦的情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所寄存的环境包括壮丽河山加以讴歌的情感等;爱国主义情感即当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以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的气概,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尊严、名族团结、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高风亮节,为建设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品质、为祖国争光、造福于民的志向等。 “核心价值观主要有:正确的国际意识、国家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现代意识、文明意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其中最重要的情感是:爱国主义情感、使命感、尊重感、健全的人格;最主要的态度是:求真、求实、创新、及合作。”①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也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了历史教学中。尤其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核心价值观、所以更应该通过利用情感教育目标来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点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史诗,它应当成为提高一个民族素质的最基本的国民教育的内容,因此历史教科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全面掌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共有八个专题,着重介绍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古今中外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同时也能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的国家、阶级、政党、阶级关系、对外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解从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为此在政治文明史中要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素,找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去进行教学。 如在第四单元第十课《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围绕“深刻地铭记苦难,不断地咀嚼苦难”、“理智地纪念苦难,正确地反思苦难”的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确立了三个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学习主题: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通过抗日英雄的介绍,帮助学生感悟抗日英雄自强不息、不甘当亡国奴的民族精神,体会他们把自身的生死荣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旨在使学生能自觉地把这种高贵的民族精神内化为和平年代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勿忘国耻,自强不息”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所犯下的通天罪行,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残暴及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帮助学生铭记这段国耻;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史,明白唯有自尊自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 “正视历史,展望未来”通过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和当今中日关系的相关情况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当今日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处理中日关系才是理智的?我们怎样才能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21世纪的中国应怎样面对新的安全隐患?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以史为鉴,正视历史,居安思危,捍卫和平”的价值观。
三、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十分灵活,关键是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利于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政治文明史的讲解过程中应多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法:投影、录像、故事、歌曲有利于教材知识的拓展与活化。通过观看投影和录像、听故事、欣赏歌曲等,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强烈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放映电影《鸦片战争》,使学生在这电影的悲惨景象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带着这愤怒的情绪去思考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从而不再落后,走向
富强。 讨论法:讨论法的好处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是讲授法无法比拟的。 如在《辛亥》一课中,利用高中学生喜欢讨论、辩论的特点,征求学生的意见组织学生辩论会,从辩题的选择、主持人的选择、学生的分组、辩论的程序等等都交给学生进行组织,教师只做指导工作。从组织到辩论的进行,到优胜组、最佳辩手的评选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具有组织能力,一些学生具有辩论水平,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这样就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加以评价。这样的方法要比让学生多背几道历史题、背几个年代更能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确立的主体,通过收集材料,编写剧本,在课堂上由学生担纲历史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教学方式。如在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中,要求学生查找的相关史实,编写那个时候某一少年的一天,编写一个剧本,在课堂上进行演绎,通过剧本编写和角色扮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期间的动荡、混乱。 课外延伸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实施的重要阵地。课外探究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如在《抗日战争》一课中,学生课外的自主探究性活动可选择以下形式开展:纪念日活动;影片赏析活动;歌曲欣赏活动;调查访问活动等 除此之外,要在比较枯燥的政治文明史的课堂上较好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师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同学生相处、可以改善学生的紧张情绪;教师亲切感人的语言、不耻下问的精神,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的机会,可以发挥其个性。总之,学生只有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体验,才能形成自信和自尊的人格。因此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注重民主课堂氛围的创设。